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立國
【摘 要】當前職業教育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帶動職業教育的專業建設,引領著職業教育的改革。本文以高職院校機床電氣控制課程為例,淺談“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
【關鍵詞】工學結合;機床電氣控制;教學
目前,“工學結合”在職業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中提出要改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制度,國家啟動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已經將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地位。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工學結合是我們機床電氣控制課程專業教師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機床電氣控制課程現狀
在傳統的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在實訓課中簡單實踐的形式來組織教學。這種授課方式弊端較多,主要表現為:1.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較差,在課堂上教師是整個課堂教學的主宰,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長期下去學生對教師有強烈的依賴性,學生的學習獨立自主性被削弱,教學過程也變成了填鴨式教學,在枯燥無味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感覺學習沒有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2.教師講解的內容較為抽象,機床電氣控制課程中涉及大量的理論知識以及控制系統、電器元件等,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往往只是對概念和理論進行簡單的語言描述,對電器元件也只是用圖片或多媒體等輔助工具進行介紹,與實物講解差距很大。3.傳統教學中,在理論學習后學生才進行實驗操作,實驗學時在整體學時中占有的比例很小,學生的實踐機會偏少,而實驗也大多是針對某一章節的,內容較為固定,學生沒有自主思考的空間。
二、“工學結合”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
1.明確課程培養目標
“工學結合”模式教學是以就業崗位為導向,突出職業能力本位,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所需的技能。機床電氣控制課程是以學生從事電氣運行與控制工作為就業導向,該課程的專業技能培養目標為:數控機床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運用電磁兼容采取抗干擾措施;熟練掌握伺服系統特性,估算扭矩;了解電機與驅動器的選用、電路連接;了解國內、外典型數控裝置特性、功能;了解選用方法、系統連接、調試;掌握PLC控制電路特點;了解在數控機床上的典型應用,梯形圖設計與調試;了解系統參數的作用、形式、功能,調試方法;掌握數控車床、銑床、加工中心的控制特點、電路設計、電路配線、連接、聯調;學會正確使用常用的儀器和儀表、調節設備;掌握電氣系統的基本測試技術。
2.重構課程模塊
明確機床電氣控制課程的培養目標后,結合“工學結合”模式特征,采用理論聯系實踐的一體化教學模式,營造“職業崗位”情境,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我們要打破“機床電氣控制”原有的知識體系,通過幾個典型的項目將各個知識點融入進去,以項目內容為載體,以項目內容為實施途徑,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做三者有機統一、共同進行,讓學生在完成項目內容同時完成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共分為常用典型低壓電器的拆裝、檢修及調試,異步電動機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及故障處理,雙速電動機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及故障處理,繞線式電動機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及故障處理,典型機床線路的調試及故障處理等幾個模塊。
3.更新教學方法
教學中就突出職業教育的實用性,教學的內容應以學生在實訓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入手,引入相關知識點,從而形成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在教學過程中,要將電路分析、故障分析貫穿于整個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夯實《機床電氣控制》課程的理論基礎,為以后的專業學習與實踐打好基礎。
4.改革教學形式
教學中可以通過增加專題講座和增加大量的實踐環節等非正式課程,經常讓學生參加實習和企業參觀學習,培養學生基礎專業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開展相關領域的新知識專題講座能夠促使本學科的建設更具系統性與先進性。
5.改革評價方式
學生的考核成績可采用實習績效考核與學校學分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知識測評與實踐能力(包括工作業績、態度等)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評價,這種多元的評價方式既能夠保證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權益平等,又能夠使得人才的培養活動在“工學結合”的模式下得以保證。
三、“工學結合”模式中注意事項
1.要合理選擇“工學結合”的企業。企業既要滿足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還要能兼顧課程學習的需要,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有良好的職業環境作為保障,學生將來要能勝任崗位,要具備專業技能、方法和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
2.精心制定教學大綱。高職院校的專任教師要與“工學結合”的企業有關技術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整合,共同制定好課程教學大綱。同時對考核方法也作相應調整,側重于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考核。
3.校企聯手共同教學。學校應聘請“工學結合”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學生的實踐導師,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企業、產品和設備有更深刻的了解。另外學生也可在完成課程內容的基礎上,請教導師完成調研和實踐報告等工作,從而進一步拓展視野,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耿潔.構建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框架設想[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5).
[2]葉智美.工學結合:高職教育的新模式[J].江西教育,2005(17).
[3]許春樹,侯潔.走工學結合道路,培養高等職業技術人才[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6(06).
[4]肖化移,李謹平.工學結合的理性思考[J].職教通訊,2006(05).
(作者單位:宿遷澤達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