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春
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主要組織者和管理者,學校各項教育目標的實現,依賴于班主任高效的班級管理。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科學全面地評價班主任工作,是關系到能否提高班主任專職化管理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學校的培養目標的重要問題。也是引領班主任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班主任工作評估的合理與否,將直接影響班級管理的開展和學校的教育質量的提高,是學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課題。筆者擬從以下幾個方面,結合當前學校常規管理的實際,淺談班主任專職化評價機制的構建。
一、班主任專職化傳統評價及其弊端
歷年來,學校對班主任的評價多半遵循了傳統的評價模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1.評價制度的建立只側重在班主任工作結果的關注,忽視班主任工作過程的評價,不利于班主任專職化的發展,更不能有效的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成長,影響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
2.評價方法單一,即只關注學校行政人員的評價,忽視學生、教師、社會、家長多方面對班主任的綜合評價,造成評價方式的單一性,不利于全面綜合地評估班主任的各方面工作狀況,學校得到的評價結果出現簡單、唯一的弊病。
3.評價內容不夠全面,即是對只注意班主任的教學成績的評價,忽視教師的師德修養、班級管理水平,班主任業務能力、專業成長效度等方面的評估,不利于實現班主任的專職化的發展目標。
4.評價體系不完善,評價過程中隨意性較大,未能形成科學有效的評價模式,不利于激發班主任教師的工作熱情,促進班主任及時反思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影響班級管理的有效開展。
二、班主任專職化評價的有效對策
(1)確保評及評價指標的合理性,學校在設計班主任工作評價的指標體系時,既要重視班級教育效果,又重視班級管理過程,整個指標體系還要體現德、智、體、美、勞五育并重的教育思想。可以量化的評價因素要盡可能量化,難以量化的評價因素可以進行模糊測定。
(2)堅持評價內容的全面性
一是評價班主任管理的效果,主要是根據期初該班的教育目標,對比考查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即評價所管理班級的全體學生在道德、紀律、行為、習慣、心理健康文化禮儀、學習諸方面的實際發展水平;
二是評價班主任的工作效率,主要考查所任班級全體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思想品德、知識技能和行為能力的發展情況;
三是評價班主任履行其他工作職責的情況,即評價班主任組織班級活動、組建班集體、協調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關系的實際水平。
四是評價班主任的社會影響,及時把社會、家長等對班主任的印象,看法評價納入評價班主任的評價指標體系,把班主任的工作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讓班主任接受社會的監督,有利于班主任廉潔從事教育管理。
(3)做到評估手段的科學性
首先,班主任工作的評價應堅持量與質相統一的原則,對于能夠量化的指標,如檢查記錄的結果,平時統計的材料,班級參加各類比賽的成績等,應該通過具體的量化來體現,從而克服評估過程中的主觀隨意性,增加評估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同時,也要注意對班主任工作質的考查,防止部分班主任片面地追求量而忽視質的要求。
其次,應堅持經常性考查和階段性總評相結合原則。注重搞好平時的常規檢查,在學期中間和結束時進行兩次大評價。
再次,還應該堅持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自我評價是班主任本身對照評價項目進行自我檢查寫出自評材料。他人評價是自我評價之外的評價。由教育行政部門、家長、學生、其他教師和班主任、學校領導等根據上述某個指標對班主任的工作進行量化考評,自評和他評的有效結合,有助于評價的科學性,便于管理者全面了解班主任的專職化發展水平。
三、班主任專職化評價機制的實施建議
第一、量化的指標應全面和合理。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因此,其工作評估的指標也是十分龐雜的,它包括諸如勞動衛生、常規檢查、指導學生實踐、德育教育、指導班團活動、協調任課教師關系、家訪活動、學籍檔案的填寫、班務工作總結、公共財物的維護等各個方面。我們在進行量化評估時,所有這些因素都應考慮進去,把這些評估指標進行合理分解剖析從而轉化為種種可以同時間、數量、范圍等等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因素掛起鉤來的具體條款,盡量使考核指標具有全面性與客觀性。否則,便會引起一部分班主任的不滿情緒,影響他們的工作熱情,影響班主任隊伍的內部團結。在進行量化評估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看到,有些指標是難以量化的,對于這些指標我們不能強行量化,不能片面地去追求量化指標的全面性,那樣做只會使我們的量化評估失去科學性而變得不合理。
第二、對班主任工作進行量化時,必須克服這樣一個偏見,即把工作投入時間看做是一個重要的量化依據。我們不是說投入時間不可以作為量化依據之一,而是說我們應科學地對待這個因素。往往有這樣的情況,即有的班主任“一天八小時都扎在班里”、“整天與學生泡在一起”,他們的工作深度、工作的成效如何很值得思考。合理的量化應把量與質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量化應堅持以質量為宗旨,它決不是僅指時間量的多少,而應是多種因素合理地結合。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效果等因素都應考慮進去,現時代,各行各業都講求效益,班主任工作也無法例外。
第三、班主任工作的量化評估須同學校其他方面工作的量化結合起來進行,單獨量化班主任工作是行不通的。班主任工作的量化評估作為學校總的量化評估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它的有效展開是以其他系統的量化評估的有效進行為前提的,班主任雖說是班級工作的主要管理者,但學校的校風,任課教師的態度對一個班集體的建設,其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對班主任工作成績進行量化時,如果不考慮來自這些方面的影響,則量化結果也不可能是科學的。不科學的量化肯定會遏制班主任工作的創造性,妨礙他們積極有效地去開展工作。
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檢查制度。學校領導的決策指令,一般都是通過班主任貫徹到學生的,學生的情況一般又通過班主任反饋到學校領導,這種信息傳遞過程實際上具備了控制論所要求的決策——執行——反饋三個基本環節,構成了周期性循環機制。班主任一學期工作總結是始于目標、任務的提出,結束于這些目標、任務的完成,期末總結、評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目標、任務。學校領導管理班主任就是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始終處于這樣一種復雜的周期性、動態性過程之中。
注重常規性檢查,掌握第一手評價材料。有了制度不檢查,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檢查指導班主任工作具體內容和方法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查班主任長期短期工作計劃和基本表格;查《班主任工作手冊》或《班級日志》,了解班級好人好事、違紀情況、各類競賽情況等;聽取匯報,互通情報;抓住典型班級進行調查研究,深入實際觀察,通過聽課、參加班會等獲得第一手材料。
總之,新課程下的班主任專職化評價機制的構建,是實施素質教育,實現各項教育目標的迫切需要,這就更加要求學校管理者重視這項工作的開展,研究合乎教育規律的評價指標,全面公正的評價班主任工作,促進班主任的專職化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