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湖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12;2.新疆財經大學 體育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教育現象學視野下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
劉韜1,2,張晉伊2,馬衛平1
(1.湖南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12;2.新疆財經大學 體育部,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當前體育課程改革為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課程意識也日益受到體育教師的關注。采用文獻資料、歷史研究和邏輯推理等研究方法,從教育現象學的視角出發,對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的生成、課程意識的形態、課程意識的回歸等方面進行了剖析,并提出從切實轉變體育教師的課程觀、培養體育教師反思性實踐能力、關注體育教師教育機智的養成等三個方面在教育現象學背景下促進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策略。
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現象學
課程意識是教師的一種專業意識,通常來講是教師對課程系統的基本認識。它是教師在處理和思考自己的課程問題時,形成自己的基本觀點以及課程價值認識。從心理學的視角來看,“課程意識是人們在考慮課程問題時對于課程意義的敏感性和自覺性程度。[1]”總之,一個教師的課程意識支配著自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理念。長期以來,教師沒有也不需要有什么課程意識,整個教學需要按照規定按部就班地執行,教師只需要有教學意識就足夠了,有沒有課程意識對于教師自身來講其實也不是很重要。但是伴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深入,我們發現一個教師課程意識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其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的課程意識目前已受到越來越多一線教師和學者們的關注。對于體育教師而言,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確立是體育課程開發、課程實施、課程再造和課程評價的前提和保證,也將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程的具體實施與課程改革的進展。那么,“何為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生成”、“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形態是怎樣的”等等問題乃是體育課程改革中課程理論研究以及體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基本理論問題。特別是如果我們能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對體育課程意識進行審視和研究,那么必將有助于理論、理念與體育課程改革的成功對接,同時也有助于體育課程教學研究得到進一步充實和完善。本研究就主要從教育現象學的視角去探討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問題,以期為體育課程的實踐提供借鑒和參考。
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創立的現象學是現代西方哲學最重要的哲學思潮之一,現象學以其深邃的思想及獨特的方法影響著心理學、美學、社會哲學、邏輯學、教育學、自然科學甚至經濟學等學科的問題提出和方法操作。“教育現象學是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在西歐教育思想領域逐步采用的一個名詞”[2],教育現象學就是用現象學的視野來對教育問題進行探討,是一門幫助教師研究自己工作,并且試著去理解教師工作的特性,進而對教育的工作質量進行提升的學問。教育現象學的基本主張是:教師要關注學生普通日常生活的經驗;強調對具體經驗的反思;強調交互主體性對教育的借鑒意義;教師應該努力試著理解孩子并創造生活,在與眾多孩子的相處中反思教師自身的教育行為,促進教學機智的養成。教育現象學的創始者范梅南教授認為,我們想要理解教育的“生活世界”,那就必須要從生活本身開始,與學生的交往中不斷反思與增加理解,并以現象學的方法“回到生活本身”,這才是探索教育學本質的途徑。總之,應該說教育現象學是屬于一種行為意識的研究,和傳統一般的思考問題方式有所不同,它可以說是尋求一種新的教育學的可能性,它的出現為整個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
2.1 生活世界: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生成的源泉
“生活世界”最早由德國哲學大師胡塞爾提出。在人類積極建構科學世界的時候,“生活世界”卻被取代和遺忘了。在教育領域,教育也同樣遺忘了“生活世界”,由此教育科學出現了危機,也給人類的教育文化帶來了危機。而教育現象學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回到事情的本身,并要求教育要回歸生活。因為教育本來就源于生活,就應該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教育現象學始終把“生活世界”作為其探詢的起點和基礎,可以說,“生活世界”是教育現象學尤為關注的。從哲學的角度來看,生話世界是日常的、知覺地給予的世界,處于人的背后,而不是人所面對,因而它沒有有意識地納入到人們的視野中。而從教育學的角度解釋來看,生話世界是構成學生各種認識素材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生話世界能夠幫助學生確立生話信念和獲得發展內驅力。
