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穎 張凌光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三個層面的“倡導”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電視媒體承擔著重大的歷史責任。電視媒體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主渠道,在促進全社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電視媒體;宣傳教育;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24-0113-02
一、電視媒體對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1.電視媒體有利于提高公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度。提高公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度與認同是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一是電視媒體的廣覆蓋率。電視媒體雖然受到網絡媒體和手機媒體的沖擊,但仍然是作為社會主流信息發布,信息傳播的載體與中介,還是大部分公眾獲取各種信息、認清社會主流價值的重要渠道。據有關數字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98.20%,比2011年增長0.38%。全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數2.14億戶,比2011年增長5.42%。數字電視用戶數1.43億戶,比2011年增長24.35%。按照全國“十二五”廣播電視“村村通”規劃,到“十二五”期末,要使全國廣比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二是電視媒體具有強大的話語權優勢。電視媒體作為上層建筑,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為主流媒體在意識形態領域有說話的權利,就有強大的力量,形成強大的傳播優勢,通過形式多樣的電視欄目深化公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夯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基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加強宣傳報道,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及實踐要求,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本質,不斷強化社會成員的信仰自覺和實踐理性,對公眾個體的價值觀念系統形成一種引領,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確信,形成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以此強化主流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2.電視媒體有利于引導和整合公眾社會價值觀念。當前,我們正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發展給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活動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也帶來空前的沖擊,不同利益群體的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發展是一種必然,也是合理的。但重要的是,一切問題的發展都要有其核心的成分,這個核心的成分是其他成分衍生的基礎。如果核心的成分出了問題,那么其衍生的成分越多危害越大。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各種社會思潮的引領作用,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引導與整合,形成全社會價值共識,集聚強大的精神動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通過借助于電視媒體,加強黨和政府與公眾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溝通。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實際相結合,更具親和力和說服力,更能得到社會成員的認同,作為引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3.電視媒體有利于加強對公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電視媒體“作為一種文化的技術邏輯和力量,無情地塑造著大眾的文化習性,人們通過媒介接受文化已經成為社會教育的普遍方式。”[1]電視媒體作為大眾傳媒,具備較強的價值觀引導功能,既社會教育功能。電視媒體在傳播各種信息的同時,還因為作為主流媒體有責任將得到社會肯定的主流價值觀念傳給受眾,引導受眾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電視媒體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電視節目把社會核心價值的認同教育功能隱蔽在其中,使受眾不知不覺中得到教育與引導。電視媒體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作為“議程”設定,圍繞這個“議程”選擇并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通過形式多樣的電視節目對國家、社會、公眾三個層面發表意見,喚醒社會公眾的注意,來達到教育人民,引導人們的目的。同時,不為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離的價值觀念提供傳播渠道,把錯誤的觀念排除在宣傳報道之外,從而引領公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電視媒體有利于加強對公眾價值觀念和行為的糾偏。電視媒體的這種功能主要表現為:“它通過揭露某些背離社會公德和背離社會準則的行為,發起有組織的社會行動。”[2]具體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過程中,通過電視媒體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行為的肯定,比如《感動中國》、《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醫生》、《最美消防員》等節目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樹立正面典型人物形象,強化正面報道,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電視媒體代表社會主流輿論行使對公眾價值觀念的社會輿論監督,它通過對現實社會現實生活的充分公開報道,使不同社會價值觀念和行為置于公眾的視野,對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觀念和行為進行批評和揭露,對其產生的負面影響進行遏制,幫助公眾糾正偏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觀念和行為,從而引導公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中國式過馬路”的討論與報道,將不文明的行為及其帶來的危害生動展示,培養公眾的交通文明意識,糾正不文明行為。
二、影響電視媒體發揮積極作用的因素分析
