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利濤
摘要:認知學徒制,是一種從改造學校教育中的主要問題出發,將傳統學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術與學校教育整合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其目的是:通過這種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習者問題解決、創造性思維等方面的高階思維技能。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大多來自于電腦游戲,而對信息技術知識缺乏興趣。本文試圖結合認知學徒制學習環境設計框架對一個信息技術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并探討如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設計認知學徒制學習環境才能更好地改進教學。
關鍵詞:認知學徒制 任務驅動 情景設置 學以致用
認知學徒制是由柯林斯、布朗和紐曼基于情境學習與情境認知而提出的教學模式。所謂認知學徒制,是一種從改造學校教育中的主要問題出發,將傳統學徒制方法中的核心技術與學校教育整合起來的新型教學模式。其核心假設是: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習者的高階思維能力,即專家實踐所需的思維能力、問題求解和處理復雜任務的能力。一般說來,認知學徒制包括如下基本步驟:建模、情景設計、提供支架、清晰表達、反思、拆除支架。
下面以教學苗逢春主編的小學信息技術第三冊第一單元第四課《兒歌配畫—插入圖片》一課作為案例,淺談自己對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的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兒歌配畫—插入圖片》教學情況介紹
五年級微機課,我拿著一些學校文化展示學校的宣傳小冊子展示給全班學生,這些精美的小冊子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大家互相傳看著,對這些圖冊中展示學校的圖片嘖嘖稱贊。此時,我引出話題:“咱們西崗頭小學也要舉行這樣的展示活動,為了讓參觀者對咱們學校有更深刻的了解,留下美好的印象,學校決定也要設計一個宣傳手冊,現在文字介紹資料和相關的圖片都已經準備好了,學校進行一下編排,這個任務就交給了咱們五年級,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和這個任務有關的,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呀?”“有!”教室里群情激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接下來,我先演示了宣傳冊第一張的操作方法,就是在學校名稱的下面插入學校大門的圖片,學生對從文件中插入圖片的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由于宣傳冊有6、7頁之多,因此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由小組共同完成宣傳冊的編排工作,并選派信息技術能力突出的學生擔任組長,這樣既能保證制作的效率,相互之間又有所不同,還能互相合作。小組內都有一兩份其他學校制成的圖冊作為參考。任務分配完畢,學生開始了制作,一般的學生按照我的方法把圖片插入到文字的空白處就算了,水平更好一點兒的學生看到參考資料上的圖片有的是兩個互相疊加的,有的是圖片作為了淺色的背景等等,就十分好奇,也想實現這樣的效果,有的經過參考課本實現了想要的效果,有的通過詢問教師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之后,教師就請這些學生把自己剛才的發現向全班學生介紹,從而擴大了插入圖片的知識范圍,引出了圖片工具欄、圖片格式等工具的使用方法。之后我請各組進行進一步修改,組內優秀的學生也作為指導者參與到本組的修改中,最后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作品。各組輪流進行展示并回顧自己的制作過程,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展示,課后打印出來張貼到校園里進行展示,并署上作者名,一是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學校,二是對優秀制作者是一個鼓勵。課后我又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制作石家莊名勝古跡宣傳冊。
二、從認知學徒視角看《兒歌配畫》的教學
這個案例中的教學過于重視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較充分地體現了認知學徒制的原則。
(一)從“內容”維度看
1.領域知識。本課中,學生除了學會插入圖片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還對學校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課后的延伸還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
2.策略性知識。學生除了通過觀看教師的演示,還在小組內獲得了互相學習的機會,互相之間的寫作也鍛煉了他們的團隊意識。通過工具欄中一種使用方法發現其他的方法,舉一反三。
(二)從“方法”維度看
1.示范。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充當學習的促進者和協作者,和學生一起活動,學生觀察教師和他人的活動,學習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比如,教師借用其他學校的宣傳材料,就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另外這些冊子可以說都是這方面的專家設計出來,無形中起到一個專家引領的作用,學生在模仿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學會了這些專家的構圖謀篇的方式方法、思維方式。
2.指導。教師的指導是貫穿于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的,從演示、巡視到資料的供給及優秀學生的經驗介紹,這些都是指導,在學生的展示完成后,教師又引導各個小組討論一些問題,回顧他們的整個制作過程,指導他們對自己的學習經歷進行了反思等。
3.腳手架支撐。我首先確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為學校編排宣傳冊。這個目標任務不是讓學生只使用一種插入圖片的方法,而是這一方法的綜合運用,很明顯實現這個目標對學生還是有一定挑戰性的,為了完成目標我為學生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撐。首先是各個學校精美的宣傳手冊,其次是教師的細致演示,再次是教師巡回的指導。還是小組合作交流,優秀學員的組內互助。
4.清晰表達。在這堂課中,清晰表達是促進知識走入深入和廣泛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集體進步的一個良好途徑,通過不同優秀學生的不同發現拓展了知識面,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小組的交流回顧也有利于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有更加清晰的認識了解。
5.反思。只有發現錯誤才能更好地進步,反思在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操作時的錯誤,讓大家對正規的方法有了更好的了解。
6.探究。教師課后布置的制作石家莊名勝古跡的宣傳手冊,不僅鞏固了學生信息技術能力,而且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插入圖片的更多方法的應用也體現出學生的探究精神,有的學生還問到如何讓圖片成為圓形或其他形狀,增強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
(三)從“順序”維度看
復雜性逐步遞增,由開始的插入一張簡單圖片到圖文的混排、圖片的層次、圖片的透明度等知識的不斷滲透,難度在一步步增加。也體現出不同學生的層次性,關注不同個體的不同成長。
(四)從“社會性”維度看
創設了情景,讓學生了解學校,愿意為了學校發揮自己的作用,也明白了這一能力將來的作用。小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這也是當前社會所必須的一種精神。合理的情景,學會知識后應用實際問題的有效性,讓學生的學習效率空前高漲。
總之,認知學徒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只要多加思考,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巧妙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就一定能夠提升教學的水平。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