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洪
摘要:目前我國根據國家的教育現狀以及社會的人才需求逐步開展教育改革,對以前不適應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的教育模式進行改變。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改的一大特點,他強調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育思想,追求多元化的教學改革。本文就層次化教學在小學英語中的作用進行討論,通過對基礎、教法、施教和層次劃分的簡要討論,明確層次教學的具體作用。
關鍵詞:層次教學法;小學英語;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3-0065-02
新課程標準改革,對我國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一生發展負責,把人性化教學推進到課堂中。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對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征,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以后的人生發展。老師要根據學生們的不同特點、興趣方向、生活習慣,通過仔細觀察發掘學生的潛能;努力培養學生的特長愛好,讓學生在共同學習的同時,又能發展自己的特長,為今后自主發展打好基礎。
一、小學英語基礎學習和教學內容層次化
1.學生基礎層次化。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次接觸英語的階段,在此之前,由于受到家庭環境、教育資源、經濟條件的限制,一些學生根本沒有接觸過英語,而有些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接受英語教育,有一定的英語基礎,所以一些學生根本沒有可能一開始就能夠完成老師安排的學習任務。此外,受環境、條件、興趣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時常遇到很多困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老師經常要面對一部分基礎很好、學習進度快的學生,另一部分是基礎較差、學習困難的學生。一些學生面對英語感到頭疼,看到學習好的同學產生自卑心理,對于英語產生厭煩的態度。對此,老師應該對全班同學的英語基礎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進班后,花費一段時間對班內學生英語學習的狀況、興趣和困難有一個清楚地了解,結合實際的情況,可將學生劃分甲、乙、丙三種不同的層次。在三個層次中,學生們的知識水平處于不同的層面。甲組的學生成績優異,英語基礎好,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主動性較強。乙組的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有很高的興趣,但是基礎不好,具有潛在的學習能力,只要老師給予適當的引導就可以實現英語成績的提高。丙組的學生英語基礎差,對于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反應能力差,不愛學習,在心理上有一定的障礙。通過層次上的劃分,方便教師對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更加具有針對性。
2.教學內容層次化。根據學生英語能力的不同,為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必須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目標,使學生們都能達到提高英語水平的效果。在課堂上,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老師在單詞、句子、課文及課后練習的學習中,要制定不同的要求,確立不同的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都能得到提高。其中,甲層次的學生在學習基本課程后,還要接觸其他生詞和句式,注意新舊課文之間的關聯,提高英語運用能力;乙層次的學生必須掌握課文中大部分的單詞和句式,能夠熟練翻譯課文,并進行簡單的會話;而丙層次的學生們要求不能太高,只要掌握60%左右的單詞、句子即可,做到能夠掌握課文的大意,基本能夠聽懂會話內容,這樣可以保證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施教方法及考察內容的層次化
1.施教方法層次化。在小學英語授課時,教師可以依據層次化教學理念,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比如在課堂上練習“對我們的教室進行描述”時,教師們可以對甲層次的學生讓他們說出教室結構、有多少人、多少桌椅、男女生比例、大家都在做什么等內容;對于乙層次的學生可以只讓他們說出教室內有多少人、多少桌椅、大家都在做什么即可;而丙層次的學生只需要了解這些英語語言的句式和意思即可。在大家都說過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共同練習,甲層次的學生負責重新編輯整理語言,力求做到句式準確、表達全面;乙層次的學生負責協助甲層次學生,并將編輯后內容說出做到全部“In English”;丙層次的學生負責聽內容、翻譯英語的內容,其他學生們給予適當幫助。這樣運用層次化教學方法,使處于不同基礎層面的學生都能參加到課堂活動中,通過分層次的教學讓同學們都能實現提高,都有一定的成就感,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基礎好的學生更上一層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建立學習信心。
2.考察內容的層次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定期對學生進行考察,從而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考察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甲、乙、丙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甲乙丙三種不同的試卷,滿分為100分。甲層次學生可以選擇作甲、丙兩套試卷,甲卷按70%計分,丙卷按30%計分;乙層次的學生可以選擇作甲、乙兩套試卷之一;丙層次學生可以選擇作乙、丙兩套試卷之一,做對加分,做錯不扣分。鼓勵丙層次的學生積極努力,嘗試答題。通過練習不同的試卷,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了解到自己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幫助學生查找不足,加深自我認知。
三、層次化教學的應用原則
1.充分了解學生。作為教師在運用層次化教學之前,首先要對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對于學生們的英語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都要做好調查,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所占的比例和學生間相處狀況也要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學生實際情況下,才能運用好教學方法。
2.照顧學生自尊心。小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自尊心,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注意照顧學生的思想情感,要照顧到個別學生的自尊心。在學習中有些基礎差的學生看到自己不如別人往往很自卑,進而產生厭學心理。對此,老師要給予心理疏導,告訴學生基礎差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彌補回來,只要腳踏實地跟隨老師的步伐就能趕上其他同學,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
層次教學是學校教學方法的新探索,它主張根據不同知識基礎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現實教學中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置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讓大家共同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實現提高。
參考文獻:
[1]丁秀鳳.有效性層次化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成才之路,2012,(33).
[2]劉莉.尊重差異發展合理分層施教——由學生英語學習差異化發展談層次式教學運用[J].文理導航(上旬),2013,(8).
[3]王利明.淺談層次化教學在語文課堂[J].學習方法報(教研版),201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