1.電視媒體的娛樂化傾向使其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功能弱化。電視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過度娛樂化傾向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產生消極影響。電視媒體本身具有文化娛樂功能,生產的電視節目具有滿足公眾合理、正常的文化娛樂需求功能。如果電視媒體的娛樂功能得到不斷強化,必然沖擊和削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功能。電視媒體的娛樂化傾向,使其忽視對公眾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使得其表達社會主流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功能弱化。比如電視節目里女嘉賓“寧可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在自行車上笑”的擇偶觀,電視劇中“穿別人的鞋,走自己的路,讓他找鞋去吧”的為人觀等突出問題。原因在于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大眾傳媒,其娛樂化傾向很容易造成公眾個體對社會主流價值選擇上的迷惑,使公眾價值評價標準呈現出明顯的娛樂化和實用化傾向,這些都會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消極影響。
2.網絡大眾傳媒沖擊電視媒體的主流價值傳播地位。數據顯示,視頻網站的日均收視時長達到了1.8小時,超過了電視的日均收看時長1.68小時;視頻網站的周平均收看頻次為5.53次,超過了電視的周平均收看頻次5.4小時[3]。現代網絡傳媒以方便快捷的信息傳播方式占據了信息傳播的重要位置,網絡傳媒不受時空限制,可以隨時隨地跨越地區和文化的界限,影響著公眾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有些價值取向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是相背離的。特別是網絡監管還存在一些漏洞的情況下,在網絡上傳播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背離的信息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3.電視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范式有待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那些空而又空、高而又高的理念,電視媒體的宣傳不能過于理想化、模式化,脫離群眾實際,與群眾接觸到的實際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使其難以產生認同感。電視媒體不能有效地把握不同群體的心理特征和品德形成規律,灌輸式、說教性的手段和方法讓社會成員被動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規范和規則,就會缺乏參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性。同時,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電視作品的創作能力的提高,在新聞、專題基礎上的其他傳播形式有待拓展。
三、發揮電視媒體作用的對策建議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過程中,明晰電視媒體的重大歷史責任,創新電視媒體傳播方式,提高電視媒體從業人員素質,發揮電視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大作用。
1.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構建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新聞媒體要發揮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主渠道作用。電視媒體不僅承擔著各種信息傳播的任務,而且還承擔著社會輿論正向引導的重任。從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公眾層面,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電視媒體“議程”設置的核心,從電視欄目設置、電視節目選擇到社會熱點和焦點的討論、典型人物的挖掘,背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象的揭露等方面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用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取向控制功能,構建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確保輿論導向,贏得公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消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事業中可能出現的價值迷失現象。
2.積極發揮自身優勢,注重親和力和感染力。對于電視媒體來說,發揮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就是要注重親和力和感染力,電視媒體建立品牌欄目、豐富報道內容、創新報道形式,積極挖掘社會成員在重大工程建設中所表現出來的無私奉獻、眾志成城、敢打硬仗的精神;在重大事件活動中表現出來的積極參與、爭做主人的精神;在平凡崗位中表現出來的自強自立、艱苦創業的精神;在社會互助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奉獻愛心、樂于助人的精神等等,這些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強大生命力之所在。各級電視媒體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適應分眾化特點,在宣傳報道中多聯系群眾身邊事例,多運用大眾化語言,在生動活潑的宣傳報道中引導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加強電視媒體隊伍建設,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和能力。電視媒體所傳播的信息是跟采編創作人員和審查把關人員的價值取向密切相關的,信息編輯與制作蘊含著從業人員自身的價值取向。首先,要提高從業人員的政治素質。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是一項事關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基礎性工作,要求電視媒體從業人員必須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問題,積極主動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整合不同的思想認識與價值觀念,信息加工與傳播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其次,要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準確掌握大眾傳播規律、受眾價值觀變化規律等。從業人員需要有豐富的傳播學專業知識和其他必要的輔助知識,認真研究受眾的心理、心態和情緒,以公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大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增強傳播的社會效果。只有這樣,才能針對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主動地把握公眾的需求,不斷創新傳播形態以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參考文獻:
[1]陳正良.沖突與整合:德育環境的系統建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98.
[2]徐耀魁.大眾傳播新論[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173.
[3]電視媒體影響力持續下降[N].北京商報,20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