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燕
摘 要:語文興趣的培養不是短時間作用的結果,是長期積累的結果,而培養興趣要從低段學習、課堂學習、寫作學習開始抓起,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接受水平入手,為語文知識的主動性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語文;學習;興趣
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對學習有動力,自然會越學越好。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因此,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至關重要。本文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根據筆者的經驗和一些相關資料,從以下幾方面淺談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一、 拼音教學中興趣的培養
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只有15分鐘,而且他們的認知水平有限,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
1.編順口溜,激發學習興趣。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對剛剛入學的兒童來說,漢語拼音很難,學習起來枯燥乏味,為了化難為易,提高學習漢語拼音的效率,教學a、o、e時,可以將a、o、e發音方法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如“張大嘴巴a a a,圓圓嘴巴o o o,嘴巴扁扁e e e。”還可以根據聲調符號的形狀和a、o、e四聲的讀法編成順口溜幫助學生學習a、o、e的四聲。如:“汽車平走ā ā ā,汽車上坡á á á,汽車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車下坡à à à。”
2.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呈現方式富有童趣。如教學j、q、x跟ü相拼省略ü上兩點這一拼寫規則,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故事形式來呈現: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禮貌地先摘掉太陽鏡(即去掉ü上的兩點),在跟好朋友握手。這樣化抽象為形象,兒童學起來就不感到枯燥無味了。
3.輕松學習,體驗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學齡初期的兒童長于形象思維,又比較好動,教師應順應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教學方式要生動活潑,可采用圖片、錄音、錄像、多媒體等手段,宜以歌謠、游戲、活動為主。如教學聲母,便可教學生念聲母歌訣:水上沖浪b b b,小猴推車p p p,兔采蘑菇m m m,一根拐棍f f f,練習拼讀音節,則可采用摘蘋果、爭戴光榮花等方式。這樣遇練習與游戲、競賽之中,就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習漢語拼音。
二、課堂中興趣的培養
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他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
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與此,才會積極主動的樂于受教,也才能達成高效率的教學。確實,好的導語是優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個音符,散發出神秘的魅力,引誘著聽眾漸入佳境;好的導語是教師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帶領學生登堂入室。
三、寫作教學中的興趣培養
1.走進生活,誘發興趣。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觀察、體驗生活,從中積累一定的素材,若有一些心得體會應該及時記錄下來,如有計劃地開展一些活動,做游戲,讓學生親自做家務活動,觀察大自然等,使作文教學寓于有趣的活動中,為學生寫作接通生活源泉,學生就能喜歡作文,對作文感興趣,長期堅持,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習慣于記真人、真事,表達真實情感。
2.博覽群書,培養興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即書讀得多了,寫起來就輕松容易,就像是神仙幫助。因此,學生只讀書本遠遠不夠,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和他們共同讀課外書,然而,現在的小學生普遍貪玩,對課外書不感興趣,我們知道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激發培養的,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無窮的水,所以教師要長期堅持博覽群書,利用課外時間把書中優美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講到高潮部分停下來,給學生設置懸念,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激發了他們的讀書欲望。其次,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之后,教師要及時引導,使他們體會到作文不難寫,從而激發他們寫作興趣,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準備一本積累本,把積累的好詞佳句摘抄到積累本上,積累的越多,素材也多了,寫作就很充實。
3.展示成功,激發興趣。強烈的成就感會給人于前進的動力。小學生好奇心強,又愛表現,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為學生習作創造展示的機會,共同分享他們的成果,使他們感受到寫作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黑板報不大的一塊地方,開辟出一片“作文小天地”,讓學生中一些優秀習作都有機會在園地中得到展示,滿足小學生自我表現的心理。同時又做到定期更換,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們的寫作積極性,又給更多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做到人人有機會。每一期作文展示后,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評比,評選出“班級小作家”。被選上的學生喜行于色,深受鼓舞,沒有被評上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另外,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個人作品收藏,把自己滿意的作品集結成冊,這樣既能留下美好的回憶,又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積累。這些做法,大大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也樂此不疲地積極參與。寫作對于他們來說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激發和拓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僅關系到語文課堂是否活躍和教學效果的好壞,更是素質教育成功實施與否的衡量標準之一。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學改革,積極應對教學中出現的鐘中問題,不斷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知識取得能力發展與興趣提高和諧統一的結合起來,體驗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學好語文的熱情,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重要意義。語文離不開生活,創作源于生活,只有貼近生活,深入生活,才能長期保持對語文的興趣。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5,96
[2]劉成富.《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N].音體美報,2007,26(7)
[3]于福海.小學語文教育:基礎教育的重中之重[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