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新
【摘要】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本文主要從社會、學校和學生個體等三方面探討了影響當前高校校園建設的不和諧因素。針對高校和諧校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建議:堅持以發展為主題,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狠抓校園文化建設;加強高校黨的建設;創建良好的心理疏導機制等。
【關鍵詞】高校;和諧;校園;發展
高校的和諧穩定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在當前高校擴招的大形勢下,認真思考和分析影響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要因素,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有助于高校培養全面和諧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國夢”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1影響當前高校校園建設的不和諧因素分析
1.1社會因素
社會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2014年,我國高校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已達到727萬人,再加上往屆未就業的畢業生,總計未就業大學畢業生人數為800多萬人。但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平穩,企事業單位吸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沒有增加,部分民營企業吸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有所減弱。這不僅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也會影響高校和諧校園的構建。
在不良社會環境的影響下,部分高校不能以學生為本,而是追逐利益。當前,不少高校擴大了校園面積,加強了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也擴大了招生規模等,但是,師資力量依然薄弱,教學質量嚴重下滑,畢業生綜合素質明顯下降。不良社會思想造成部分大學生心浮氣躁,不能潛心于學習,追求金錢至上、利益至上和個人享樂等。不良社會環境給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和未來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1.2學校因素
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一些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嚴重脫離實際,教學設備簡陋,教學方法缺乏創新,人才評價標準不科學。部分高校的教風不正,學風不濃。很多教師投入教學、管理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把教學當成任務來完成,教書但不育人,僅潛心于自己的科研和行政事務,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也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和管理。一些高校疏于學風建設,不僅平時未督促學生認真學習,考試紀律也沒有嚴抓。少數學生平時不努力學習,整天忙于吃喝玩樂,但通過考試作弊卻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這導致更多的學生不把學習當回事。雖然也有很多高校建立了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機構,但實效不明顯,流于形式,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令人憂心忡忡。
1.3學生個體因素
高校和諧校園建設需要大學生的共同努力。一些大學生進入大學后,理想缺失,信念迷茫,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也沒有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在大學里的學習和生活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和設計,“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部分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熱衷于看武俠小說,看韓劇等感情劇,打撲克,玩網絡游戲,兼職等,雖然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和有效的學習渠道,但很多大學生沒有利用好網絡學習工具,沉迷于網絡游戲等。逃課的不良風氣在一些高校盛行,抄襲作業和考試作弊等現象也時有發生。不少大學生沒有充分利用較豐裕的課余時間拓展知識面,學習上十分被動,學習能力不強,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缺乏,對知識的理解膚淺和片面。一些大學生功利心較強,自制能力較弱,對成功的理解較偏頗,思想貧乏,缺乏責任心,道德意識不強,不能吃苦耐勞,缺乏恒心和毅力。個別大學生心理素質較弱,一遇到壓力和挫折,很容易自暴自棄。
2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主要途徑
2.1堅持以發展為主題,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
發展是高校的主旋律。高校要解放思想,改變陳舊的觀念,深化改革,不斷創新,加快發展。發展是高校解決各種問題的關鍵,也是和諧校園建設的基本保障。和諧有利于高校的發展,高校的發展促進校園的和諧。高校要緊緊抓住發展主題,充分調動一切資源和可利用因素,堅持走發展道路,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可靠的思想基礎和物質保障。高校要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鼓勵和支持學生崇尚科學,勇于追求,開拓創新,也鼓勵和支持教師進行學術探索和創新。高校還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著力于培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不斷提高服務社會和自主創新的能力。最后,高校需要突出辦學特色,提高核心競爭力。特色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它是高校生存和發展之本。這就需要高校審時度勢,明確辦學理念,發展特色學科專業,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等。
2.2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狠抓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管理要堅持以師生為本,充分調動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高校應倡導“以和為貴”的管理理念,追求和諧,崇尚和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友愛,團結一致。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為和諧校園建設創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它有助于校園的和諧穩定。高校還需狠抓校園文化建設,努力培養學校良好的教風、學風、班風、宿風和校風,以教風建設促進學風建設,進而帶動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高校也應經常舉辦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校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校園活動增長才干。
2.3加強高校黨組織建設
高校要切實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高校黨組織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優秀成果內化為自身的思想,以“中國夢”為主題凝聚力量,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滲透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去;加強對和諧校園建設的領導,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做好表率;強化黨的制度建設,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2.4創建良好的心理疏導機制
雖然當今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所改善,但是生活節奏快,各個領域的競爭激烈,這導致很多人心理失調,人際關系緊張。大學生也受到了不良風氣的影響,很多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是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諧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高校必須創建良好的心理疏導機制,提高學生自我疏導的能力,以和諧的心態對待周邊紛繁復雜的各種事情。
【參考文獻】
[1]劉川生.建設和諧校園的時代意義與實施路徑[J].教育研究,2009(4):26-29.
[2]管永前.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8(11):96-97.
[3]祝木偉.高校和諧校園建設的思考[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12):6-10.
[責任編輯: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