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男 陳森強 關東保 潘東展
201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99萬,數據再創歷史新高。同時,經濟放緩,復蘇勁頭不足,加上國際經濟持續低迷,經濟結構調整,導致部分行業就業需求降低,很多企業減少招聘人數,致使用人單位提高對就業者的要求,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的趨勢。創業規劃是創業者叩響投資者大門的“敲門磚”,科學的創業規劃往往會使創業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是濃縮了的創業規劃的精華,是大學生能有效進行創業的指向燈;是大學生實現切實、高效創業的推手,因此,創業規劃應該引起大學生的重視和學校相應部門的關注。在此,筆者對大學生的創業規劃展開分析討論,同時結合地區情況進行論述,從而更好地為大學生創業出謀劃策。
一、大學生創業規劃現狀
通過收集、分析大學生創業規劃,以及對廣西測繪專業大學生開展的問卷調查,與大學生進行交流,現將大學生創業規劃現狀闡述如下。
1.缺乏規范性。通過收集大學生創業規劃并對其進行整理時發現,許多大學生的創業規劃存在著許多錯誤和不當之處,其中就有書寫不規范,基本語句錯誤,甚至有抄襲的嫌疑。
2.缺乏專業性。大學生結合自身所學而進行的創業項目,是應該比普通大眾更具有專業的創新性、前瞻性的。然而,以測繪專業大學生創業規劃為例,大部分的創業規劃并未很好地體現專業創業的特性,83%的創業規劃中沒有進行深入地專業分析和闡述。通過對部分制定規劃大學生的調查發現,他們在制定創業流程中只將粗淺、言之有理的計劃搬于紙上,沒有展開深入地分析和探討。以銷售測繪儀器創業項目為例,當中缺乏大學生對儀器生產企業的認識、缺乏各地對儀器的市場調查、缺乏對儀器的使用認識等。如此來看,創業規劃不具有相應的現實意義和專業性。就創新性而言,75%的創業項目集中在目前測繪工作領域競爭最激烈且科技含量較低的基礎測繪領域。就前瞻性而言,幾乎所有的測繪創業項目只涉及目前應用最廣泛或早已被涉及的領域,而與專業相關的新興領域卻極少涉及。從國家測繪局地理信息與地圖司的《地理信息產業的發展、機遇與對策》來看,隨著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成功實現產業化發展,測繪專業基于高精度、智能化、信息化的發展要求會越來越高。擁有高科技測繪技術的企業,才可能進入市場更為龐大的高科技測繪領域。因此,大學生的創業項目若想長久發展,創業規劃中必不能缺少合理的專業性規劃。
3.缺乏時效性。一份合理并行之有效的創業規劃,必然考慮社會發展現狀等多方面情況,因而依此制定的創業規劃,才更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但就目前情況的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規劃所體現的時效性調查結果并不樂觀。同創業大學生進行的交流中發現,75%的創業規劃只將時間作為創業流程的時間表,沒有充分地與社會發展形勢進行聯系。大學生作為創業的相對弱勢群體,缺乏資金、缺少社會經驗等。但是,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將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因此,大學生創業規劃須與各項政策及其時效聯系起來,才能更好服務于創業。在另一方面的匯總中,大學生的創業規劃也沒能體現出地區的時效性。創業規劃的時效性需要創業大學生對社會發展趨勢有很好的了解,同時懂得如何緊隨時刻發展變化的市場,這就要求大學生創業規劃不可缺少時效性,并要對各項時效內容有合理地安排,以此使創業項目更高效地展開。
二、大學生創業規劃現狀分析
1.大學生不理解創業規劃的重要性。部分大學生對創業規劃的重要性缺乏認識,不理解創業規劃的內涵,不理解創業規劃的作用,因此,在制定創業規劃時,沒有規范地進行制定,以致有抄襲的現象。在此,就其中一點,大學生所處環境缺少創業氛圍,進行分析。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近幾年黨、國家對大學生所提倡的就業方針,各地都不乏對大學生創業支持與報道的案例,高校也做出積極響應與宣傳行動,可是大學生創業不同于就業,簡單的、一時的宣傳等做法是不能很好地引起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和創業氛圍的。例如,大學生自身所關注的課程學分方面,大部分高校只開設與就業為主的就業指導等課程,如此,很難引起大學生對創業的足夠重視。另外,在現今社會條件和背景下,部分大學生在主觀選擇上也不傾向于自主創業,在針對測繪專業大學生創業意愿的調查中,92%的大學生將自主創業列為備用就業選項,因此,在整個社會環境影響下,大學生創業缺乏良好的創業氛圍,進一步影響了大學生創業規劃的質量。
2.大學生缺乏相應規范指導。調查顯示,大部分大學生的創業規劃是自我完成并且自我修正,較少有學生得到學校、社會部門細致地規范指導。雖然廣西各個高校為大學生的創業訓練項目提供專業的指導教師,但是創業規劃作為涵蓋專業性和管理性的綜合性規劃,依靠個別專業的、以學校師資為主的指導人員,在數量和涉及內容的涵蓋上是很難滿足規劃制定的要求。同時,各大高校開設的與大學生創業有關的課程和實習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滿足大學生創業的需求。就深度方面,如今各大高校開設與創業有關的課程有限,例如書本《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規劃》只是理論地論述大學生就業問題,并未對大學生創業做過多深入分析與規劃。就廣度方面,多數高校開設與大學生創業有關的課程有限,從網上收集的資料來看,多數高校只開設像《大學生就業指導》等一兩門就業課程。
三、大學生創業規劃建議
通過對大學生創業規劃現狀的分析,結合大學生自身特點,通過與大學生進行討論,為解決大學生創業規劃現狀所面臨的問題,提出兩點建議。
1.在高校增設大學生創業課程,將大學生創業課程與現今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區分開來,使得大學生的創業培訓更有針對性。大學生創業者往往有紙上談兵的傾向,容易把各種營銷曲線模型和時髦的商業模式理論背得滾瓜爛熟,可到了本土商業實戰上,卻寸步難行。任何理論都有其邊界和適用范圍,特別是在中國這個轉型期的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商業生態極端復雜的現實面前,亦步亦趨地套用西方經濟學模型顯然是不行的。而大眾式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與規劃》等課程更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創業培訓需求。通過增設大學生創業課程,使得大學生對創業規劃理念有更好的認識,進而重視創業規劃,并懂得如何設計創業規劃,為以后大學生創業打下基礎。
2.為大學生提供階段性、自主性的實習崗位。通過高校與企業的協商、合作,將有意愿并且接受過適當培訓與學習的高校大學生派送進與所學專業不同的單位實習。創業不是簡單地就業,而是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其中的創業管理更不同于傳統管理。它主要研究企業管理層的創業行為,研究企業管理層如何延續注入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增強企業的戰略管理柔性和競爭優勢。因此,為滿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大學生實習不能局限于小范圍的、行業專一性的實習,而是要進行廣泛的、有階段性的社會實習,這樣才能獲得更多、更全面的社會經驗和社會知識。如此一來,大學生在對創業進行規劃的時候,才能更加全面、合理地規劃,不再將視野局限于一處,拓寬創業視野。
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受社會的關注,因為大學生屬于高級知識人群,并且經過多年的教育以及背負著社會的種種期望,在社會經濟繁榮發展的同時,大學生創業也成為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但隨著高校擴招,越來越多大學生走出校門的同時,創業就成為了就業之外的一個社會新問題。因此,大學生創業規劃調查分析從創業規劃著手,發現創業規劃問題,為全社會支持大學生創業提供相關的建議,使得大學生創業能更加合理、有備進行。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