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幸 王薇
摘 要: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職業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最能體現中職學校人才培養的特色。該文以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融合實訓要素及職業發展規律,創新性地提出了“三級遞進”實踐教學模式,為中職學校實踐教學改革提出可行性思路。
關鍵詞:實踐教學;改革;三級遞進;思路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197-04
中職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重要特點是實踐性與應用性強,實踐教學在教學活動中占據重要的比例,通過實踐教學與企業崗位的無縫對接,來培養適應新時期行業需要的高技能旅游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的文件精神及要求,職業教育急需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在實踐實訓方面,加大其在教學中的比重,創新實踐形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踐實訓考核評價。由此可見,實踐教學是整個中職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刻不容緩。在中職學校,實踐教學是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核心內容,成為理論知識轉化成實踐學習的重要途徑。旅游實踐的教與學,不僅驗證了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理論知識,更成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全新平臺。
一、實踐教學的概念、理論及模式
(一)實踐教學概念的界定
實踐教學,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通過引導學習者的實踐活動,從而傳承實踐知識、形成技能、發展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對中職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自身的發展至關重要,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也是提高學生職業素養和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的過程。
(二)實踐教學的理論依據
1.情景認知學習理論
情景認知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具有情景性的,知識是活動、背景和文化產品的一部分,知識在活動中、在情境中、在文化中運用和發展著。該理論認為,知識是基于社會情境的一種活動,是一種交互狀態,是人類協調的一系列行為。學生浸潤在共同的情境中,交流著各自的思想和理解,商討和再商討知識的意義。情景認知理論具有教育技術現代性、職業情境多元性、實踐教學層次性、學習環境開放性的特點,是指導職業情境模擬實踐的基礎理論。
2.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最早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后經多位教育心理學家研究,對理論進行修正、豐富和完善。該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內部心理特征的過程,它不僅包括結構性的知識,還包括大量非結構性的經驗背景。構建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對新信息的理解通過運用已有經驗,超越所提供的信息而構建成的。二是從記憶系統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按具體情況進行構建,而非提取。構建主義理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得的方法是學生主動發現;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知識的獲得創設情境,引導和幫助學生通過意義構建獲得知識,讓學生在意義構建過程中進行創造。
(三)實踐教學的運行模式
國外實踐教學模式中運行良好、影響面廣的主要有以下幾種:①
1.德國“雙元制”模式。“雙元制”也稱現代學徒制度,學生既在學校里接受專業理論和學習普通文化知識教育,又在企業里學習實踐技能。這是一種將企業與學校、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以培養高水平的專業技術工人為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教學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學生1/3時間在學校接受理論教學,2/3時間在企業內進行培訓。分企業和學校2個培訓主體;3種教學內容分別是職業技能、專業知識以及普通文化知識;教材分理論教材和實訓教材2種,學生同時具備企業學徒和職校學生雙重身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安排有3種形式,一是疊加式,即理論教學與實踐培訓相繼進行;二是一體化模式,即理論教學與實踐培訓平行進行;三是交叉式,即理論教學與實踐培訓交叉進行。
2.加拿大CBE模式。CBE意為“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育教學體系”。它是近年以來西方國家尤其是北美比較流行的教學模式,它強調的是職業或崗位所需能力確定、學習和運用。特點是以職業能力為教育的基礎、培養目標和評價標準,以能力為教學的基礎,強調學生的自我學習和評價,要求辦學形式靈活多樣及管理科學化。
3.美國“合作教育”模式。美國國家合作教育委員會對合作教育的基本界定是:“把課堂學習與通過相關領域中生產性的工作經驗學習結合起來的一種結構性教育策略,學生工作的領域是與其學業或職業目標相關的。合作教育通過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提供漸進的經驗。合作教育是學生、教育機構和雇主間的一種伙伴關系,參與的各方有自己特定的責任”。該概念最早出現于1906年,實施辦法是:學生在校學習半年后,便將企業的實際訓練和課堂教學以2個月為期交替進行。畢業前半年,集中到學校授課,最后完成畢業計劃。
由此可見,通過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雙管齊下培養學生,可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養,適應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要。