從教育現象學的觀點來看,體育課程要關注整個的“生活世界”,在體育課程的決策、體育課程的實施與開發等各個方面更要充分反映“生活世界”的真實情景。一方面,“生活世界”是體育課程中體育運動技能以及各種體育素材的主要來源,學生在豐富的“生活世界”中獲得的真理性認識,賦予體育課程內容更真實的生活意義;另一方面,“生活世界”是學生在體育課程生活中所獲得的各種觀念進一步升華的胚胎,能幫助學生確立人生的信念和獲得發展的內驅力。因此,體育教師在去關注課程的實施和思考什么樣的體育課程是合適的時候,“生活世界”就成為了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生成的基礎和源泉。就目前來看,其實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回歸“生活世界”,并不是體育課程教育研究問題的歸宿,而是切入體育教師自己問題的開始,這也就意味著“生活世界”是體育教師生命存在的意義源泉和根基。當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處于迷失狀態的時侯,體育教師就有必要回歸“生活世界”,并不斷反思他自己的“生活世界”,以便更好地去建構合理的課程意識。應該說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建構也是一個不斷生的過程,體育教師只有回歸自我的“生活世界”,立足于理性的課程實施,植根于真實的課程實踐,不斷優化自己的課程意識,才能在體育課程實施中實現自我的成長。因此,在體育的課程實施與決策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有必要基于“生活世界”去探究體育課程,發現學生“生活世界”中的問題與獨特魅力,將自己實際的生活體驗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之中,進而有效地實施教學。
2.2 反思意識: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重要形態
卡西爾說過,“反思應是不斷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一個在他生存的每時每刻都必須審問和審視他的生存狀況的存在物。人類的生活的真正的價值,恰恰存在于這種審視中,存在于這種對人類生活的批判的態度中。[3]”在胡塞爾的現象學哲學中,反思自始至終是現象學思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現象學之所以為現象學,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的、非哲學的觀點,正是因為它不是直向的思維行為,而是一種反思性的思維活動。可以說,現象學方法注重的就是激發人的強烈的反思意識。雖然,我們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將課程意識劃分為很多種形態,但是無論如何去劃分,從教育現象學的觀點出發來看,反思意識都應該是體育教師課程意識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形態,并對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生成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
反思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可以稱之為一種自覺的行為,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個體育教師的教育理念自我建構的過程。因而,對于體育教師的反思性實踐是以自我為研究對象的,在研究過程中,不斷進行對自我教育理念的辯證否定。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正是在這種自覺反思、辯證否定的過程中,逐步明確起來的。而且現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為重要。體育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體育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體育學習的方法,培養終身體育的能力。但是傳統的體育課程教學強調的是如何教的問題,著重考慮的是課程教學方式、技巧等問題,忽略了體育課程本身的意義。例如:有很多的一線體育教師常常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制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上,并狠抓落實,而忽略了這樣的體育課程能帶給學生什么樣的教育經驗,什么樣的體育教學內容最值得探索,什么樣的體育知識是最有價值等問題。其實只有體育教師在深入理解了“體育課程該教什么的問題”之后,才能更有效地進行具體的體育教學。可以說,對課程意識的反思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是一個教師從經驗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特別是體育教師站在課程的角度去反思將更能實現反思的作用,通過反思可以使教師教學行為優化。因此,作為體育教師要樹立課程意識,有必要從“如何教”的問題中擺脫出來,不斷思考所要講授的體育課程本身,多去考慮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與區別,開闊視野,用課本以外的精華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體育課堂教學。此外,在探究體育課程教學的基礎上,對于與體育教學相關的其他科目要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體育課程的教學。體育教師只有著眼體育課程的本質,將反思意識作為自己課程意識培養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寬闊的視野中去理解體育教育,從而更好地達到體育課程的最佳效果。
2.3 交互主體性:促使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回歸
