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需要不斷革新教學觀念,學生需要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學案導學”模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旨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教學效率。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的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主導作用和主體作用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
一、“學案導學”模式的內涵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精髓在于“學案”加“導學”。
“學案”是教師精心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創新的材料依據,是學生學習思維的體現,它不同于教案?!皩W”是指在教師及學案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構建知識結構的過程?!皩W案導學”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利用課前給學生設計好的一個學習方案組織課堂教學進程,學生依據導學案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師生互動探究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從教的角度來說,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案為導學材料,以小組自主合作學習為形式,促進學生深層理解知識,掌握學習策略的教學活動;從學的角度來說,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對學案設計的一系列問題的思考、探究、交流、反思、解答和研究,從而完成自主學習的過程。
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主要特征
1.體現“先學后教”的思想。學案所設計的內容包括教師導的部分和學生探的部分,它指明學習目標,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思考、探究、發現知識和掌握規律,教師扮演一個幫助者、啟發者和指導者的角色,為學生提供一個不受限制地發表自己觀點和間接的環境和機會,提供必要的探究條件和手段,讓學生變被動聽為主動獲取,在實踐中將知識轉化為學習能力。
2.突出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合作學習是學案導學的顯著特點之一,它強調的是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之后,對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或全班討論,培養學生互相尊重,協作進取的精神,尤其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合作中得到更多的幫助。
3.分層教學,照顧差異。學案的設計緊扣教材,貼近生活實際,由易到難,梯度適當。目的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并獲取知識,打破了以往的“吃不了”或“吃不飽”的弊端。
4.“學與教”雙主動,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講授式的“要我學”,學生在大多數時間內只能被動接收教師的知識傳授,學生的思維受到束縛,而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帶著問題來聽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體現“學與教”雙主動。
三、“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實踐及成效
針對學科的特點,有些科目的學習,運用“學案導學”必須具有開放性,而開放式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學會如何將知識應用于具體的問題解決中。而教師必須要為學生提供一個不受限制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及見解的環境和機會,讓學生通過實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以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圓周角和圓心角的關系》第一課時為例,談談“學案導學”模式在教學中的運用。
1.通過編寫學案目標,確立學生探究主方向。如《圓周角和圓心角的關系》第一課時,目的就是讓學生認識圓周角,并探索圓周角和圓心角的關系。如何讓學生認識圓周角呢?在學案的設計中,首先通過足球場上球員射門時,球員與球門柱三點共圓,射門時球員與球門柱形成一個張角,讓學生畫出張角,然后與圓心角做比較,找出不同點,從而得出圓周角的概念。這樣既簡單又直觀,每個學生都能畫出張角,通過比較,都能發現二者的不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圓周角的概念,每個學生都發表觀點,最后得出圓周角的概念。這樣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自主探究的活動之中。
2.通過學案的預習提綱,明確探究的具體問題,加大探究的深度。如認識了圓周角的概念后,學生是否會判斷圓周角,設計了一個判斷題,給出個10個圓,每個圓上都有一個不同的角,讓學生判斷哪個是圓周角,這樣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更使學生能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再如要探索圓周角和圓心角的關系時,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同圓中,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的位置關系,再去探索數量關系。此時,又設計了一個活動探究,讓學生畫出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的位置關系,要求畫出的圓周角與圓心角有不同的位置關系,盡量不重不漏。此時,有些學生能畫出一種的,有的能畫出兩種,有的能畫出三種,然后通過學生展示,最終得出一條弧所對的圓周角和圓心角的三種位置關系,知道了位置關系再去探索數量關系,層層推進,加大了探究的深度。
3.“導學”要突出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皩W案導學”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個性特色。教師對于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一講了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運用“導”的技巧,讓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課堂上,積極鼓勵學生互相幫助,互相競爭,互相交流,讓學習得法的學生走上講臺,為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講解,讓他們體驗成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學有困難的學生領略“我學習我成功”。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體,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成為教的主體。
四、實施“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后的思考
1.在編寫和使用導學案的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教師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的優勢,深入開展二次備課。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教師個人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對學案進行修改、補充,對教學環節再加工,寫出具體的操作程序或步驟,使學案貼近生活,靠近學生。
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倡導的是自主學習,允許學生異想天開,無論什么問題,都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因此,在使用“學案導學”模式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當發現學生發言出錯時,不必忙于糾錯,而是讓他講完,然后讓別的學生繼續發言,最后引導學生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使“教”圍繞著“學”轉,以學定教,實現了教與學的統一,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有利于學生發揮集體智慧,有利于教師專業化成長,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落實,無疑是一次大的進步。
【注】本論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號“GS[2013]GHB0994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