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
摘 要:本文討論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從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幾個方面去培養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電工專業;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122-0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也要不斷提高。全面提高勞動者的能力,培養更強的新一代是教育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在職業教育中,應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能力教育轉變,以培養具有一定綜合能力的人才為教學目標。而在學校教育中實施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必須要通過各學科在教學中共同配合完成,不同的學科在教學中都有其特定的知識體系和學科特點,所以,能力培養應結合各學科的特點進行。中專電工專業教學的目不再是培養應試型人才,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具有一定職業技術能力,具有廣泛適應能力,并有一定的創造能力的人,這就是要求中專電工專業教師應樹立的能力教育觀。能力教育的內容很廣泛,主要有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組織應用能力、發明創造能力等。那么,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電工專業教師應如何根據各學科特點實施能力培養呢?
一、培養過硬的閱讀理解能力
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電工專業教學中能力教育的重要一環。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教與學兩方面都存在電工語言閱讀和表達方面的問題。學生方面的問題是:上課聽得懂,但在獨立完成作業時,感到十分困難。在與學生交談中得知,大多數學生之所以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是因為他們在閱讀題目后,根本不能理解或不完全理解題目的實質。所以,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一步。例如,在《電工學》中,楞次定律在教材中只有簡單的一句話:“感應電流的磁通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句話用語十分嚴謹簡潔,學生閱讀時感到難以理解。如對它進行語法分析:“(感應電流的)磁通(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首先引導學生把整個句子縮減為“磁通阻礙變化”六個字,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括號內的內容與“磁通”“阻礙”和“變化”的修飾關系,幫助學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內涵。除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外,還要讓學生對課本及課外內容多閱讀,多分析,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今世界科技發展飛快,產品的更新換代神速,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今后出到社會工作十分有利。現在我們日常中的各種產品都有使用說明書,但是,社會上有部分人連一些很簡單的使用說明書都不能讀懂。一些工人、技工、甚至專業人員對一些新設備的圖紙、說明書看了半天都搞不清什么回事,這就與閱讀理解能力有著重大關系。所以,作為電工專業教師,有必要在學科知識教育的時候,同時進行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增強學生閱讀資料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
在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使學生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在《電工基本技能》課教學中,雙聯開關的接法有下圖(a)、(b)兩種:
兩種接法都可以正常工作,實現雙聯控制。但實際上哪一種比較好,比較安全,比較標準,就需要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從觀察分析中找出不安全的原因,避免在今后的實際接線中使用不標準的接法,帶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在圖中,從兩個方面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第一,進入開關的電源安全性?圖(a)單火線進入開關,而圖(b)火零線進入開關。第二,使用者在更換燈泡時的安全性?圖(a)在開關A和開關B通電回路斷開(即燈不亮)時,使用者在不帶電的情況下更換燈泡。而圖(b)同樣在開關A和開關B通電回路斷開(即燈不亮)時,使用者有50%的可能在帶電的情況下更換燈泡。綜合上述分析及比較,圖(b)中:(1)容易在開關內出現短路事故;(2)在更換燈泡時,人容易觸電。所以,圖(b)安全性差;圖(a)安全性好,是標準接法。因此,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能力。
又如在《電力拖動控制與技能訓練》的順序控制線路中,有如下兩圖:
圖(a)為主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圖(b)為控制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兩圖看起來差別很大,其實細心觀察分析,只要稍作改動,圖(a)就會變成圖(b)。方法如下:(1)在主電路中,將串聯的KM1、KM2主觸頭改為并聯。(2)在控制電路中,將圖(a)中A點斷開,移到B點。在實訓中,有些觀察分析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利用上述方法,從圖(a)的主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到圖(b)的控制電路實現順序控制的接線中,只用了幾分鐘就完成了。
三、培養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書面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而觀察分析能力是對現象、問題的探研,在問題的探研中,又離不開邏輯思維能力。在電工專業教學中,既要科學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善于開拓、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以提高他們學習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從硬線連接的《電氣控制》到軟件控制的《可編程序控制》(即《PLC》)中,實際是把《電氣控制》中的控制電路(硬線開關電路)變為《PLC》中的電子開關電路(軟件控制電路)。硬線開關的接通與斷開、電子開關的導通(飽和)與截止、電路的高電平與低電平,正是符合邏輯電路中的邏輯1與邏輯0的關系,這是橫向聯系的邏輯思維。有這種聯系式的學習,學起來會比較輕松,容易掌握。