胡塞爾認為:“在先驗的具體性中,與這個共同體相一致的還有一個相應開放的單子共同體,我們就把這種單子共同體稱之為先驗的交互主體性”[4]。交互主體性是由主體的共存而產生的,交互主體性是一種類性,在交互主體性中,個體間關系與交互主體性沒有必然的聯系。可以說,交互主體性世界是一種經過現象學還原,作為單子的人為核心而構建起來的一個在純粹意識里的客觀化的世界,這個世界強調的是動態性。交互主體性與教育的關系是在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的層次上實現的,因為這個概念本身就是高度抽象的,目前在國內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主體性教育的理念,因而在這個過程中,交互主體性的理念也得到了重視。交互主體性的發展是學生主體性生成的基礎,是主體性教育更高層次的教學實踐活動。
教育現象學主張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處于教育過程中的各個要素應該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想解決課程意識缺失的問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教師是課程的生命,學生的發展是課程的終極目的。而交互主體性的思想卻恰恰能夠有效地解決這種缺失狀況,促使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回歸。在體育課程決策和實施的過程中,交互主體性的思想可以使人們充分考慮到不同層次的體育課程的相對獨立性,將其看作一個主體存在。這樣教師便能認識到不同層次的體育課程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和范圍,并在相互交流、信任與理解的基礎上達成共識,充分理解課程的價值與重要性,體育教師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否則體育教師就會每天考慮如何教授課程,會失去對課程的意識,也就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可以說讓教師成為課程決策、開發與實施的主體,是體育教師課程意識覺醒后對自己基本權利的訴求。此外,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體育教師也是和學生一起站在同一平面,共同去完成體育教學中個性化十足的教學文本,教師主體性的發揮是為了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則依賴于教師主體性的引導,而學生主體性發揮、發展又可促進教師主體性的發揮和發展。雙方共處在和諧、統一的發展之中。體育教師在這種情景下實施課程,不僅是使自身的專業得到了發展,而且使課程意識得到了提升,同時又增強了自身在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信心和能力。總之,在體育課程決策、開發與實施的過程中,交互主體性的思想為體育教師樹立正確的課程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4 教學機智:促使體育教師課程意識向課程行為的轉化
教學機智在《教育大辭典》中釋義為:“教師面臨復雜教學情況所表現的一種敏感、迅速、準確的判斷能力。[5]”教學機智曾被眾多知名專家和學者提及,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在《人是教育的對象》一文中也明確指出:“不論教育者怎樣地研究了教育學理論,如果他沒有教育機智,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實踐者。[6]”對于教育現象學視域中的教學機智,同樣也有著厚重的理論淵源,它源于亞里士多德對“實踐智慧”的論述,成型于范梅南對教師反思性教學的關注。范梅南曾指出:“機智是一種教育學上的機制和天賦,它使教育者有可能將一個沒有成效的、沒有希望的、甚至有危害的情景轉換成一個從教育意義上說積極的事件。[7]”可以說,雖然教學機智是一種短暫的行動,但它卻是眾多教育者追求的理想。
對于一個教師來說,單純地具有課程意識也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能促進課程意識向著課程行為的轉化,這樣才能使課程意識真正具有實際的意義。如果沒有課程意識支持課程行為,就會使課程行為顯得具有局限性和盲目性,但是完成這種轉化是有條件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具有課程能力,而教學機智恰恰在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向課程行為轉化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長期以來,受到教育體制的影響,大多數學校一直機械地進行體育課程管理,體育教師被動地執行體育課程,從而導致了課程實施主體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能力的削弱。隨著體育課程教學實踐的不斷發展,教師需要充分去考慮教學對象的復雜性和教學過程的情景性以及教學內容的抽象性等因素,能夠在課程意識指導下對體育課程有效的進行開展,達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就要求體育教師在努力總結教育實踐經驗以及學習教育理論基礎上,使自己的教育能力達到成熟,擁有足夠的教學智慧。尤其需要體育教師在對課程意識進行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將機智看作是一種深切的關注,并巧妙地運用教學機智,使教師與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行動相處充滿智慧性。如果當學生的生活體驗與我們的體育課程產生的情景不一致時,或者我們體育課程的教學設計太過于抽象讓學生不易理解的時候,這也要求體育教師一定結合教學實際,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巧妙地采取行動,盡快找到學生體驗與課程情景的交集,把抽象的教學設計有效改觀,使其能夠掌控教學情景,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總之,課程意識支持下的課程行為對于創造性地實施體育新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想運用教學機智來促進二者之間的轉化,需要體育教師同時具有課程能力、心理素質、教學經驗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教學機智同時可以促進體育教師成為體育課程的研究者,這又會對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提升與轉化起到重要作用。
