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彩紅
憶起孩提時代,我時常隨母親到地里給莊稼施肥。施肥時,對于那些長得好的、壯的秧苗,我常常會給它們施很多,也很樂意。對于那些長勢不好、細小的,我總是很不樂意給它們施肥,生怕浪費肥料。可是,母親施的肥卻和我相反。
而今,已為人師的我,總感嘆母親,如果她也是教師的話,那一定稱得上是一名好教師。因為我從母親種莊稼中悟出了對待后進生最本質的東西。
現在許多教師和我孩提時代的觀念一樣,對于優等生總是關愛有加,對于后進生總是吝嗇關愛,認為那沒有回報。當然,一般人都這樣,只愛鮮花不愛綠葉,但作為教師就應認識到,沒有綠葉的襯托,哪來鮮花的美麗。沒有后進生哪來的優等生。一支木桶裝水的多少還取決于最矮的那塊木板呢。
其實,部分后進生的潛力勝過有些優等生,那為什么他們會成為后進生呢?這里面的因素很多,有的因為家庭問題,有的因為交朋結友,有的因為某些教師的負面影響……總之,在思想上或多或少是存在了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深入學生內心了解問題,然后對癥下藥。
我結合自己從教以來的教學經驗,對班主任工作中后進生轉化方面作了如下幾方面概括。
一、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對學生的教育,必須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真誠,他們才能心悅誠服地接受。對于有缺點、犯錯誤的學生,決不能一味地訓斥或是尖刻地挖苦,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在教育那些有缺點、犯錯誤的學生之前,教師心里即便有再大的火氣,也要壓住,并記住一條原則,學生的人格和教師的人格是平等的。熱愛學生,這也是師德的重要表現。愛他們,我們就要全身心地投入,那樣才會像春風化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教師要用平等的眼光對待學生,要面向全體學生,特別是面對那些學習、生活中有困難的學生,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等問題而厚此薄彼,無論是哪位學生回答問題,無論正確與否,都應讓學生體面地坐下。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必然會得到愛的反饋,從而受到學生的愛戴。這種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行為。
對轉化后進生也是如此,后進生一般是自身素質差,缺點、毛病多,個性也比較強,表現為自尊而又得不到尊重,好勝而又不能取勝,不求上進而又意志薄弱,他們對周圍的反應極為敏感,他們總認為比別人矮一截,低一頭,差一等,總認為教師厭惡、嫌棄他們,于是他們對學校、對教師逐漸產生疏遠與潛在的對立情緒,這種心態一經形成后,就會迸發出一種強烈的自暴自棄的情緒。針對后進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做他們的轉化工作必須從“愛”字入手,要用愛去征服他們的心理誤區,用誠摯的愛去感化他們,教育他們。平時,教師要格外地親近他們,經常和他們接觸,讓他們感到教師同樣喜歡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在誠心誠意地教育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了感情問題就能使他們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變主動為被動,與教師的關系由疏遠變為親近。
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諸多教師及家長在對后進生犯錯時通常是一頓責罰后就不了了之,有時學生卻口服心不服,因為他不知錯在哪里,為什么錯?長此以往學生的逆反心理就逐漸增強。對后進生的教育就很難進行。
譬如,我校有一名學生,教師談到他無不搖頭深表無奈。在五年級時,他曾和班主任打了一架。開學時六年級的班主任都不愿接收這名學生,最后我主動請纓接收到我們班,報名的當天我就和他單獨談話,跟他說明了實情,當晚就對其進行家訪。我了解到他父母都外出打工,他只和一個年老多病的奶奶在家,他奶奶是駕馭不住他的,講什么都不聽。同時,我了解到他在低年級時成績是很不錯的,字也寫得很好,還偶爾主動做些家務。于是,在課堂上和平時的談話中我都不時地夸他,對于他的小過錯我只暗示他,有時是睜只眼閉只眼,但我還是堅持定期找他談話,談話的內容多是關心和端正其學習態度。有幾次他好似在考驗我的耐性,故意惹些事端,當時我有些恨鐵不成鋼。有一次,放學后在我的辦公桌上端正地放著一張字條,上面寫著:“老師,對不起,我知道在學校是您最關心我。”看完后我真得好欣慰、好感動。從此,在課堂上我發現他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認真聽課還會作些筆記,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班上的每一期黑板報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我認為對于后進生教師要讓他知道你是關心他的,是為他好的,這樣他才會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教育。
三、教師間的通力合作
有部分教師認為后進生轉化是班主任的事,其實不然,對于后進生的轉化需要各任課教師的合作與共同努力,這就需要班主任及科任教師經常交流、共同關注后進生的動向,隨時給予正確的教育。
我看到過這樣一種普遍現象——“學生本科化”。即學生選“專業”上課,是他喜歡的教師的課就上,不是就看不見人影。難道這不值得我們教師去深思,自己與其他教師交流過、關注過這些后進生了嗎?我想這也不完全怪學生,我們每位任課教師都應該通力合作,共同擔負起轉化后進生的重任。
四、挖掘閃光點,以點帶面
學生有這樣一個共性,希望教師時常注意到自己,尤其是后進生更希望教師能注意到他。有時為了引起教師的注意故意去犯錯誤、出洋相。這時如果教師能深入了解他,發現其優點并進行表揚,我想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確實,別人說你好,表揚你、肯定你,你會不高興嗎?因此,在轉化后進生中,教師要深掘其閃光點,由各點連成線,再由線到面,這不就讓星星之火燎原了嗎!
五、相適宜的懲罰
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談“如何當好班主任”中談到自己對于那些違反紀律的學生他讓寫500字以上的說明書,這樣的方法很好,我同樣在班上使用且收到很的效果,我認為“懲罰不等于體罰”。因為有部分后進生沒有懲罰是推動不了他的,無論教師怎么說就是無動于衷,相適宜的懲罰我認為還是可行的。
總而言之,在教學中教師還要有愛與責任,教育是離不開愛與責任的,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愛心和責任心是一定教育不好學生的,更無法轉化好后進生。對于后進生我們要多施肥,細心呵護,精心管理這樣他才能長得壯,經得起風雨才能有收獲。
參考文獻:
[1]王立英.關于后進生轉化教育的思考及對策初探[J].教育研究,2007.(2).
[2]李巨濤.論小學后進生的教育與轉化[J].黑河學刊,2007.(11).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