培養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設疑:提出疑問,誘發學生邏輯思維。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能引發學生探究反思,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電工專業教師應在邏輯思維上進行啟發引導,從而引發學生邏輯思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知識的欲望,進而引出新課的主題。例如,在《電機與變壓器》中,三相異步電動機旋轉磁場的轉向與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有著密切的邏輯關系。在講課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三相異步電動機通入L1→U,L2→V,L3→W電動機會正轉,而通入L1→W,L2→V,L3→U電動機會出現反轉呢?這樣使學生引起旋轉磁場轉向與電動機轉向的邏輯聯想,就會更加容易明白,記憶會更深刻。設疑,激發了學生尋求正確答案的求知欲,能激發學生用腦去思考,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
第二,引疑:通過一定的電工事例,引出疑問,激發學生邏輯思維。例如,在《電工基本技能》課教學中,人單手接觸帶電的導體卻沒有被電擊倒,為什么?小鳥抓在高壓線上不會被電擊倒,為什么?這些常見而有趣的電工事例,會引發學生活躍邏輯思維,從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便于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學生很快就會隨著看見的現象進行思考,教師趁此引出疑問并指導他們去探究、深化、歸納。引疑,能調動學生邏輯思維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組織應用能力、創造發明能力是環環相扣,級級遞進,相互促進的。為了在電工專業教學中更好地實施能力教育,促進職業技術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能力教育觀,徹底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樣化地實施能力教育,將能力教育貫穿于電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出更多技術能力更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邵展圖.電工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
[2]楊少光.電工基本技能(第2版)[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敬梅.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第四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4]劉倫富.PLC與觸摸屏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5]鄭立冬.電機與變壓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賴俊辰
摘 要:本文討論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從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幾個方面去培養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電工專業;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122-0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也要不斷提高。全面提高勞動者的能力,培養更強的新一代是教育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在職業教育中,應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能力教育轉變,以培養具有一定綜合能力的人才為教學目標。而在學校教育中實施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必須要通過各學科在教學中共同配合完成,不同的學科在教學中都有其特定的知識體系和學科特點,所以,能力培養應結合各學科的特點進行。中專電工專業教學的目不再是培養應試型人才,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具有一定職業技術能力,具有廣泛適應能力,并有一定的創造能力的人,這就是要求中專電工專業教師應樹立的能力教育觀。能力教育的內容很廣泛,主要有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組織應用能力、發明創造能力等。那么,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電工專業教師應如何根據各學科特點實施能力培養呢?
一、培養過硬的閱讀理解能力
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電工專業教學中能力教育的重要一環。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教與學兩方面都存在電工語言閱讀和表達方面的問題。學生方面的問題是:上課聽得懂,但在獨立完成作業時,感到十分困難。在與學生交談中得知,大多數學生之所以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是因為他們在閱讀題目后,根本不能理解或不完全理解題目的實質。所以,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一步。例如,在《電工學》中,楞次定律在教材中只有簡單的一句話:“感應電流的磁通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句話用語十分嚴謹簡潔,學生閱讀時感到難以理解。如對它進行語法分析:“(感應電流的)磁通(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首先引導學生把整個句子縮減為“磁通阻礙變化”六個字,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括號內的內容與“磁通”“阻礙”和“變化”的修飾關系,幫助學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內涵。除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外,還要讓學生對課本及課外內容多閱讀,多分析,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今世界科技發展飛快,產品的更新換代神速,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今后出到社會工作十分有利。現在我們日常中的各種產品都有使用說明書,但是,社會上有部分人連一些很簡單的使用說明書都不能讀懂。一些工人、技工、甚至專業人員對一些新設備的圖紙、說明書看了半天都搞不清什么回事,這就與閱讀理解能力有著重大關系。所以,作為電工專業教師,有必要在學科知識教育的時候,同時進行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增強學生閱讀資料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
在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使學生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在《電工基本技能》課教學中,雙聯開關的接法有下圖(a)、(b)兩種:
兩種接法都可以正常工作,實現雙聯控制。但實際上哪一種比較好,比較安全,比較標準,就需要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從觀察分析中找出不安全的原因,避免在今后的實際接線中使用不標準的接法,帶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在圖中,從兩個方面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第一,進入開關的電源安全性?圖(a)單火線進入開關,而圖(b)火零線進入開關。第二,使用者在更換燈泡時的安全性?圖(a)在開關A和開關B通電回路斷開(即燈不亮)時,使用者在不帶電的情況下更換燈泡。而圖(b)同樣在開關A和開關B通電回路斷開(即燈不亮)時,使用者有50%的可能在帶電的情況下更換燈泡。綜合上述分析及比較,圖(b)中:(1)容易在開關內出現短路事故;(2)在更換燈泡時,人容易觸電。所以,圖(b)安全性差;圖(a)安全性好,是標準接法。因此,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能力。
又如在《電力拖動控制與技能訓練》的順序控制線路中,有如下兩圖:
圖(a)為主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圖(b)為控制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兩圖看起來差別很大,其實細心觀察分析,只要稍作改動,圖(a)就會變成圖(b)。方法如下:(1)在主電路中,將串聯的KM1、KM2主觸頭改為并聯。(2)在控制電路中,將圖(a)中A點斷開,移到B點。在實訓中,有些觀察分析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利用上述方法,從圖(a)的主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到圖(b)的控制電路實現順序控制的接線中,只用了幾分鐘就完成了。
三、培養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書面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而觀察分析能力是對現象、問題的探研,在問題的探研中,又離不開邏輯思維能力。在電工專業教學中,既要科學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善于開拓、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以提高他們學習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從硬線連接的《電氣控制》到軟件控制的《可編程序控制》(即《PLC》)中,實際是把《電氣控制》中的控制電路(硬線開關電路)變為《PLC》中的電子開關電路(軟件控制電路)。硬線開關的接通與斷開、電子開關的導通(飽和)與截止、電路的高電平與低電平,正是符合邏輯電路中的邏輯1與邏輯0的關系,這是橫向聯系的邏輯思維。有這種聯系式的學習,學起來會比較輕松,容易掌握。
培養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設疑:提出疑問,誘發學生邏輯思維。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能引發學生探究反思,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電工專業教師應在邏輯思維上進行啟發引導,從而引發學生邏輯思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知識的欲望,進而引出新課的主題。例如,在《電機與變壓器》中,三相異步電動機旋轉磁場的轉向與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有著密切的邏輯關系。在講課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三相異步電動機通入L1→U,L2→V,L3→W電動機會正轉,而通入L1→W,L2→V,L3→U電動機會出現反轉呢?這樣使學生引起旋轉磁場轉向與電動機轉向的邏輯聯想,就會更加容易明白,記憶會更深刻。設疑,激發了學生尋求正確答案的求知欲,能激發學生用腦去思考,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
第二,引疑:通過一定的電工事例,引出疑問,激發學生邏輯思維。例如,在《電工基本技能》課教學中,人單手接觸帶電的導體卻沒有被電擊倒,為什么?小鳥抓在高壓線上不會被電擊倒,為什么?這些常見而有趣的電工事例,會引發學生活躍邏輯思維,從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便于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學生很快就會隨著看見的現象進行思考,教師趁此引出疑問并指導他們去探究、深化、歸納。引疑,能調動學生邏輯思維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組織應用能力、創造發明能力是環環相扣,級級遞進,相互促進的。為了在電工專業教學中更好地實施能力教育,促進職業技術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能力教育觀,徹底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樣化地實施能力教育,將能力教育貫穿于電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出更多技術能力更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邵展圖.電工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
[2]楊少光.電工基本技能(第2版)[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敬梅.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第四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4]劉倫富.PLC與觸摸屏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5]鄭立冬.電機與變壓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賴俊辰
摘 要:本文討論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從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幾個方面去培養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電工專業;教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8-0122-02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者的職業技能也要不斷提高。全面提高勞動者的能力,培養更強的新一代是教育發展戰略的核心問題。在職業教育中,應由傳統的應試教育向能力教育轉變,以培養具有一定綜合能力的人才為教學目標。而在學校教育中實施能力培養,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必須要通過各學科在教學中共同配合完成,不同的學科在教學中都有其特定的知識體系和學科特點,所以,能力培養應結合各學科的特點進行。中專電工專業教學的目不再是培養應試型人才,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具有一定職業技術能力,具有廣泛適應能力,并有一定的創造能力的人,這就是要求中專電工專業教師應樹立的能力教育觀。能力教育的內容很廣泛,主要有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組織應用能力、發明創造能力等。那么,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電工專業教師應如何根據各學科特點實施能力培養呢?
