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涵之
【摘 要】新聞雜志節目是一檔具有特色的電視新聞節目,但是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聞雜志節目也受到了沖擊。在此情況下,許多節目紛紛尋求變化,如改變節目時長、形式、內容等,希望通過改變而重新煥發生機。本文以《東方時空》為例,探討新聞雜志節目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之道。
【關鍵詞】新聞雜志節目 新媒體 改革
上個世紀90年代,在我國的新聞電視節目類型較為單一的環境下,定位為新聞雜志節目的《東方時空》一出現就成為觀眾在早間收看電視節目的首選。然而隨著技術的革新和媒體行業的發展,新聞節目越來越多,競爭更為激烈。而在新媒體的強勢加入后,傳統媒體原有的信息優勢被取代,新聞雜志節目也不得不進行改革。
一、新媒體對電視新聞雜志類節目的沖擊
電視新聞雜志節目是“借鑒雜志的綜合編排方法,利用電視的傳播優勢和報道、評述手法、按欄目的宗旨將不同樣式和內容的新聞節目板塊、小欄目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節目,在固定欄目和時間播出。”①它具有綜合性、廣泛性、多樣性和深刻性等特點。
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新媒體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其便利和快速的特點逐步取代了傳統電視雜志節目提供信息的功能,電視雜志類節目在以下三個方面面臨著沖擊。
1、時效性
過去,相較于報紙等紙質媒體,新聞雜志節目能更快地播出當天的新聞,但是,隨著新媒體的出現,網絡提供的信息比電視媒體更為迅速,幾乎是同步傳播。因此,新聞雜志節目在時效性上遠不如新媒體。
2、廣泛性
以受眾范圍而言,網絡受眾數量已經遠遠多于電視媒體的受眾,并且打破了時空的界限,同時,由于新媒體的信息發布者不再局限于專業的新聞記者,因此新媒體提供的信息更廣泛和多樣化,能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而新聞雜志節目卻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3、豐富的觀點
新媒體的多樣化在大眾生活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手機新聞客戶端滿足的是人們對于信息的需要,各種社交網站滿足了大眾的社交需求,而微博則變為每個人的輿論場,所有人都可以通過微博發表自己的觀點和閱讀其他人的觀點,新媒體能夠提供更豐富的觀點。
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新聞雜志節目紛紛進行了改革?,F以《東方時空》為例分析新聞雜志節目改革的得與失。
二、以《東方時空》為例看傳統新聞雜志節目的改革
《東方時空》作為我國知名度最高的新聞雜志節目之一,在上世紀90年代可謂家喻戶曉,是中國新聞雜志節目的代表。但隨著新聞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東方時空》為了適應觀眾的需求不得不進行改革。
與2008年的改革相比,2009年《東方時空》的改革增強了對時事新聞的報道,在形式上取消了子欄目標識,只用片花隔開每個內容不同的板塊。這里,筆者選擇了2009、2011、2012和2013年的12月13日的節目進行比較。(見下表)
通過縱向對比,可以發現《東方時空》近幾年在節目內容改革上十分努力。
1、量體裁衣,新聞時長不斷調整
5期節目的總時長并未發生變化,但是新聞數量卻有明顯的不同,可以看出對于新聞時長的把握,節目的工作人員會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對于較為重要的新聞或是較為深度的報道,新聞時間會更長一些。如果當天有9條新聞,那么平均每條新聞有6分多鐘的時長,相比于網絡上的快速而簡短的新聞,《東方時空》的新聞附加信息更多。
《東方時空》對于新聞的報道更加細致,這種變化將《東方時空》與一般的新聞報道節目區別開來。因此電視節目想要重新獲得受眾,就必須在新聞質量上下功夫,提供受眾難以通過網絡搜索而獲得的資料,《東方時空》就做到了這一點。
2、平民化視角,擴大取材范圍
以2009年12月13日和2013年12月13日的新聞內容進行分析,《東方時空》貼近受眾的視角,讓《東方時空》的受眾群進一步擴大。
關于社會熱點事件的報道占了《東方時空》新聞報道的多數,如2013年12月15日的節目一共有9條新聞,其中5條為社會熱點問題,包括天價拖車費、嬰兒接種疫苗不良反應等。
《東方時空》有選擇性地將貼近生活、市民關心的新聞加工再呈現給觀眾,這樣的做法與新媒體帶來的“快餐式”新聞相比,更有貼近性、更有深度。
3、增大信息量,新聞體裁多