二、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學校普遍開設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該專業是隨著我國旅游經濟的發展、旅游產業的發育而應運而生。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強調實踐操作能力,因此,實踐教學安排應與行業企業的需求接軌。但縱觀諸多學校,實踐教學方面明顯存在不足:
(一)實訓建設資金缺乏,實訓設施投入不足
建設實訓場所和添置實訓設備所需資金較大,中職學校的實訓建設資金來源途徑少,資金來源主要分四種:一是中央財政、省財政等行政部門撥款;二是學校自籌資金;三是獲得企業冠名贊助;四是校企合作共建共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往往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形,建設的美好愿望成為一紙藍圖。總的來說,設施資金缺乏,實訓設施投入不足,設施落后,不適應實訓的需要。
(二)實訓內容與崗位不對接
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產教結合,雙向參與。中職學校與旅游企業合作若不緊密,未能適應企業的最新需求,將出現實訓內容脫離實際需求,與企業崗位操作要求不對接的問題。
(三)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性與連貫性
中職學校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實踐實訓環境的同時,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的問題依然暴露無遺。實訓室建設斷層,不統一、不連貫,重視某方面的訓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實踐操作等。
(四)實訓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雖然不是實訓的主體,但在實訓中起重要的引導、指導作用,成為指導學生從生手過渡到熟手這一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力量。可見,師資力量作用功不可沒。但目前中職學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缺乏有行業實踐經驗的師資,科班出身少,半路出身的比比皆是,從歷史、地理、中文等其他專業轉崗而來。師資力量薄弱,不利于實訓工作的開展,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更不利于學生實訓道路的成長。
三、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筆者以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融合實訓要素及職業發展規律,創新性地提出了“三級遞進”實踐教學模式,為中職學校實踐教學改革提出可行性思路。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區等旅游行業企業,培養從事旅行社各業務部門、景區服務、銷售及基層管理等工作的旅游行業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②由此可見,有別于同類中職旅游學校,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工作崗位主要面向旅行社方向及景區方向。
(一)“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創建
1.結合“生手—熟手—能手—專家”的職業發展階段
人的職業發展遵循從“生手—熟手—能手—專家”四個發展階段的邏輯規律,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知識形態,即定向和概括性知識、關聯性知識、具體與功能性知識、學科系統化深入知識;職業成長不是“從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從完成簡單工作任務到完成復雜工作任務的能力發展過程;只有符合這一發展邏輯規律的系列學習任務,包括職業定向性任務、程序性任務、蘊含問題的特殊任務、無法預測結果的任務,才能把學生從較低發展階段,有序、有效地帶入到更高的發展階段,這個過程包含外部指導下的活動、基于規律的系統化行動、知識指導下的行動、理論與經驗共同導出的行動等。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遵循和把握職業成長規律,指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2.“三級遞進”實訓步驟與過程
(二)“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運行
1.重視機制建設,確保實踐教學有序推進
在廣東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基礎上,成立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2012年9月制定章程,章程從總則、組織機構、職責、工作制度、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校外委員待遇等方面作了詳盡規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協助本專業確定專業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向,確定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審定專業教學計劃,明確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是高素質的智囊機構和指導機構,為專業建設與發展出謀劃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專業部共同商討、指導專業建設的縱深發展,指導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室、校外企業課堂、校企頂崗實習合作單位的合作,確保實踐教學的有序推進。
2.重視師資建設,確保實踐教學穩步推進
為確保實踐教學的穩步推進,本專業把師資打造為“技能型、專家型” 高素質隊伍。專業帶頭人5名,骨干教師1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共7名占47%,其他均為本科學歷。近幾年來,先后選派專業帶頭人或骨干教師赴新加坡、臺灣進修,參加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以及各種職業資格培訓,通過種種途徑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
