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瑞賢
一、問題的提出
經濟發展導致了現在教育需要進行信息化教育,對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說,信息化的教育能使更多的人才適應現在社會的飛速發展。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對農村地區中學的教育進行信息化教育提上日程。為了促進農村地區信息化教育的發展程度,需要教師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把提高學生的素質放到教育的首要地位。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從根本上說,農村地區學校領導對信息技術的態度決定了學校信息化教育的發展速度。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要使學校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接觸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領導要制定專門的信息技術培訓,從思想上和能力上使教師對信息技術的發展有足夠的重視。
二、信息技術能力概述
教師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能使其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提高對教材的加工、理解獲得信息的能力,同時包括和學生進行交流、溝通獲得信息的能力。要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獲得有效使用,需要把教材中的相應問題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反應出來,通過把文字信息用信息技術表現出來,增強知識的直觀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種對信息加工使用的能力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培訓逐步獲得。
三、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構成
根據信息化教育發展的內容,不僅僅需要教師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為了使信息化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功能,還需要教師不斷研究信息技術操作,使教師把在培訓中和學習中獲得的操作能力運用到教學中,把教學知識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在農村地區教師具備的信息技術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信息技術意識與態度。推進農村地區中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讓教師在思想上明確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他們充分體會到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優點在哪些方面,從自身角度積極地提高對信息技術運用的意識。同時在進行課題交流和公開課時,尋找一切機會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積極參加信息技術培訓,使自己不僅在思想上重視信息技術,還要在行動上運用信息技術。
2.信息技術基礎知識。這部分內容包括:熟知信息技術的基本常識,明白信息技術常用術語的含義,知道信息技術的特點與作用,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史與趨勢等;知道信息系統工作的基本原理,如數字化原理、程序、算法與數據、衛星IP的接收原理等基本知識;熟悉信息系統的結構及各組成部分的形式與功能,如輸入輸出設備、存儲設備、中央處理器、衛星接收裝置及其功能等;掌握計算機入門知識以及一般教學軟件的使用知識,如Windows、Word、E-mail等理論知識。
3.信息系統的操作能力。這部分內容比較繁雜,主要包括:信息系統的安裝與啟動,如操作系統、IP接收軟件等的安裝;準確操作信息系統,如光盤播放機的操作、投影儀的使用、信息系統的日常維護保養、常用媒體的操作、排除信息系統發生的故障等;使用一些開發工具進行軟件與數據的開發,如多媒體素材的搜集、課件的設計、多媒體著作工具及開發平臺的使用;網絡知識與技術,如IE瀏覽器的使用、電子教室教學平臺和管理平臺的使用方法、校園網絡管理與應用、網頁制作等。
4.信息獲取與加工能力。這種能力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掌握了這種技能,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才能有針對性地選取信息,通過把與教材相關的信息進行設計,來達到吸引學生興趣的目的。例如,教師要掌握很好的搜索技巧,能在較短的時間中利用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上選取與課程密切相關的資料。在進行資料選取時需要教師具備比較敏銳的判斷力,把與教材內容聯系最緊密的資料抽取出來,通過精心設計,達到教學設計完美的目的。在把信息技術和教學內容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的利和弊,不能一味地運用信息技術。
5.信息交流能力。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具備的信息交流能力包括通過公開課來分享和學習優秀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成功案例,從中獲得啟發;在學校教師進行的教研活動中互相學習探討,解決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能通過各種網絡工具和專家、同事進行經驗的探討,運用聊天工具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6.社會責任。利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對具備個體特征的學生進行全面促進,在信息技術資源的運用下,雖然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但由于信息技術其本身對知識存在的直觀性,能使學生從抽象的理論中解脫出來,把理論和直觀感受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更高。
7.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對農村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能力培養和提高過程中,需要著重從教師的運用能力方面入手:例如,培養教師多媒體的教學能力,使教師學會如何使用光盤、如何制作多媒體課件、如何通過網絡進行查詢。在提高教師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還要增強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使教師在綜合考慮學生能力和水平的情況下,設計出適合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課件的制作。
農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發展需要依靠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使教師具備收集、使用和學習信息技術的能力。這個發展過程需要教師長期對信息技術教學投入精力,在提高信息技術水平的初期,需要教師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對信息技術的各種功能進行深入了解。在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時,學校要為教師創設良好的培訓環境,使教師通過培訓,能學到真正使用的知識,獲得能運用于教學中的能力。
總之,隨著信息化教育的逐步發展和深化,實現農村地區中學的信息化教育勢在必行。教師要在持續學習的過程中加強自己的信息技術意識,把信息技術和教學進行合理結合,使運用信息技術的課堂充滿樂趣,不斷使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逐步體現出來,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