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久
新一輪課程改革,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是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的根本性挑戰。在新形勢下我們要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講授式教學,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來為學生構建開放的教學環境,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以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參與動機,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數學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與手段,激起了學生參與的激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在此簡要論述如下。
一、運用現代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正如偉大科學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展開主動的學習活動。傳統教學枯燥無味,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規律,難以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欲?,F代信息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一改往日單一的知識呈現方式,而是以圖文聲像來展現教學信息,可以將學生帶入一個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優美情境之中。這更加具有強烈的感官刺激,實現了感官刺激的單一性到多樣化的轉變,可以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刺激,更加切合小學生喜愛新鮮色彩的心理特點,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促進學生由無意注意轉為有意注意,使學生將思維與精力集中在多媒體所呈現的教學內容上,從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究欲。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利用電子白板所特有的功能與優勢來向學生展示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各類垂直與平行現象。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所見到的不再只是單純的兩條直線,而是一個個鮮活的事物、一幕幕熟悉的場景,這樣的教學更加富有趣味性與藝術性,更能激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使得學生更加專注,以集中的注意力與思維投入到教學中來。這樣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更加富有趣味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學習動力更強,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運用問題教學法,誘發學生探究動機
正所謂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思維的開端,發現的基石。而在以往的教學中采用沒有懸念的平白教學,教學枯燥無味,只是把現成的結論型知識直接地傳授給學生,只是教師的主觀臆斷,忽視學生本身的思考與消化。我們都知道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就是疑問。一個巧妙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當學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時,就會在內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進而展開主動探究,以解決心中的困惑。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要精心設計各種問題,在最為恰當的時機提出最為合適的問題,以問題來誘發學生探究的動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在主動的認知活動中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與掌握。如在學習“角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我用課件來向學生形象而直觀地展現各類角,并發動學生一起來制作角,尋找生活中存在的角,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角,能否將這些角進行分類。如何對角進行分類呢?學生會圍繞著這一問題來展開主動探究,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探究,從而達到對銳角、直角、鈍角的認識。
實踐證明采用問題教學法,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更利于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挖掘學生的潛能、釋放學生的個性,從而在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有效的互動探究,使得教學處于教與學的互動中,真正實現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構建的轉變,使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講堂真正成為了現代教學中以教師與學生為主體的學堂。這正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
三、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是目前最為流行的學習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在組內展開積極的探究,更利于發揮學生的個性與集體的優勢,共同完成探究任務,這逐漸成為教師最常運用的教學手段。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來提出富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以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為了提高合作學習效果,我們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小組的分配。小組的分配科學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合作學習的效率。在教學中我打破座位限制,讓全班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合理分配,按照學生的特長來進行分工,讓學生各司其職,發揮組內成員的優勢,實現優生帶差生,以在小組內展開有效探究。同時在組間展開公平競爭,這樣更利于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
2.問題的提出。問題是合作探究的核心,問題本身的價值性直接取決于探究的成敗。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就沒有合作的必要,如果過于復雜合作也不能完成,那么同樣沒有合作的必要,只會浪費時間與精力,而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并沒有多大的作用。因此,我們要精心設計問題。一是探索性。只有富有一定的深度與廣度、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才有合作的必要,才能夠將學生的認知活動推向高潮,引導學生展開獨立思考。二是全體性。學生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只有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才能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我們需要考慮到學生的現實數學基礎、認知規律,以學生為中心;同時還要緊緊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真正將教材與生活聯系起來,這樣才能設計出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與教學目標的問題,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與探究,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
3.必要的指導。合作學習是以學生小組為主體展開的自主探究活動,更加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但放權并不是放任,教師的角色并不是邊緣化,而是需要站在一個更高、更新的角度來組織、指導與引導學生展開合作學習。因此,教師要加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個別的問題進行個別指導,一般化的問題集中進行指導,在關鍵處、困惑處給予必要指導,為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搭橋鋪路、保駕護航。
此外還有談話法、互動探究法等等。正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并沒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研究當前的教育形勢與社會發展,要堅持以學生為出發點,與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以新課標為指導思想,對傳統的單一教學方法進行全面改革,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為學生營造寬松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真正地學到知識、獲取技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責編 田彩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