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霞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搞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吳霞
河北省武安市洺湖幼兒園
“后進生”既指素質發展相對滯后的個體,也指素質發展相對滯后的群體,轉化后進生工作面臨的不僅是個別人,還可能是一部分人。在科學發展觀的視野下,用素質教育的標準來看,“后進生”與“非后進生”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班主任要對后進生有正確的認識。
后進生;自信心;學習興趣
我們的教育工作要想取得發展,作為一線教師,應該正確地對待任何一個后進生,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特長,以此為教育、轉化的突破口;任何一個后進生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抓住時機進行有效的轉化、教育。長期從事班主任的工作,我對轉化“后進生”做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較好效果,在此說說自己的幾點體會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論。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學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語文,數學成績好,有的學生語文,數學成績差,有的愛唱歌,有的愛畫畫。由于長期收到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是教師還是家庭和社會總是習慣以分數的高低來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標準。對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精心呵護,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常此以往,由于得不到老師的青睞,學習成績越來越差,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我在教學工作中,沒有用世俗的眼光來看待“后進生”。通過細心觀察,我發現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比如有的學生愛好體育,有的學生喜歡書法,有的喜歡勞動等。針對這些學生的個性特點,我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發揮他們的個性特長,逐步梳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幾年來,我在轉化后進生工作中始終采取“發現-了解-轉化”這一方法,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環境,學習興趣等方面的詳細情況,幫助其樹立自信收到理想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頓,在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都告訴教師要關心,尊重學困生。一般來說,學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雖然他們對犯錯誤常表現得不在乎,但內心卻常常迸發出要求進步的火花,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揭短。為此,我在教學中,努力去愛護每一個學困生,尊重學困生,誠心誠意地幫助他們,使他們體會到教師的善意,增強對老師的信任,樂于接受老師的指導。親其師而信其道。我班有個學生叫王某,升五年級時數學成績不及格,據五年級教師說,他人聰明,就是不愿干,還要面子。了解這些后,在他第一次小測驗不及格時我沒有當眾批評他,也沒有要求家長鑒字。相反,我鼓勵他說:“你由于基礎弱,出現了較多計算的錯誤,但也反應出你學習新知很認真,這樣堅持下去,慢慢就能彌補以前的不足。”在他第二次考不及格時,我又說:“這次你完全有能力考及格,只是不夠細心,不要緊,馬還有失前蹄的時候呢,下次努力。”之后一天,在我批改王某的日記時,上面寫道:“老師這么看得起我,我要是再不考個及格分給她看看,也太沒面子了。”我在心里偷偷地笑了。細心觀察,上課時,謝某總是豎起耳朵,兩眼閃閃發光,總想在我面前表現表現,我呢也總是盡量給他創造這樣的機會。一段時間后,在期中考試中,他終于如愿地考了75分。我對他說:“你潛力很大,這樣努力下去,到期末肯定能突破80分,甚至能超過某某同學,敢不敢和他比一比?”他堅定地點點頭。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中,要用良好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一種利于激發學生內驅力的環境氛圍,對學困生要以表揚為主,法國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表揚學生微小的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英國詩人雪萊說過:“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作為教師,關愛學生是我們的天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教師向自己的學生播撒的片片愛心,是誘導每個學生增強上進心,不斷取得進步的陽光;是幫助每個學生不斷克服成長過程中的錯誤與不足,向著社會棟梁之才發育的雨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就像禾苗生長離不開有陽光、雨露一樣,離不開老師的細心呵護與精心培育。通常在老師乃至學生的眼里,后進生是班級不穩定、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的根源。正是這種異樣的眼光造成了他們心理上的扭曲,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在教育實踐中,我發現后進生更渴望教師和學生的理解。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贊揚他們身上那些細小的進步,這對后進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有利的。
英國詩人雪萊說過:“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愛。”作為教師,關愛學生是我們的天職。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技巧的全部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教師向自己的學生播撒的片片愛心,是誘導每個學生增強上進心,不斷取得進步的陽光;是幫助每個學生不斷克服成長過程中的錯誤與不足,向著社會棟梁之才發育的雨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就像禾苗生長離不開有陽光、雨露一樣,離不開老師的細心呵護與精心培育。通常在老師乃至學生的眼里,后進生是班級不穩定、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的根源。正是這種異樣的眼光造成了他們心理上的扭曲,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在教育實踐中,我發現后進生更渴望教師和學生的理解。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發現后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正確引導,贊揚他們身上那些細小的進步,這對后進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