職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實操性與實用性。基于以上原因,本專業高度重視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這一重要實踐學習環節。選派優秀教師開展項目合作,安排教師開展企業調研,選派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安排專業教師于春秋交會期間到酒店頂崗實習,安排專業教師擔任實習、見習帶隊老師等。提高以上各種鍛煉,提高師資的實踐技能和教學水平,使教師獲得大量行業前沿資訊和寶貴的實踐經驗,增強了教師對企業行業的認識和實踐教學能力,提高了專業教師的實訓指導水平。
3.重視校企合作,形成“雙導師、雙任務”頂崗實習模式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在實習管理機制建設方面,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形成了“雙任務、雙導師”實習管理模式,具體是指基于“崗學對接、四級遞進”人才培養模式,以“學校課堂延伸到企業”的情景教學和“‘學生向‘準職業人轉化”的實踐教學為“雙任務”,以學校和企業雙方“導師”為主導的實踐教學管理形式。“雙任務”是指學校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依托校企合作平臺,根據合作企業經營理念、員工素質規格等客觀因素以及學生實習階段性特點設置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實踐教學課程,實施“學校課堂延伸到企業”的環境熏陶教育和為實現“‘學生向‘準職業人轉化”的生產崗位實踐鍛煉。“雙導師”是指學校根據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思想和“雙任務”目標實現的需要,發揮校企資源優勢,從學校和企業雙方配置教學人員,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教師資源配置形式。③
基于這一實習教學管理模式,通過把學生送到企業實習,使學校教育與企業工作接軌,培養出合格的職業人。完善了學生頂崗實習的各項制度和工作方案,有利于實現為旅游服務行業培養從事旅行社各業務部門、景區服務、銷售及基層管理等工作的旅游行業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較好地達到了生手與熟手的轉化過程。
(三)“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效果
從圖二、圖三分析和驗證,實施“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滿足了受教育者的個人發展和職業生涯發展需要,提升了學生未來職業所需要的能力,如技能技能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實現了職業發展階段中由生手到熟手的轉化,也為將來成為能手和專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中職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處于摸索中前進階段,并無統一模式與標準。中職學校應結合辦學理念,從自身實際出發,突出自身優勢與特色,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的旅游服務與管理人才。
(二)實訓內容與崗位不對接
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產教結合,雙向參與。中職學校與旅游企業合作若不緊密,未能適應企業的最新需求,將出現實訓內容脫離實際需求,與企業崗位操作要求不對接的問題。
(三)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性與連貫性
中職學校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實踐實訓環境的同時,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的問題依然暴露無遺。實訓室建設斷層,不統一、不連貫,重視某方面的訓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實踐操作等。
(四)實訓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雖然不是實訓的主體,但在實訓中起重要的引導、指導作用,成為指導學生從生手過渡到熟手這一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力量。可見,師資力量作用功不可沒。但目前中職學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缺乏有行業實踐經驗的師資,科班出身少,半路出身的比比皆是,從歷史、地理、中文等其他專業轉崗而來。師資力量薄弱,不利于實訓工作的開展,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更不利于學生實訓道路的成長。
三、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筆者以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融合實訓要素及職業發展規律,創新性地提出了“三級遞進”實踐教學模式,為中職學校實踐教學改革提出可行性思路。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區等旅游行業企業,培養從事旅行社各業務部門、景區服務、銷售及基層管理等工作的旅游行業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②由此可見,有別于同類中職旅游學校,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工作崗位主要面向旅行社方向及景區方向。
(一)“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創建
1.結合“生手—熟手—能手—專家”的職業發展階段
人的職業發展遵循從“生手—熟手—能手—專家”四個發展階段的邏輯規律,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知識形態,即定向和概括性知識、關聯性知識、具體與功能性知識、學科系統化深入知識;職業成長不是“從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從完成簡單工作任務到完成復雜工作任務的能力發展過程;只有符合這一發展邏輯規律的系列學習任務,包括職業定向性任務、程序性任務、蘊含問題的特殊任務、無法預測結果的任務,才能把學生從較低發展階段,有序、有效地帶入到更高的發展階段,這個過程包含外部指導下的活動、基于規律的系統化行動、知識指導下的行動、理論與經驗共同導出的行動等。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遵循和把握職業成長規律,指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2.“三級遞進”實訓步驟與過程
(二)“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運行
1.重視機制建設,確保實踐教學有序推進
