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濤 毛蕓華
摘要:隨著學生升入初中,課程增多,課程難度加大,另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齡的增大,接觸的社交范圍不斷變化,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情況也越來越多。這導致學生成績低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也就越來越多。為此,我們應該加大對學生厭學心理的研究,從各方面著手改善這種厭學的情緒,通過多年的教學一線經驗,本文從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的、創設有趣的課堂環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優化自身的教學過程幾個方面著手,希望能為改善后進生厭學情緒產生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中學生 厭學心理
現在在中學生中厭學心理非常普遍,正確認識和解決這一問題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至關重要的問題。怎樣認識和評價這一心理問題,如何才能使中學生走出這一心理困境,樹立健康心理,已成為擺在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應該反思一下,“雖然所教的對象不能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適當的方式、用適當的方法去感化所教的對象”,使他們由“厭學”到“愛學”和“要學”。
造成中學生厭學的主要因素有來自社會的,也有源于家庭和學校的,當然也可能是學生自身的原因。面對各種原因造成的學生厭學情緒,我們到底該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削弱或消除這種情緒呢?我在從事多年教育教學中一般有如下的一些做法。
一、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的教育
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才能進一步激發愛國熱情,才能表現出積極的學習態度,才有強烈的責任感。讓他們明白學習是為自己而不是為別人,要想施展出自身的才華與價值,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在課外交流中可以給學生說說,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任何人如果不努力學習,不掌握足夠的科技文化知識,就無法在社會立足,無法很好地生存。
“厭學”的根本原因,其實是這部分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沒有遠大的理想,沒有為自己的人生找準方向。另外,社會不良風氣對學生影響也非常大。對于我們學校的學生來說,80%以上的家長長期在外打工,學生不免會產生及早步入社會掙錢的念頭。所以針對這些學生我們要正確引導,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輩子,今后的路要靠自己去走。而沒有知識在今后的社會中是很難立足的,教師可以多給學生列舉一些知識改變命運的故事。糾正學生上學無用的心理,讓學生認識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只會越來越需要大批的擁有豐富知識的人才。
二、創設激趣的課堂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才能有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學為樂。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有內在的自我動力推動他們去求知。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課程種類增多了,學習壓力大了,學習精力分散了,學習內容的難度加深了,厭學的情緒就自然會產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有意識地彌補學科上的一些不足。有意地創設讓學生理解容易、樂于接受的教學情境,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地讓他們由“喜歡學”到“學的好”轉變。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得以正常有序地運行,學生易于接受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教師張弛有度,抒發情感的保障。所以,融洽和諧的課堂環境不但可以讓學生融入到課堂內容中來,而且還能不自覺地用心接受教師所講授的知識,甚至與教師產生共鳴,激起學生熱愛教師、喜歡該學科以至于擺脫厭學情緒的心理沖擊。有人說:“學生喜愛某一學科,還不如說更喜歡這一科的教師。”這其實也是師生關系和諧融洽所引起的。課堂中是師生,課后是朋友。學生愿意相信你,也就樂于接受你所教的一切。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信任你。要取得學生的信任,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教師的人情味,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以情感人,用溫和的語言和飽滿的情緒去感化學生,使學生對我們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教師能夠真誠地去關心愛護和尊重學生,能不失時機地發現并肯定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且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的教師也必定能夠得到學生的尊重與認可,學生也就愿意專心致志地聽課,也會有積極的態度,來配合教師的各項教學工作。在現實當中我們也常見到這樣的現象,同一個班級由不同的老師來教,差別是很大的,學生可能會很喜歡這個教師,什么都愿意和他說,而特別反感另一個教師,以至于和教師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厭學。由此可見,師生關系在學生學習生涯中也是至關重要的。
四、優化過程,提高教育藝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構建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再通過設計一些開放性、發散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從“苦學”變為“樂學”。那么學生也就會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了。另外還要注意教育方式與課堂教育方法改革。有的教師只注重研究教法和學法,而忽略了甚至無視教學管理方法的研究。一些教師上課時陶醉于“滔滔不絕”,只要課堂安靜就行。至于學生是否聽課,根本不去考慮。如果有學生在下面膽敢發出異樣的響聲,他就對他們大聲斥責,惡語交加,以顯示其教師的尊嚴和權威。長期下來,只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和厭煩心理,更失去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崇高的地位,不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師要不斷地改變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堅決避免歧視“差生”現象,甚至侮辱、挖苦學生。為學生學習生活提供和諧的環境。羅杰斯說過:“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他感覺到心里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而師生間的這種寬松和民主的關系,為學生張揚個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興趣和信念創造了條件,從而也就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師還要多與學生交流,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方法。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的盲目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與自學能力,逐步地誘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結合新課程改革,在課堂上多采用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等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不自覺地投入到學習氛圍之中。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