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翠婷
摘 要:問題教學法讓學生進行系統的、獨立的探索活動,在問題情境的創設、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的基礎上構建自己的方法體系。本文結合《計數原理》中的“分類計數原理”這部分內容,探究問題教學法在中職數學課堂中的應用。
關鍵詞:中職數學;課堂;分類計數原理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099-01
〖KH+4mm〗
〖FL(K11mm〗
一、問題教學法的內涵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問題教學法的教學步驟
問題教學法的教學步驟一般是:
(1)問題情境的創設,啟發思考;
(2)問題的提出,討論交流;
(3)問題的解決。
三、問題發現法在中職數學課堂中的應用——以《計數原理》中的“分類計數原理”為例
1.問題情境的創設,啟發思考
〖TP33.TIF;%35%35;Z1,Y〗
教師通過生活中常見的計數問題引出分類計數原理,展示如右圖,讓學生數一數從甲地到乙地有多少種不同的走法?
2.問題的提出,討論交流
教師提出問題(如下),學生結合圖示,對生成的定向問題進行自主探究。
(1)要完成一件什么事?
(2)完成這件事有多少類不同的辦法?
(3)每類方法中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4)完成這件事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方法?
在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一個思考、交流、合作的情景和條件,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一步步分析思路,讓學生在互動溝通中產生思想的碰撞,發現新知識,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3.問題的解決
通過簡單的生活實例,學生通過激烈的討論得出問題的答案:
(1)要完成從甲地到乙地這件事;
(2)完成這件事有坐火車和坐汽車這2類不同的方法;
(3)坐火車有2種不同的方法,坐汽車有3種不同的方法;
(4)完成從甲地到乙地這件事,一共有2+3=5種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設疑,學生解疑。教師不把現成的結論直接灌給學生,讓學生從問題情境著手,積極參與,通過思考、交流、探索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形成分類計數原理的初步概念,也使教師可以自然過渡到分類計數原理這個新知識。
四、結語
課本只是提供了現成的知識,但這些知識如何轉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才是教學的關鍵。問題教學法是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線索,基于問題情境發現探索知識,掌握技能,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
問題教學,要以學生主體主動參與學習為前提,但是學生主體性能否在參與中極大地發揮出來,還有賴于教師的正確的指導作用,也就是要把教師教學的主導落在學生的主體的活化與能動性的發揮上。
參考文獻:
[1]劉華祥.中國數學教學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2]張奠宙.中國數學雙基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屠利峰.數學課堂有效練習的設計策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