在廣東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基礎上,成立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2012年9月制定章程,章程從總則、組織機構、職責、工作制度、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校外委員待遇等方面作了詳盡規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協助本專業確定專業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向,確定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審定專業教學計劃,明確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是高素質的智囊機構和指導機構,為專業建設與發展出謀劃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專業部共同商討、指導專業建設的縱深發展,指導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室、校外企業課堂、校企頂崗實習合作單位的合作,確保實踐教學的有序推進。
2.重視師資建設,確保實踐教學穩步推進
為確保實踐教學的穩步推進,本專業把師資打造為“技能型、專家型” 高素質隊伍。專業帶頭人5名,骨干教師1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共7名占47%,其他均為本科學歷。近幾年來,先后選派專業帶頭人或骨干教師赴新加坡、臺灣進修,參加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以及各種職業資格培訓,通過種種途徑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
職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實操性與實用性。基于以上原因,本專業高度重視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這一重要實踐學習環節。選派優秀教師開展項目合作,安排教師開展企業調研,選派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安排專業教師于春秋交會期間到酒店頂崗實習,安排專業教師擔任實習、見習帶隊老師等。提高以上各種鍛煉,提高師資的實踐技能和教學水平,使教師獲得大量行業前沿資訊和寶貴的實踐經驗,增強了教師對企業行業的認識和實踐教學能力,提高了專業教師的實訓指導水平。
3.重視校企合作,形成“雙導師、雙任務”頂崗實習模式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在實習管理機制建設方面,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形成了“雙任務、雙導師”實習管理模式,具體是指基于“崗學對接、四級遞進”人才培養模式,以“學校課堂延伸到企業”的情景教學和“‘學生向‘準職業人轉化”的實踐教學為“雙任務”,以學校和企業雙方“導師”為主導的實踐教學管理形式。“雙任務”是指學校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依托校企合作平臺,根據合作企業經營理念、員工素質規格等客觀因素以及學生實習階段性特點設置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實踐教學課程,實施“學校課堂延伸到企業”的環境熏陶教育和為實現“‘學生向‘準職業人轉化”的生產崗位實踐鍛煉。“雙導師”是指學校根據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思想和“雙任務”目標實現的需要,發揮校企資源優勢,從學校和企業雙方配置教學人員,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教師資源配置形式。③
基于這一實習教學管理模式,通過把學生送到企業實習,使學校教育與企業工作接軌,培養出合格的職業人。完善了學生頂崗實習的各項制度和工作方案,有利于實現為旅游服務行業培養從事旅行社各業務部門、景區服務、銷售及基層管理等工作的旅游行業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較好地達到了生手與熟手的轉化過程。
(三)“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效果
從圖二、圖三分析和驗證,實施“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滿足了受教育者的個人發展和職業生涯發展需要,提升了學生未來職業所需要的能力,如技能技能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實現了職業發展階段中由生手到熟手的轉化,也為將來成為能手和專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中職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處于摸索中前進階段,并無統一模式與標準。中職學校應結合辦學理念,從自身實際出發,突出自身優勢與特色,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的旅游服務與管理人才。
(二)實訓內容與崗位不對接
校企合作共建專業,產教結合,雙向參與。中職學校與旅游企業合作若不緊密,未能適應企業的最新需求,將出現實訓內容脫離實際需求,與企業崗位操作要求不對接的問題。
(三)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性與連貫性
中職學校想方設法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實踐實訓環境的同時,實踐教學缺乏統一性和連貫性的問題依然暴露無遺。實訓室建設斷層,不統一、不連貫,重視某方面的訓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實踐操作等。
(四)實訓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雖然不是實訓的主體,但在實訓中起重要的引導、指導作用,成為指導學生從生手過渡到熟手這一學習過程中的主要力量。可見,師資力量作用功不可沒。但目前中職學校的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師,缺乏有行業實踐經驗的師資,科班出身少,半路出身的比比皆是,從歷史、地理、中文等其他專業轉崗而來。師資力量薄弱,不利于實訓工作的開展,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更不利于學生實訓道路的成長。