3.1 切實轉變體育教師的課程觀
課程觀常稱為課程理念,它是與課程意識密切相關的核心概念,從哲學意義上看,它與認識有關,通常指教師對課程系統的基本認識。課程觀是課程意識的基礎,同時也是教師的課程哲學,只有當體育教師的課程觀念發生合理轉變,才可能使體育教師生成合理的課程意識。可以說,合理的課程觀對體育教師的教育行為和課程意識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也才有可能使體育教師產生自覺的有意識的教育行為。隨著體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雖然新的教學模式和理念精彩紛呈、百花齊放,但是一些知識老化、教法陳舊、觀念僵化的現象在體育課程教學中仍普遍存在。為此,體育教師應該切實轉變課程觀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質,不能把體育課程單純地看作是一種知識、一本教材或一門學科,也一定不能把體育課程看成是一項制度,自己充當的是忠實的執行者;更不能把我們現行的體育教材看作是教學的根本,否則自己就不可能產生合理鮮明的課程意識。在當前這種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師一定要積極轉變課程理念,拋棄傳統狹隘的體育課程觀念,樹立新的生成性的課程理念,并能夠完整地去把握課程的目標與價值,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打造具有魅力的體育課堂,以適應新課改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3.2 培養體育教師反思性實踐能力
實踐是人存在的方式和發展的根本條件,因為體育教師的工作本身是一種實踐性的活動,體育教師所從事的體育課程研究也就是教育實踐的必然要求。在實踐過程中,體育教師不斷反思,不僅可以使遇到的實踐問題得以解決,而且也能使實踐中遇到的相關理論問題得到提升。體育教師的反思性實踐是體育教師把自我作為研究對象,為了解決體育教師面臨的體育課程教學問題而進行的反思性研究活動,體育教師只有通過自覺反思,其課程意識才能逐步明確,從這種意義上來講,反思性實踐是教師課程意識生成的重要途徑。體育教師不僅有必要反思自己的體育教學實踐,更有必要反思他人的教育經驗。通過閱讀優秀體育教師的教學日志和教學成長故事,以及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等他人經驗的反思,可以為體育教師自己提供很好的借鑒,增加其在類似教育情境中的機智行為的可能。此外,體育教師還有必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反思,要“不斷地識別對于某個具體的孩子或一群孩子來說什么是好的、恰當的,什么是不好的、不恰當的”[8]。考慮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體育課程教學情境中的體驗究竟如何,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能引導學生以及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體育教師反思性實踐能力,有利于喚醒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機智地行動把體育課堂教學引向高處。
3.3 關注體育教師教育機智的養成
教育機智在一定程度上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它靠的是靈感的閃現,不是簡單的操作性活動或者是純粹的技術,其形成也有一定的隱秘性。但是,教育機智也并不意味著只能靠天賦,通過教師教育可以引導教師增強對生活的敏感性、保持教育現象學的生活態度以及對教育機智的思考和關注,并最終形成一定的教育機智。教育機智的養成對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樹立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關注體育教師教育機智的養成。首先,體育教師有必要真正融入教育生活和體育學科,正如范梅南所說:“一個真正的數學老師,他的身上體現了數學,生活在數學之中,從一個特別意義上說,他就是數學![8]”只有融入體育學科的教師,才有可能在教學中敏感地富于機智的行動。其次,體育教師有必要融入具體的教育情境,因為教育機智就時常發生在具體、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如果體育教師離開了具體的體育課程教育情境,就不可能對情境進行一個整體的判斷,所謂的教育機智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此外,體育教師還有必要融入學生的體驗,嘗試著去理解處于不同的體育情境下學生的具體體驗,分析判斷對于某個學生來說,在某種體育教育情境中采取最有效的教學行為。總之,一個善于思考和常思考的體育教師更容易形成穩定的教育機智,在具體的體育教育情境中表現出機智的行為,進而促進其自身課程意識的形成。
