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摘要:《海洋教育》屬于山東省地方課程,應作為必修學習內容。本教材以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遵循課程實施的基本規律,以沿海地區特有的、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為背景,將“藍色經濟”概念以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形式呈現,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海洋觀,培養放眼未來的開放意識、集約利用海洋的科學意識,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海洋教育 小學 愛國主義
海洋教育是少年兒童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校對學生進行國土資源教育、環境保護教育和科學普及教育的重要載體。青島自2011年將海洋教育納入小學課程,以山東沿海地區特有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為背景,引領學生在海洋自然環境、海洋資源與經濟、海洋文化與生活、海洋開發與科技、海洋生態與環保和海洋權益與國防等六大領域自主探究。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海洋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立志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的合格公民。
一、 傳播本土海洋文化,培養學生的海洋意識和海洋觀念
海洋意識和海洋觀念是愛國主義的情感基礎,目前,我國包括小學生在內的大部分民眾對海洋和海洋國土的認識十分有限。因此,教師應向學生講述和傳授海洋文化,包括我國的海洋歷史和海洋知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祖國所擁有的寬廣海域的熱愛,對祖國燦爛的海洋文化的熱愛,對在海域上工作的海洋建設者的熱愛等等。培養學生為海洋事業的奉獻精神,以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高度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反對任何損害海洋的言行。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是各國提高綜合國力的制高點,而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大陸海岸線18000多千米,島嶼6000多個,島嶼岸線超過14000千米,領海面積37萬平方千米。教師可以指導小學生通過上網、訪問、查閱書籍等途徑了解海洋的相關知識,如我國面積最大的三個海島(臺灣島、海南島和崇明島);我國己探明海洋石油天然氣儲備量最大的海區是(南海海區);我國近海各海區中平均水深最淺和最深的分別是(最淺的是渤海海區,最深的是南海海區);我國(浙閩沿海)海區潮汐能最為豐富;我國最大的產鹽省份是(山東)等等。
在海洋歷史方面,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秦漢時代我國就已經向海洋進軍,以及漢初南越國曾經和歐洲、西亞的國家進行海上貿易;唐宋時代海上絲綢之路絡繹不絕;元代以及明朝嘉靖之前海上貿易的繁榮昌盛,鄭和下西洋等故事,將歷史畫卷展現在學生眼前。
小學生在祖國遼闊海洋和燦爛海洋文化的熏陶滋潤下,深深意識到自己的生存發展都同這一片海洋密不可分地聯系在一起。每一個人都能從自己的生存與發展中切身感受到海洋賦予我們的物質、文化、精神和心理的力量與財富。
二、分析當今的海洋現狀,憂患意識
海洋資源種類繁多,包括海洋生物、石油天然氣、海底固體礦產、海洋動力資源和濱海旅游等資源。資源不但豐富,而且可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我國自改革開放至今,對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規模日益擴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但對海洋資源無序、過度開發利用導致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顯露出來。所以,教師應教導學生從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與海洋資源開發的角度出發,重視海洋發展,重視海洋環保,推廣環保行動。
另外,教師要向小學生強調我國的海洋的主權現狀,針對當前的焦點問題包括東海地區與日本的釣魚島主權之爭、與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關于南沙群島的主權之爭,加深學生的憂患意識。教師一定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影響、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得他們能夠在我國海洋領土受到威脅,國家尊嚴受到挑戰之時,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我們學校組織開展了“我愛祖國的海洋”主題教育進社區活動,深化了學校的海洋特色教育,向社區居民展示學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成果,同時增強了學生保護海洋領土的意識。
三、理論聯系實際,以行動落實愛國主義教育
我們鎮的各個學校分別開展了活動,在《海洋教育》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如膠西小學開展“青少年海洋文化教育基地建設”試點工作,旨在挖掘與提煉海洋教育內涵,保持與提升海洋教育的辦學特色,豐富海洋特色德育工作內涵,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社會事業和海洋產業的發展做貢獻。青島百盛希望小學開展關于海洋生物知識的傳授與德育評價相結合的實踐研究,堅持將德育工作與當地特色、海洋實際相結合,將學校的海洋校園文化建設融合到“五星小真人”的德育教育之中,將德育工作貫穿于海洋教育工作當中;苑戈莊小學積極開展現代海洋教育,為海洋經濟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全民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將海洋教育的“點”落在了“海洋德育”上,組織和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與體驗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青島中小學啟動藍色海洋教育實驗項目,通過海洋節、文化節、科技節和體育節等活動,著眼于當今海洋和航海領域的熱點問題精心設計和組織圍繞海洋知識開展的有獎問答,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緊扣海洋實際,讓中小學生廣泛參與其中,提高對海洋的認知水平,進一步增強愛國、愛家鄉、愛學校的情感,激發出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
小學生作為祖國的小主人、未來的接班人,教師要在海洋教育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使其立志為海洋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秀娟.海洋文化教育課堂建構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1(24).
[2]張欽泉.論開設海洋教育課程的背景和策略[J].吉林教育,2013(25).
[3]陳艷紅.發展海洋文化的關鍵在于海洋意識教育[J].航海教育研究,2010(4).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