三、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筆者以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為例,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融合實訓要素及職業發展規律,創新性地提出了“三級遞進”實踐教學模式,為中職學校實踐教學改革提出可行性思路。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區等旅游行業企業,培養從事旅行社各業務部門、景區服務、銷售及基層管理等工作的旅游行業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②由此可見,有別于同類中職旅游學校,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工作崗位主要面向旅行社方向及景區方向。
(一)“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創建
1.結合“生手—熟手—能手—專家”的職業發展階段
人的職業發展遵循從“生手—熟手—能手—專家”四個發展階段的邏輯規律,每個階段都有對應的知識形態,即定向和概括性知識、關聯性知識、具體與功能性知識、學科系統化深入知識;職業成長不是“從不知道到知道”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從完成簡單工作任務到完成復雜工作任務的能力發展過程;只有符合這一發展邏輯規律的系列學習任務,包括職業定向性任務、程序性任務、蘊含問題的特殊任務、無法預測結果的任務,才能把學生從較低發展階段,有序、有效地帶入到更高的發展階段,這個過程包含外部指導下的活動、基于規律的系統化行動、知識指導下的行動、理論與經驗共同導出的行動等。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遵循和把握職業成長規律,指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2.“三級遞進”實訓步驟與過程
(二)“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運行
1.重視機制建設,確保實踐教學有序推進
在廣東旅游職業教育集團基礎上,成立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2012年9月制定章程,章程從總則、組織機構、職責、工作制度、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校外委員待遇等方面作了詳盡規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協助本專業確定專業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方向,確定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審定專業教學計劃,明確課程設置和課程建設,提高專業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是高素質的智囊機構和指導機構,為專業建設與發展出謀劃策。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專業部共同商討、指導專業建設的縱深發展,指導校內實訓室、校外實訓室、校外企業課堂、校企頂崗實習合作單位的合作,確保實踐教學的有序推進。
2.重視師資建設,確保實踐教學穩步推進
為確保實踐教學的穩步推進,本專業把師資打造為“技能型、專家型” 高素質隊伍。專業帶頭人5名,骨干教師1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學歷共7名占47%,其他均為本科學歷。近幾年來,先后選派專業帶頭人或骨干教師赴新加坡、臺灣進修,參加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培訓以及各種職業資格培訓,通過種種途徑提升教師的科研能力,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強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
職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突出教學過程中的實操性與實用性。基于以上原因,本專業高度重視教師下企業實踐鍛煉這一重要實踐學習環節。選派優秀教師開展項目合作,安排教師開展企業調研,選派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安排專業教師于春秋交會期間到酒店頂崗實習,安排專業教師擔任實習、見習帶隊老師等。提高以上各種鍛煉,提高師資的實踐技能和教學水平,使教師獲得大量行業前沿資訊和寶貴的實踐經驗,增強了教師對企業行業的認識和實踐教學能力,提高了專業教師的實訓指導水平。
3.重視校企合作,形成“雙導師、雙任務”頂崗實習模式
廣東省旅游職業技術學校在實習管理機制建設方面,先行先試、大膽創新,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形成了“雙任務、雙導師”實習管理模式,具體是指基于“崗學對接、四級遞進”人才培養模式,以“學校課堂延伸到企業”的情景教學和“‘學生向‘準職業人轉化”的實踐教學為“雙任務”,以學校和企業雙方“導師”為主導的實踐教學管理形式。“雙任務”是指學校按照教學大綱要求,依托校企合作平臺,根據合作企業經營理念、員工素質規格等客觀因素以及學生實習階段性特點設置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實踐教學課程,實施“學校課堂延伸到企業”的環境熏陶教育和為實現“‘學生向‘準職業人轉化”的生產崗位實踐鍛煉。“雙導師”是指學校根據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指導思想和“雙任務”目標實現的需要,發揮校企資源優勢,從學校和企業雙方配置教學人員,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教師資源配置形式。③
基于這一實習教學管理模式,通過把學生送到企業實習,使學校教育與企業工作接軌,培養出合格的職業人。完善了學生頂崗實習的各項制度和工作方案,有利于實現為旅游服務行業培養從事旅行社各業務部門、景區服務、銷售及基層管理等工作的旅游行業一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較好地達到了生手與熟手的轉化過程。
(三)“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的效果
從圖二、圖三分析和驗證,實施“三級遞進”實訓教學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滿足了受教育者的個人發展和職業生涯發展需要,提升了學生未來職業所需要的能力,如技能技能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等,實現了職業發展階段中由生手到熟手的轉化,也為將來成為能手和專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結語
中職學校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處于摸索中前進階段,并無統一模式與標準。中職學校應結合辦學理念,從自身實際出發,突出自身優勢與特色,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模式,培養高素質的旅游服務與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