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京
縱觀近幾年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特別是新教育實驗以來,我深深感受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幫助兒童感受和感悟語言文字,積累知識,發展思維,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下面我就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談談閱讀教學“三結合”給學生帶來的益處。
一、課內閱讀同課外閱讀相結合
課外同步閱讀既是教學的一種補充,也是向縱深閱讀練習的一個過程。我在選擇文章時都是根據所教文章的特點有計劃、有目的地選擇。如在學完古詩后,可選讀《唐詩三百首》、《經典誦讀》,在學習童話一類的文章時可選擇《安徒生童話集》。同時鼓勵有能力的學生到閱覽室選讀有關文章,如科普讀物、兒童詩、歌謠、趣味故事等。在閱讀上做到有的放矢,就能取得更有效的效果。
二、閱讀教學與音樂、美術的結合
當我把一首優美的旋律或一幅別開生面的畫帶到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時,在學生中所產生的效應是非同一般的。一堂優質的語文閱讀創新課,一定少不了美術和音樂的融合,這種教學效果是無法估量的。
三、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閱讀是為了更好的寫作表達,寫作是閱讀知識的鞏固和發展,這就是一個知識的遷移的過程。如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把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其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1.閱讀和仿寫。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和段落適合與學生的模仿。模仿是兒童的天性,也是一種學習。我在閱讀教學時就隨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抓住課文中的優美句子和段落精講,并要求學生在此基礎上仿造、改造和創造一句話或一段話、一篇文,從而使學生獲取豐富的語言和寫作知識。如低年級學生可寫一句較完整的句子,中年級的學生可模仿開頭、結尾、片斷描寫。高年級學生可模仿優秀的寫人、記事、寫景的文章。一般來說,在四十分鐘的閱讀課上充其量只能要求學生仿寫句子和片段,而仿寫文章只能在課外或作文教學時進行。不管怎樣訓練學生時一定要目標明確,范文要有寫作特點,這樣才有好的結果。
2.閱讀與擴寫。把閱讀與擴寫結合起來就是對學生創造思維的一種培養過程。從擴寫一句話到一段話再到一段文章,需要學生利用閱讀知識,展開想象的翅膀或運用擬人、比喻、夸張、排比等閱讀中學習到寫作技法,生動、形象、具體地描繪對象。也可摘抄優美句段,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不管是擴寫還是續寫、改寫,都是在閱讀基礎上的一種創造和發揮。
語文閱讀教學“三結合”是一種開放性的教育方式,教學手段多樣化,具有實效性。能使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積累和消化知識,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創新技能。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時適時運用“三結合”,一定會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