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體育科學研究中心, 山東 濟南 250102)
備戰十二屆全運會山東省賽艇運動員傷病調查與成因分析
蔡成法
(山東省體育科學研究中心, 山東 濟南 250102)
以山東省參加第十二屆全運會備戰的賽艇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為期3年的訓練跟蹤,在研究賽艇運動項目規律、參與專家會診、隊醫日常治療和調查詢問的基礎上,對賽艇運動員傷病發生情況和具體成因進行了分析研究,從訓練學角度提出了傷病預防建議。
山東省;賽艇運動員;傷病調查;成因分析
賽艇項目是以有氧供能為主、力量素質為基礎、對技術要求很高的體能主導類周期性耐力項目[1]。賽艇的項目特點決定了其訓練規律,一個全運會周期里,有氧耐力訓練和技術訓練占去了賽艇訓練的大部分時間,只有長期的重復性動作訓練,才能獲得專項有氧能力和技術經濟性的同時提高[2]。實踐證明,這種長時間的,由多個訓練階段構成的復雜訓練很容易引起運動員的疲勞積累,繼而導致傷病發生。國內外調查顯示,賽艇運動員最常見的傷病是腰傷、膝傷和肩傷[3,4]。這些傷病似乎避免不了,只有從訓練中調查傷病的發生情況,找出根本原因,變“治傷”為“防傷”,才能把傷病消滅于訓練之中。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山東省參加十二屆全運會備戰的一線賽艇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共44人,男性20人,女性24人。其中女子公開級18人,女子輕量級6人,男子公開級12人,男子輕量級8人。國際健將6人,國家健將31人,一級運動員7人。運動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運動員基本情況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
對賽艇運動員進行傷病調查且進行成因分析,需要廣泛查閱總結有關傷病的診斷標準與方法、賽艇項目特點與訓練規律、國內外賽艇訓練現狀等文獻資料,力求傷病調查客觀,成因分析準確。本研究主要通過山東省賽艇運動員傷病檔案、山東體育學院圖書館、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國際互聯網等中文數據文獻資料的查閱,獲得國內外有關賽艇訓練及傷病調查分析的相關研究成果。主要參考文獻分類見表2。

表2 主要參考文獻相關領域以及對本文研究的貢獻
1.2.2 調查訪問
訪問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運動員訪談跟蹤調查和專家會診訪談兩部分。通過長期跟隊科研保障,結合傷病檔案情況,采取不定時、不拘形式的開放式訪談,詢問每位運動員的主觀感受和傷病情況。在備戰十二運會的過程中,進行了3次專家會診,筆者作為科技支持全程參與了會診過程,并對專家會診和醫院診斷結果進行了整理,形成了山東省賽艇運動員的傷病檔案,據此,我們對2名醫師,1名訓練學專家,4名教練員進行了訪談,訪談對象全部具有高級以上職稱。有關訪談專家的信息見表3。

表3 訪談專家及教練員信息
2.1 傷病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參加備戰第十二屆全運會的山東省賽艇運動員共44人,患有傷病者32人,總傷病發病率約為72.7%。根據專家會診結果,對發生傷病的運動員傷病檔案進行匯總分析后,共發現損傷38例。其中腰部損傷18例,膝關節損傷9例,頸肩部損傷6例,這三大類損傷占總損傷例數的86.8%。此外,調查還發現,備戰期間因傷退役的運動員共6例,因傷退役率達13.6%。損傷和因傷退役具體情況見表4。