一、培養過硬的閱讀理解能力
具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是電工專業教學中能力教育的重要一環。在中專電工專業教學中,教與學兩方面都存在電工語言閱讀和表達方面的問題。學生方面的問題是:上課聽得懂,但在獨立完成作業時,感到十分困難。在與學生交談中得知,大多數學生之所以不能獨立解決問題,是因為他們在閱讀題目后,根本不能理解或不完全理解題目的實質。所以,加強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一步。例如,在《電工學》中,楞次定律在教材中只有簡單的一句話:“感應電流的磁通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句話用語十分嚴謹簡潔,學生閱讀時感到難以理解。如對它進行語法分析:“(感應電流的)磁通(總是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首先引導學生把整個句子縮減為“磁通阻礙變化”六個字,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括號內的內容與“磁通”“阻礙”和“變化”的修飾關系,幫助學生理解楞次定律的內涵。除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外,還要讓學生對課本及課外內容多閱讀,多分析,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如今世界科技發展飛快,產品的更新換代神速,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有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對今后出到社會工作十分有利。現在我們日常中的各種產品都有使用說明書,但是,社會上有部分人連一些很簡單的使用說明書都不能讀懂。一些工人、技工、甚至專業人員對一些新設備的圖紙、說明書看了半天都搞不清什么回事,這就與閱讀理解能力有著重大關系。所以,作為電工專業教師,有必要在學科知識教育的時候,同時進行閱讀理解能力培養,增強學生閱讀資料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二、培養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
在有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加強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使學生的能力更上一層樓。在《電工基本技能》課教學中,雙聯開關的接法有下圖(a)、(b)兩種:
兩種接法都可以正常工作,實現雙聯控制。但實際上哪一種比較好,比較安全,比較標準,就需要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從觀察分析中找出不安全的原因,避免在今后的實際接線中使用不標準的接法,帶來不必要的安全隱患。在圖中,從兩個方面去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第一,進入開關的電源安全性?圖(a)單火線進入開關,而圖(b)火零線進入開關。第二,使用者在更換燈泡時的安全性?圖(a)在開關A和開關B通電回路斷開(即燈不亮)時,使用者在不帶電的情況下更換燈泡。而圖(b)同樣在開關A和開關B通電回路斷開(即燈不亮)時,使用者有50%的可能在帶電的情況下更換燈泡。綜合上述分析及比較,圖(b)中:(1)容易在開關內出現短路事故;(2)在更換燈泡時,人容易觸電。所以,圖(b)安全性差;圖(a)安全性好,是標準接法。因此,在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能力。
又如在《電力拖動控制與技能訓練》的順序控制線路中,有如下兩圖:
圖(a)為主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圖(b)為控制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兩圖看起來差別很大,其實細心觀察分析,只要稍作改動,圖(a)就會變成圖(b)。方法如下:(1)在主電路中,將串聯的KM1、KM2主觸頭改為并聯。(2)在控制電路中,將圖(a)中A點斷開,移到B點。在實訓中,有些觀察分析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利用上述方法,從圖(a)的主電路實現順序控制到圖(b)的控制電路實現順序控制的接線中,只用了幾分鐘就完成了。
三、培養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是書面知識的認知和理解,而觀察分析能力是對現象、問題的探研,在問題的探研中,又離不開邏輯思維能力。在電工專業教學中,既要科學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又要善于開拓、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以提高他們學習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從硬線連接的《電氣控制》到軟件控制的《可編程序控制》(即《PLC》)中,實際是把《電氣控制》中的控制電路(硬線開關電路)變為《PLC》中的電子開關電路(軟件控制電路)。硬線開關的接通與斷開、電子開關的導通(飽和)與截止、電路的高電平與低電平,正是符合邏輯電路中的邏輯1與邏輯0的關系,這是橫向聯系的邏輯思維。有這種聯系式的學習,學起來會比較輕松,容易掌握。
培養靈活的邏輯思維能力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第一,設疑:提出疑問,誘發學生邏輯思維。教育心理學家認為: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能引發學生探究反思,激發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讓學生進行思考、討論。電工專業教師應在邏輯思維上進行啟發引導,從而引發學生邏輯思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知識的欲望,進而引出新課的主題。例如,在《電機與變壓器》中,三相異步電動機旋轉磁場的轉向與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正反轉有著密切的邏輯關系。在講課中,老師可以提出問題,為什么三相異步電動機通入L1→U,L2→V,L3→W電動機會正轉,而通入L1→W,L2→V,L3→U電動機會出現反轉呢?這樣使學生引起旋轉磁場轉向與電動機轉向的邏輯聯想,就會更加容易明白,記憶會更深刻。設疑,激發了學生尋求正確答案的求知欲,能激發學生用腦去思考,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
第二,引疑:通過一定的電工事例,引出疑問,激發學生邏輯思維。例如,在《電工基本技能》課教學中,人單手接觸帶電的導體卻沒有被電擊倒,為什么?小鳥抓在高壓線上不會被電擊倒,為什么?這些常見而有趣的電工事例,會引發學生活躍邏輯思維,從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便于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學生很快就會隨著看見的現象進行思考,教師趁此引出疑問并指導他們去探究、深化、歸納。引疑,能調動學生邏輯思維的積極性。
四、結束語
閱讀理解能力、觀察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組織應用能力、創造發明能力是環環相扣,級級遞進,相互促進的。為了在電工專業教學中更好地實施能力教育,促進職業技術能力的發展,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能力教育觀,徹底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根據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從多方面、多角度、多樣化地實施能力教育,將能力教育貫穿于電工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培養出更多技術能力更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邵展圖.電工學[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1.
[2]楊少光.電工基本技能(第2版)[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敬梅.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第四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4]劉倫富.PLC與觸摸屏應用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2.
[5]鄭立冬.電機與變壓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