在《東方時空》中增加了很多附加信息,為此就要采用多種新聞體裁。對于持續過程較長的新聞事件,《東方時空》采用連續報道的形式,如就湖南嬰兒乙肝疫苗接種死亡事件,《東方時空》進行了追蹤報道。
雖然近年來《東方時空》在節目形式上作出了改變,但改版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
1、自身定位不清晰
作為新聞雜志節目,《東方時空》早年真正體現了“電視雜志”的特色,運用的板塊結構包含大量信息,且形式靈活。但是,改版之后的《東方時空》取消了原有的板塊,每天進行幾條新聞的深度介紹,新聞與新聞之間沒有板塊的連接,更像是一檔精選的新聞節目,“雜志性”特色不突出。
而來勢洶洶的新媒體新聞不深入但是快速、高效。在微博上,“長微博”應用的出現能提供新聞的細節。對于受眾而言,與其等待每晚8點收看《東方時空》,不如直接在手機上搜索熱門關鍵詞,閱讀最熱門的新聞。
2、節目特色不明顯
之前的板塊節目特征讓《東方時空》在各新聞節目中有較高的識別度,然而隨著板塊創意的取消,節目提供綜合性新聞的特性就暴露出了缺點。在其播出平臺——央視新聞頻道中,有許多新聞節目,而《東方時空》在其中并不突出:拼時效它拼不過《新聞直播間》,拼權威它拼不過《新聞聯播》,拼深度它拼不過《焦點訪談》和《新聞調查》,拼國際視野它拼不過《國際時訊》②,這樣的窘境讓《東方時空》被遺忘在眾多的新聞節目中。endprint
相比之下,新媒體雖然沒有專業的記者團隊,在時政新聞、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上,新媒體無法獲得第一手信息。但是新媒體將重點放在了民生、體育、娛樂新聞上,并且運用更有趣的網絡語言去獲得受眾的關注。
3、主持人形象不突出
目前,《東方時空》的主持人主要為張泉靈、侯豐和張羽。這三位主持人都有著豐富的媒體經驗和主持功底,但是他們在《東方時空》的節目中卻沒有凸顯出個人的特色。
除了《東方時空》,三位主持人還主持其他的節目,張泉靈其他的節目有《人物周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侯豐還主持《新聞調查》和《實話實說》,張羽主持的節目還有《24小時》、《焦點訪談》和《新聞1+1》,這樣的交替工作讓觀眾很難將主持人作為節目的符號來看待。
同時,在《東方時空》進行改版時,主持人的工作為播報節目,沒有可供發揮的余地,自然無法體現個人的魅力來吸引觀眾。
三、對新聞雜志節目后續改革的建議
《東方時空》如要在新聞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必須創造出獨特的品牌,帶來與眾不同的新聞產品。
1、串聯新聞,提高新聞相關性
新媒體提供的新聞都是零散的,而新聞節目具有整合內容的功能,新聞雜志可以將各條新聞中的要素聯系起來,進行專題或者板塊化的報道,突出新聞雜志節目的特點。
同時,為了彌補新聞雜志帶來的新聞數量減少的問題,節目還可以設立滾動條進行最新消息的滾動播出,相關新聞如果有新進展也可以及時進行插播。
只有充分利用電視媒體多樣化的特征,將各種播出形式都運用到節目中,才能發揮優勢,讓節目獲得更多的受眾。
2、打造品牌,加大對某類新聞的播出
新聞雜志節目一般為綜合性節目,這就導致了節目沒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找到有別于新媒體的新聞,如時政新聞。政治信息將在新聞專業頻道中占據突出的地位。新聞頻道的開播,將拓展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民主化進程的新通道。③
對于新聞雜志節目而言,可以利用傳統媒體本身的優勢,加強對時政新聞的選擇和播出,加上更多的附加信息,在內容上彰顯其優勢,打造自己的品牌。
3、增加互動,展現主持人魅力
目前,新聞頻道有足夠多的時間,應該有更多的現場,更豐富的消息來源和更多元的觀點。版面的限制小了,就可以有不同的聲音,有更深入的分析。新聞頻道在必要的時候,尤其是在關鍵時刻要敢于發言,敢于表態,體現敢于負責的品格。④
所以,在新聞節目的制作過程中,更深入的分析必不可少,評論員的角色完全可以由主持人擔當。如果新聞事件較為專業,則可以邀請專家學者進行分析,通過主持人與專家學者的分析,也可以體現主持人的人格魅力。
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有一些優勢消失了,但是憑借自身的新聞資源,如果能找準定位,積極改革,依然可以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①劉愛紅,《如何辦好電視新聞雜志節目》[J].《青年記者》,2008(7)
②周顏佳,《雜志型新聞節目的現狀與發展》[J].《青年記者》,2012(5)
③孟建,《中國新聞傳播的歷史性跨越》[J].《新聞記者》,2003 (7)
④申玉彪、李曉鋒,《頻道定位與新聞傳播策略——央視新聞頻道研究》[J].《新聞廣角》,2004(2)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