鄭倩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日益受到重視,中職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現狀不容樂觀,探索有效的語文課堂資源,培養其口語交際能力正成為一個亟須解決的課題。
關鍵詞:中職生;口語交際;語文教學
口語交際能力日益成為當前社會生存的基本技能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必能促進溝通交流。中職生——一個面臨就業即將踏上社會的群體,其口語交際能力的現狀不容樂觀,如何在語文課堂之上有效培養其口語交際能力正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
一、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現狀及分析
由于受傳統文化、心理因素的影響,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望仍舊是“鯉魚跳龍門”,與社會實踐能力相比,他們更多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每天把學生送進教室關進書房,假期請家教,學習到深夜。這種現象在學校教育中也有所反應,雖然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提出多年,但當前的課堂教育中,很大程度上仍舊重視課堂教學而輕視實踐能力,其中就包括口語交際能力。這種觀念和做法就造成了兩種不良傾向:一是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系統的培養;二是絕大多數的學生追求的教育途徑是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有不少文化課成績“營養不良”的同學自感高考無望,“無奈”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陣營。鑒于此,目前中職生口語交際的現狀基本是:
(一)文化底蘊淺,張口無法吐“蓮花”
古語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只要自己“讀書破萬卷”豈能不妙語連珠?只有喝多了“墨水”才有可能出口成章,當年朱彤給朱镕基總理的同聲翻譯博得滿堂喝彩,其翻譯的準確、生動、簡練,令人贊嘆,朱彤說這一切要歸功于自己對古文的學習和研究。她在北京師大附中讀書時,老師要求背誦很多詩詞。“當時是為了應付考試吧,背了不少的古詩文,背過考完之后可能就忘了,也沒有怎么特別留意,可是到后來才發現,那些東西早已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潛移默化地影響、幫助了自己。”[1]不少中等職業學生由于長期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愛讀書,有的甚至最基本的詩詞不會背,常用的漢字不會寫,這樣談何文化底蘊,表現在口語上難免粗淺。
(二)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口語交際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
許多人認為母語的交際能力是自然習得、與生俱來的,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鍛煉提高,因此長期以來,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在我們課堂教學中長期得不到重視,學生往往由于得不到系統全面的學習和有針對性的指導而造成語言能力低下、人際交往困難,甚至制約了綜合素質的提升和職業發展。中職生當中也普遍存在著這一現象,并且由于其即將面臨著就業和社會交往,其口語交際能力薄弱的問題也就顯得尤為突出。語言專家認為,如果我們停留在語感性的常識的層面,而沒有任何具體知識和技能的支撐,我們的元認知監控將無法啟動,它由于缺乏反思的工具和調控的手段而根本無法工作。[2]因此,必要的口語交際常識學習、口語實踐操作、反應能力訓練對中職生來說十分重要,應當作為中職語文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作為重要的能力培養目標而予以貫徹實施,因為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的發展前景。
(三)不良習慣阻礙了正常的人際交往
謝小慶在其《談語言能力的考查》一文中指出:“‘語言交際能力是指在一定情景中、在一定語言背景中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是對某個孤立字、詞、句式、語法知識、作品知識、作者知識的記憶或識記。語言交際能力是運用語言獲得信息和傳遞信息的能力,是對語言環境的適應能力,是運用語言完成一定工作和學習任務的能力。”[3]這里的“一定情景”和“語言背景”就告訴我們,口語交際絕不是“說——聽”的簡單過程,這里面應該包括聽說雙方的心理感受、喜好程度等心理因素。美國前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在任何場合都衣著整潔,他說這是對別人的尊敬。只有尊敬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這是基本的禮節。但是,不少中職生的這種素質明顯缺失:煙酒熏天者有之,衣著不整者有之,語言不文明者有之……,試想,如果你是一位聽眾,你有和這種人進行良好口語交際的欲望么?但很多中職生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這種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必然形成一道“防火墻”,阻礙了和別人的溝通交流,也勢必影響未來的就業。
二、充分利用語文課堂培養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
培養中職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包括課堂教學和實踐鍛煉兩個主要
途徑,本文結合自己授課經驗,僅從課堂教學方面進行論述。
(一)關注中職生普通話能力
說好普通話,可以行天下,作為全民的通用語言,普通話在口
語交際中的地位絕無替代。很多企業招聘員工第一條件就是能講流利的普通話。筆者于2011年對此做過問卷調查,在“是否擁有普通話等級證書”的問卷中,有164名同學參與調查,其中,只有3個有普通話等級證書,占被調查人數的1.8%,161人表示自己沒有普通話等級證書,占被調查人數的98.2%。中職生的普通話水平由此可見一斑,其普通話意識之淡薄令人詫異。
鑒于此,作為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提高中職生的普通話意識,在課堂營造講普通話的良好氛圍,教師應率先垂范,以優美的普通話感染影響學生。其次,對學生多加鼓勵,對我們的學生多鼓勵,循循善誘,對于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發現,及時表揚,讓學生在多年形成的“我不行”的陰影中重建“我能行”的自信。
(二)在語文課文中尋找口語交際的素材
語文課文中包含很多口語交際的素材,我們應當把這些素材挖掘出來,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研究性的學習:或者談談心得,或者交流討論,或者進行表演。這樣,學生不但對課文形成了獨到的理解,而且也很好地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
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為例,課文講的孔子和他幾個弟子談心的簡單過程,這節課如果采用學生表演的形式效果就比較好。學生為了演好角色,他就要弄清楚一系列的問題:人物、身份、性格、語言、情感表達、手勢運用、相互配合……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深入研讀課文,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老師可能什么都無需講,但學生已經理解課文了,扮演過程無疑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開展多種活動,提供鍛煉機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門學問擁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方式也會發生根本的改變,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由老師推著學到學生自己主動學。為了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筆者的辦法是開展多種活動。
由于筆者所在的中職學校以幼師學生為主,作為幼兒老師,要會講有趣的故事,講故事的過程就是和幼兒溝通的過程。根據這種實際,筆者在語文課堂中開展了講故事興趣小組,具體辦法是,全班分成5個興趣小組,每個小組每節課推出1-2名同學講故事。授課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同學都不會講故事,基本上抱著故事書在讀,但是經過指導后,同學們發現了問題所在,在情節的戲劇化,語言的兒童化,情感的夸張化,以及表演的動作化等方面都精益求精。經過一個學期的鍛煉,很多同學都能自然地講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幼兒故事,學生的進步令人非常欣慰。
盡管中職生的口語交際現狀還不是多么的令人滿意,但只要我們不放棄,不拋棄,勤于鼓勵,多于練習,他們就能掌握口語交際的基本技能,就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注釋:
[1].何錦河. 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與研究[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7:42+44.
[2] 李明潔:語文教學通訊(初中刊)2005年第9期,23.
[3] 謝小慶:談語言能力的考查[J].中學語文教學.2003年第6期,17.
[4]劉楊. 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滯后的成因及對策[J]. 河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7,03:126-127.
[5]何美金. 中職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 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9,03:73-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