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漢語課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課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現實處境里,卻未必得到與其地位相應的重視,學生或許會有厭學的情緒。要消除現代漢語課這種尷尬的困境,就需要下大力氣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論述了現代漢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現代漢語 教學模式 創新
現代漢語課是高等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它系統地講授現代漢語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和運用現代漢語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為他們將來從事語言教學和研究工作以及語言實踐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該課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因為語言相對文學顯得比較平板抽象,所以學生難以擁有親近感,而且還有可能產生畏懼心理,滋生抵觸情緒。要解決這一現實矛盾,讓現代漢語課程深入人心,就必須在課堂教學模式方面狠下工夫。
一、讓學生心甘情愿學習
開設現代漢語課的目的是什么?現代漢語課的魅力何在?這是在上課之初就需要引導學生思考并且向他們闡明的問題。時下,中央電視臺的熱門節目《“漢語橋”在華留學生漢語大賽》和《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吸引了無數觀眾熱切的目光,也使得國內國外各路高手趨之若鶩。深究其原因,不可不說有對漢語這門語言的美的認知。美的東西需要發現,也需要傳承。外行人都深諳其道,更何況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作為正行走在專業道路上的人,沒有理由不將母語發揚光大,并推向世界。在認識到了現代漢語課的不可或缺以后,學生就會萌發出學習的熱情。接著在授課的過程中,就是持續地強化學生的熱情,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現代漢語課在提升語言修養方面的積極影響。比如,語法,雖然有諸多的條條框框,但它確實深化了學生把話說準確的覺悟,培養了學生分析語言現象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鑒賞水平。又比如,修辭,同樣的意思,既可以簡簡單單地表達,顯得平淡如水,又可以靈活多樣地表達,顯得有滋有味。后者就是修辭的范疇,能優雅自如地運用語言,把所思所想表達得盡善盡美,怎不叫學生心癢難耐?現代漢語課上,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語言實踐中,親身體會到了語言的妙趣,心花怒放之余自然就會心甘情愿、自覺自愿地投入到學習中去,變被動為主動。這與受外力強迫的學習不可同日而語。
二、讓課堂語言帶上溫度
不能說文學課上的語言表述就該詩情畫意,而語言課上的語言表述就該一板一眼。現代漢語課上的語言表述同樣可以有聲有色、聲情并茂。而且教師的熱情有多飽滿,學生的熱情就有多飽滿;教師的興致有多高昂,學生的興致就有多高昂。這是相輔相成的。試想,教師若用一種平平無奇,沒有高低起伏的聲音與學生交流,學生會有感情上的波動和起伏嗎?教師若用與書本上的文字一樣冰冷的語言闡述語言的規律,學生能感受到語言的鮮活和靈動嗎?因此,教師的語言需要帶上溫度,需要有貼近學生心靈、撫摸人心的力量。怎樣才能讓課堂語言如涓涓細流滲入學生的心田呢?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認識,不要認為學術即刻板,學術即不茍言笑,不要認為語言課就該將理性、邏輯性用顯微鏡放到最大。其次,教師自身要有對漢語的喜愛和執著,這樣說出來的話才會打上情感的烙印,并且把這份感情傳染到學生那里去。再次,教師要以身作則,有意識地使用情理交融的語言,使用具有親切感的語言,不僅打動學生的耳朵,而且觸及學生內心深處的柔軟,當然也對學生運用語言起示范的作用。
三、讓理論與現實接軌
現代漢語課的理論性和知識性都很強,教材的內容基本上都是語言規則和語言實例的羅列,看上去容易讓人產生沉悶感。教師若用書上陳舊的例子或者沒有多少生命力的例子逐條地解說龐雜又精深的理論,很可能會讓學生陷入昏昏欲睡的狀態,即使留下了些許模糊的印象,也不會有心領神會的欣喜,這樣的教學收效甚微。語言本就是人類交際的工具,語言的使用離不開每一天普普通通的生活,生活中的語言才是有血有肉的,而不像爬在課本上的例句那樣死氣沉沉。只有將課本上的理論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用生活中實實在在的語言現象去說明語言的規律,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課本知識有一定的滯后性,不能反映與時俱進的語言現象,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這同樣需要我們對現實生活中的語言始終保持足夠的清醒度和敏銳的洞察力。所以教師需要從生活中取材,去講述原本生活氣息不足的語言理論,同時又反過來促使學生用課堂所學指導自己的實踐,讓語言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
四、讓快樂如影隨形
“寓教于樂”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即使是在現代漢語課這樣的純語言課上,我們也可以充分挖掘潛藏在語言理論下的快樂因子。例如,用簡練的語言形式形象地表達深刻道理的諺語,流傳于民間,深受群眾的喜愛,本屬于詞匯知識的一部分,因為通俗易懂,用它來講解語法和修辭往往能讓學生感到驚喜和振奮。又如歧義短語的分析,有些學生喜歡用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來解說歧義所在;有些學生好不容易冒出了思維的火花,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語言;有些學生索性眼不見為凈,總結出沒有歧義。這些情況都讓人忍俊不禁,無論是當事人,還是旁觀者,學生都樂在其中。再如中國綜藝娛樂節目的領頭羊,湖南衛視的品牌節目《快樂大本營》,總是在開發新游戲方面不遺余力,若細心觀察,會發現一些語言類游戲竟然和修辭有關,讓學生在電視節目中找修辭的手段,通過游戲體悟修辭的精髓,既事半功倍,又獲得了學習的快樂。因此,只要善于思考,善于烹制,教師是可以使枯燥的語言課變得生動起來的。
綜上所述,只要教師銳意進取,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大膽地推陳出新,大學本科現代漢語課就可以變得多姿多彩,使學生心有所得,學有所獲,取得教學的真正實效。
作者簡介:
袁凌(1978— ),女,漢族,湖南長沙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