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宇陽
摘 要:近年來,文化適應模式被引入到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但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現今,很多老師仍然用傳統方法教授英語詞匯。因此,學生仍然存在詞匯記憶困難,對詞匯語用功能認識不足,導致誤用或不會用,久而久之造成對英語學習的厭惡,產生抵觸情緒,語言休克現象也由此產生。
關鍵詞:英語教學;語言休克;表現;原因
語言休克意味著學習者在學習中經歷的語言挑戰。英語學習者在英語學習中也經歷著許多的語言挑戰。本文主要列舉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所經歷的語言挑戰。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如中國學生想讓他們所發出的英語被別人理解;想從英語的角度理解文字信息;跟上本族人說英語的語速;掌握英語慣用的表達方式。
有人研究顯示在這些語言休克類型中,說英語的語速所遇到的挑戰位居第一。為了能跟上老師的語速,當小學生在初學英語時,讓他們讀英語他們會在自己的課本上寫上拼音,然后再處理音調。這經常會造成很多的麻煩。因為在漢語中,相同拼音如果不同音調會傳達不同的意思。如在漢語中,mā,má mǎ, mà, ma, 這幾個音調不同所代表的漢語及他所傳達的意思也不同。但是在英語中,如果是一個英語單詞,即使音調不同,有可能傳達情感意義不同但表達的卻是一個意思。另外,為了能在課堂跟上老師讀英語,他們還經常在英語課本上標上漢字。
另外在英語的表達習慣上,第一漢語傾向于直接表達而英語傾向于間接表達。漢語強調語境的重要性,而英語是低語境。例如宋美齡當時跟著蔣介石在訪美時,一位美國記者說宋女士真漂亮,然后她說:“哪里,哪里。”然后那位美國記者說:“鼻子,眼睛,眉毛都漂亮。” 第二,內涵和外延。內涵表示詞匯的基本和表面意義,而外延表示它的引申意義。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不能只掌握詞匯的內涵意義,而且要掌握它的外延意義。否則就要出錯,將會引起誤解。例如,詞匯“peasant”這個單詞,它的表面意義是農民,但在英語中和漢語中的意義就不一樣。在英語中農民是被定義為沒有知識和禮貌的下等的人。而在漢語中卻沒有下等的意思,而是指勞作的人。另一個例子,“politician” and “statesman” 在漢語有相同的意思都是指政治家。而在英語中,“politician”卻有貶損的意思指善于操控別人達到自己目的的人。用漢語翻譯出來就是政客的意思。It should be translated in Chinese as “政客”. 而“Statesman” 指有能力處理國家事務的人。第四在親屬關系叫法方面。在漢語中,叔叔,大伯,阿姨,伯母,舅媽等都分開叫,而在英語都統稱為uncle和aunt。最后,英語中分he,she,而在漢語中我們說他或她是都發一個音。還有英語中根據人稱的不同分單復數,而漢語中統稱為是或者別的動詞,沒有三單的變化。還有冠詞的用法,我們漢語會說,“一個蘋果”,“一雙鞋”,“一只鳥”,根據修飾的不同詞用的冠詞也不同。而在英語中不管修飾什么名稱,冠詞都用a,an或者不用。
另外語言休克在二語習得中屬于心理因素方面的范疇。語言焦慮就是語言休克的一個重要表現。一般來講,焦慮是指個體由于不能達到預期目標而形成的緊張不安并且帶有恐懼感的情緒狀態。例如在英語學習中,由于受主觀情感因素和外在客觀環境的影響,常常出現“怕人家笑話”、“怕開口出錯”、“怕提問”、“擔心考試失敗,無法交差”、“不知道如何開展話題,不會用英語表達想說的內容”等焦慮現象,表現為臉紅心跳、渾身冒汗、說話結巴、詞不達意、皮膚或手心出汗、面色木然或蒼白、坐臥不寧,惶惶不安等形式,影響了他們對語言的掌握。
很多學生英語基礎不好,尤其是聽說能力較為薄弱,“啞巴”英語現象較為嚴重,一些學生能聽的懂老師說的英語,但自己不會或者不敢用英語表達,甚至不會讀英文單詞,但做題中卻認識該單詞。再加上他們從小就缺乏積極鼓勵而充滿自信地去表現自己,自我表現欲不是太強,在英語課堂上發言時對自己沒信心,總擔心講錯了會丟臉,畏難情緒較為嚴重。有些學生還擔心他們的語言輸入,大部分學生都贊成這樣的陳述“我擔心不懂老師用英語講述的內容”,當他們難以明白或犯錯時,便采取自責或回避的態度,因為缺乏勇氣面對,就限制了語言的發展,這更加劇了焦慮度。啞巴英語也是一種典型語言休克現象。
結論: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我們不能忽視在英語學習上的語言休克現象,語言休克能直接影響學生們的英語習得水平,影響其綜合素質的發展,在英語教學中只有積極的幫助學生調整自己,并找到解決的策略,才能使學生英語學的更好。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豐富教學活動,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幫助學生調節英語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要讓學生積極參加英語活動,加強實踐,逐漸克服英語學生中產生的焦慮,最終克服語言休克現象。
參考文獻: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杜潤清.《英語教學與英美文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3]戴凡.《文化碰撞》.上海外教社,2003.
[4]陳俊森, 樊葳葳. 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 EB/OL].http: / / www. deutschcn. com/ arbeit/ list. asp? ib= 83, 2003- 03- 27.
作者簡介:石宇陽(1989-),女,漢,山東青島人,山東師范大學2012級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