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體育教師成為了課程改革中一個永不褪色的焦點,在體育課程改革發展過程中,體育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與課程改革的理念相背離,教師對如何用教材“教”的困惑,引起了人們對體育教師課程意識的關注。對于體育課程而言,目前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還是存在很多缺失的,只有當體育教師具有了明確的課程意識,才能確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問題,同時擴大自己的體育課程視野;在不斷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去實現自己教學行為的轉變。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升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從理論上說,每一位體育教師的體育課堂教學行為都會受到一定的課程意識的支配,但是課程意識也有較強的時代性,本研究從教育現象學的視角來分析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是希望引發體育教師對課程意識的關注,只有當課程意識都融入了每一位體育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的時侯,或者說絕大部分的體育教師都具有自己的課程意識之后,對課程意識的談論也可能將淡出歷史的舞臺,我們體育課程的研究者殷切盼望那一天早日到來。
[1]吳剛平.課程意識及其向課程行為的轉化[J].教育理論與踐,2003,23(9):436.
[2]VanManen M.Phenomenological pedagogy and the question of meaning,In,D Vandenberg(Ed),Phenomenology and Educational Discourse[M].Durban:Heineman Higher and Further Education,1996:39-64.
[3]卡西爾.人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
[4]埃德蒙德·胡塞爾.笛卡兒式的沉思[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1.
[5]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6.
[6]康·德·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M].鄭文樾,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9:27.
[7]馬克斯·范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李樹英,譯.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73.
[8]Van Manen. The Tone of Teaching [M].Canada:The Althouse Press Faculty of Education,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2002:44.
[9]楊玉相.教師的課程意識:課程改革值得關注的問題[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4).
[10]Noddings N.Philosophy of education[M].Stanford:Westview Press Inc,1995:66.
[11]姜勇,龐麗娟.論教師的意識喚醒[J].教育研究與試驗,2006(5).
On courses consciousness of P.E. teachers from an educational phenomenology perspective
LIU Tao1,2,ZHANG Jin-yi2,MA Wei-ping1
(1.School of P.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12,Hunan,China;2.Dept.of P.E.,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Urumqi 830012,Xinjiang,China)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evolution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course consciousness development of P.E. teachers, and the course consciousness is also increasingly arousing the attention of P.E. teachers. In this paper,literature,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logical reasoning methods were empolyed to explore the course consciousness of P.E. teachers, the consciousness form, as well as consciousness regression analysis from an educational phenomenology perspective. At the same time, a strategy from three aspects of effectively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P.E. teachers,training reflective practice skills of P.E. teachers, and concerning the wit cultivate forming of P.E.teachers, to promote P.E. teachers course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E. phenomenology.
P.E.;teachers;course consciousness;phenomenology
2013-05-22
2012年教育部后期資助項目——體育教學哲學基本理論(編號:11JHQ021)。
劉韜(1980- ),男,新疆烏魯木齊人,在讀博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
G807.01
A
1009-9840(2013)06-008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