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 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班級建設中事關工作成敗的重要環節。有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就會熱愛集體并發揮主動性和創造精神,表現出主人翁的責任感;就會不斷進取,產生積極向上的強烈愿望,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一種合力,從而使班集體更具凝聚力和競爭力。相反,如果學生對自己的班級缺乏榮譽感,班集體就會失去教育功能。
關鍵詞:集體榮譽感;學生;班級凝聚力
從擔任小學班主任工作以來,通過向老教師學習和自己不斷總結和自己親身實踐,使學生明確“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班榮我榮,班恥我恥”的思想,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現就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談談具體的做法:
首先,讓學生成為集體的主人,共同制定集體目標。
班集體的形成和發展是以共同奮斗目標為前提的,他是班集體的前進提供了動力。真正的集體并不是單單聚集起來的一群人,而是在自己面前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標的那種集體。在班級管理開始時,我讓全班同學參與到班級目標的制定中,把班級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當班級的主人,通過全體學生集思廣益、討論,最終制定出班集體的奮斗目標。這樣的自定目標,明確真實地存在于學生的大腦中,使學生明確了班級努力的方向,做到人人心中有數,然后按照目標去設計實現的過程和方法。這樣的既定目標統一了全班同學的認識,投其學生所好,讓集體目標成為個頭目標的總和,激勵著每一位學生都朝著這個共同目標而努力奮斗。
其次,知人善任,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
在班級管理中,知人善任,激發每個同學的學習和工作熱情,組織團結、積極、奮發向上的班干部隊伍,增強班級凝聚力。通過各種角色設置,使每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有一定的職務,都有自己滿意的角色,這樣一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支精練有熱情有組織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隊伍對班級凝聚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班級干部的任用上,我本著個人自愿,同學推選,老師把關的原則,把工作能力強,同學威信高的好學生選上來,為同學服務。對班干部嚴格要求,消除學生心目中”班干部是班主任狗腿子、耳目”這些歷來形成的不良印象,從而提高班干部的威信,給班干部以”自主權”放心讓他們去做工作,我要求班干部定期開小結會、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事實證明,較高的班干部隊伍的整體實力,使同學之間的關系更加團結,更能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從而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再次,建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集體榮譽感形成的土壤。
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而信其道才能好其道乃至行其道。這說明:只有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才能取信于學生,享有較高的威信,使學生樂于接受教育。
在活動中,教師既做活動的領導者,又做活動的參與者,讓學生感到老師不但可敬,而且可親。記得在體育節的拔河比賽中,我們班的實力與對手不相上下,我和同學們都忘我的為場上的選手吶喊助威。不僅如此,我們還一起做向后的手勢,恨不得也能上場出把力。經過好幾回合的較量我們終于贏得了比賽,同學們高興得抱在了一起,我也從心底里感受著那份勝利后的喜悅。回到班級后,我對同學們的表現給予肯定時,我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肯定。雖然我帶這個班時間不長,但在課堂上,我的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動作,學生都能心領神會,我們的配合十分默契。從他們的眼神中,我感到了他們對我的信任;從他們的沉思中,我感到他們對學到了新知的滿足;從他們的笑聲中,我感到他們在享受集體的溫暖。
但是,預初學生的行為有反復性,班中有極個別同學的行為規范存在偏差,以致班級的行為規范總不盡人如意,其他同學的意見也很大。我知道這個是培養班級集體榮譽感的好機會。基于這個情況,我決定開一次以班級榮譽感和凝聚力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在和班干部商量之后,經過精心準備,由于內容貼近我班的實際情況,同學們的反應很好。接著好幾天班級的行為規范都比以前提高了許多,而且維持了很長時間。由此看來主題班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由于有了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們不再去搗亂、調皮、搞惡作劇,她們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學生干部的才干得到了鍛煉,集體輿論逐步形成,班級的紀律、班風受到了檢驗,集體榮譽感逐步形成。我深深感到師生關系越和諧,我在學生中的威信越高,我的號召力就越大,班級體的凝聚力就越強,榮譽感也就越強。它能使班集體呈現出一種生機勃勃、奮發向上的局面,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
最后,要多組織些集體活動,讓他們去感受集體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例如:分成幾人小組一起去完成一件事,當他們成功的完成后,告訴他們這就是你們小組的力量,靠的是你們小組的所有人的努力,缺一位都不行。這樣,他們在感受到樂趣的同時也慢慢的融入了集體,愿意和它交朋友。
學生在融入了集體后,就要學會如何關心這個集體里的其他成員,也就是當別的小朋友遇到困難時,要伸出援助之手,盡可能的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受到集體帶來的溫暖,這樣,大家才會有一種良性的向上的精神。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害怕的事就是在他們做錯事后,教師大聲的批評他們,這樣,會傷害到小朋友的自尊心,他們以后就不敢跟老師很好的交流。我們應該循循善誘地啟發他們,讓他們自己慢慢的理解其中的道理才是最重要,教師應該曉知以理,動知以情,要用耐心和真誠去感動學生,而不是去讓學生害怕你,應該從正面講道理,堅持表揚為主,要從關心和愛護的角度出發,這樣培養師生間的默契,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教學模式。
實踐證明:集體的榮譽感催人奮發,經常不斷開展班集體活動,班級就會形成濃郁的團結向上的班級氛圍,學生們熱愛班集體、勤學守紀,發揮巨大的潛能,取得進步,形成為集體爭光的局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