表4 傷病類型、傷病率(傷病發生例數/總人數)和退役率(退役人數/總人數)
2.2 傷病成因分析
對山東省賽艇訓練進行長期跟蹤研究發現,其發展運動員有氧耐力的方式為“兩極化”訓練模式,即將大部分的訓練負荷強度集中在較低的強度(無氧閾值以下的有氧強度)和少部分負荷集中在高于無氧閾值的強度[5]。具體的訓練負荷、訓練方法和訓練效果情況見表5。在備戰初期以低強度的有氧訓練有主,重在發展氧的再生和利用,占訓練時間的70%左右,這個階段的顯著特點就是訓練持續時間長,間歇時間短,運動員的機體長期處于生物適應的上限,疲勞不能及時消除,容易造成過度訓練,大部分傷病均發生在這個階段。統計發現,在此階段發生傷病22例,占總傷病例數的57.9%。此外,力量訓練課中,多以發展力量耐力水平的一般力量訓練為主,一周只有大約2小時的功能性力量訓練,運動員的柔韌、協調、平衡等功能素質未得到充分開發。研究表明,諸如腰、膝、肩等部位的軟組織缺乏毛細血管和神經,所以容易造成營養供應不足,疲勞反應延遲,這也是賽艇運動員傷病多發生在此部位的主要原因之一[6]。此外,山東賽艇隊的主要恢復措施是泡沫滾動和按摩,主動拉伸等積極性恢復措施較少,造成軟組織疲勞不能得到及時消除,長期積累形成傷病。總之,我們必須從賽艇訓練的供能規律、訓練負荷安排和恢復保障措施等多個方面綜合分析傷病形成的原因,找出傷病形成的主要原因,變治傷為防傷,把傷病消滅于訓練之中。

表5 山東賽艇訓練負荷結構、訓練方法和訓練效果
3.1 山東省賽艇運動員的傷病主要發生在腰、膝、肩和臀部四個部位。其中腰傷發病率為40.8%,膝傷發病率為20.5%,肩傷發病率為13.6%,臀部傷病發病率為11.3%。
3.2 山東省賽艇隊進行基礎有氧能力訓練時,組與組之間的時間間隔一般只有2分鐘,肌肉與結締組織恢復時間較短,發生在此階段的傷病有22例,占病例總數的57.9%。建議延長組間間歇時間,讓結締組織得到充分恢復。
3.3 山東省賽艇隊每周只有大約2小時左右的功能性體能訓練,柔韌、協調與平衡感等素質未得到有效發展,影響了運動員對船艇的控制能力,隊員力量的傳遞與整合能力也較差,劃船動作經濟性差,浪費體能,容易疲勞。建議增加功能性力量訓練的課時,對于有傷病的運動員,可以圍繞功能性力量訓練制定康復體能訓練計劃。
3.4 山東省賽艇隊采取的課后恢復手段只有泡沫滾動和按摩,恢復手段單一。建議增加水上放松劃的時間,重視主動拉伸和水療等恢復手段。
[1] 陳小平,等.當代運動訓練理論熱點問題及對我國訓練實踐的啟示[J].體育科學,2012,32(2):23-26.
[2] Chwalbinska-Moneta J.Effect of creatine supplementation on aerobic performance and anaerobic capacity in elite rowers in the course of endurance training[J].Int J Sport Exerc Metab,2003,13(2):173-183.
[3] 張鑫,等.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賽艇運動員運動創傷調查分析[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12, 31(12):1107-1108.
[4] Kellmann M,Gunther KD.Changes in stress and recovery in elite rowers during preparation for the Olympic Games[J].Med Sci Sports Exerc,2000,32(3):676-683.
[5] Liu Y,Lomers W,etal.Effects of high intensity resistance and low intensity endurance training on myosin heavy chain isoform expression in highly trained rowers[J].Int J Sports Med,2003,24(4):264-270.
[6]魏源.牛磺酸消除運動性疲勞的研究進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21(2):42-45.
Injury survey and cause analysis of rowers of Shandong province in preparation for the 12th National Games
CAI Cheng-fa
(Shandong Research Center of Sports Science,Jinan 250102,Shandong,China)
This paper takes the rowing athletes of Shandong province to participate in the 12th National Gam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o track survey training for a period of three years. In the study of rowing project rules, participating in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the doctor daily treatment and inquiries, the rowers injury incidence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and from the training point of view,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injury prevention suggestions.
Shandong province; rower; injury investigation; cause analysis
2013-09-10
蔡成法(1974- ),男,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運動訓練監控、運動員科學選材。
G804.53
A
1009-9840(2014)01-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