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加龍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深入人心,老師們正邁出了可喜的一步:課堂中的聲音多起來了,學生參與課堂的多起來了,課堂上學習變得更加熱鬧。但是用審視的目光去評價我們的課堂教學,仍然會發現不和諧的音符。語文課漸漸變得臃腫了,音樂、圖畫、多媒體、表演等各種喧囂的教學形式名堂很多,花樣百出;同時,因為教師不得要領,曲解了新課程的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忽略了質量,導致課堂教學效果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對課堂進行“減肥瘦身”,重新回歸“婀娜多姿”的體態。
一、“瘦身”——呈現簡約的美
1.“瘦”目標——身輕如燕
語文教師心中要有目標,即我的課堂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我要讓學生學會什么。弄清楚了教學目標,然后再去想用什么樣的方式來達到這樣的目標。要讓語文課恢復“苗條身材”,擺在第一位的是制定簡明扼要的課堂教學目標。
(1)找準起點。
新課標對不同的學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比如,蘇教版重視的寫字教學,從第一學段中的“寫字姿勢正確”“寫得規范、端正、整潔”,目標是入門級的寫字,涵括寫字的姿勢和簡單要求;第二學段上升為“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熟練書寫”,為寫字教學指明了方向;第三學段則是“有一定的速度”“體會漢字的優美”,到了欣賞、評價寫字的初步境界。只有當我們對這些階段目標了如指掌才能百戰不殆,無往不勝,設計的教學目標既能到位又能貼近學生的水平。
(2)學會取舍,目標清晰。
各個學段目標還需要細化到每一個課文。其實仔細研讀課文教材,你會發現每個課文都有很多個的教學目標。比如中年級的《恐龍》,既要讓學生學會生字詞,學會朗讀;要激發學生認識恐龍、走近恐龍的興趣;還不能簡單地淪為介紹恐龍的種類和變遷,教學中必須適當滲透作者寫這類科普文的寫作技巧等等。從字詞到句篇,從理解詞語的意思到縱觀全篇的布局,到作者的遣詞造句的寫作方法等等。短短的一節課能盛放這么多的教學目標嗎?答案是否定的,當然不能。那我們如何取舍呢?其實就是圍繞剛才所談到的找準起點,在文本的最高價值和學生的水平之間找一個最佳契合點,化繁為簡,將教學目標定的專一一些,才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一項知識或者技能或者情感體驗等等。
2.“瘦”內容——撥冗留精
課文僅僅是個范例,是承載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媒介。教師在反復推敲之后,削除課文的枝枝蔓蔓,一路“披荊斬棘”直奔目標。如中年級的《剪枝的學問》一課,在學生理清文章的感情脈絡:好奇——半信半疑——驚喜之后問學生:種桃剪枝是個什么學問?課文為什么給我們講種桃樹要剪枝的學問呢?
出乎預料的問題立刻將學生引入深層次的思考,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感悟課文的價值:學習的不僅僅是種桃的學問,更重要的是從文中悟得人生的道理:有舍有得,舍方能得。這樣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嘗試著從更深的層面去審視課文,既欣賞課文的精妙,又能從另一個視角來欣賞課文,領悟到不同的道理。
3.“瘦”手段,返璞歸真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充斥著我們有限的課堂時間。必須承認的是,有些多媒體的運用是能恰到好處,能讓語文課堂上無法親身經歷、體驗的事物成為眼前景,給樸實無華的語文課錦上添花。但是正因為快捷方便,聲“色”俱全,能很快吸引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目光,所以教師們千方百計地想在課堂上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用高科技的手段展示課堂。筆者認為,只有大部分學生都無法親身體驗的事物使用多媒體呈現時才能起到這種效果,其他的多媒體的運用反而會使學生的注意力被影像所吸引,離開課堂教學的正確軌道。所以,語文課還是要返璞歸真,少用多媒體,能不用就不用。
二、“健身”——鋪展厚實之美
“瘦”到弱不禁風也不美。刪繁就簡的語文課設計也不能過于單一、膚淺。減去無效的教學行為,我們應該讓語文課中該充實的地方充實起來。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學會運用語言。那么我們的課文是供我們學習的文本,讓我們學生在理解品悟文本之后學會像課文那樣地運用語言文字。
1.訓練整合,豐盈課堂
線索形的語文教學設計顯得層次清楚、有章可循,可也容易陷入目標單一的泥潭,把聽說讀寫割裂開來,如此訓練學生仍然不得學習之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選擇訓練的點要是整合的一個點,把聽說讀寫都融入進去,這個點就充實了,豐滿了,訓練的是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
如寓言故事《鷸蚌相爭》,我們可圍繞讓學生明白故事的寓意、仿寫對話為教學目標,設計整合訓練的板塊:默寫幾個詞語;學習復述這個寓言故事;領悟漁翁的喜笑顏開是因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捉到兩個;想象續編故事。這樣的板塊整合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如第一部分的“詞語默寫”,分別是張開殼曬太陽;啄肉;相持;喜笑顏開。簡簡單單的默寫詞語,其實蘊藏著幾個用意:會認真傾聽,這是一項很重要的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尋找課文的關鍵詞語,有了這幾個關鍵詞語就能概括故事的梗概。接著讓學生根據這幾個詞語學會復述寓言故事,在不斷練習復述的過程中內化文本語言,習得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最后學著文中的對話方式續編鷸蚌相爭故事后續。這樣的整合板塊設計既能條理清晰,又能在該著力的地方充分施展“手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聚焦表達,課堂輕盈
語文學習不光是要讀懂作者的文字,還要弄清楚作者表達方式的特色。這些隱藏在文章中的學習價值需要我們教師去挖掘,去取舍。如《趕海》這一課,它的寫法很有特點,如首尾呼應。開頭和結尾用相同的一首歌詞,既能表達作者趕海時的愉快心情,又能使文章渾然一體,洋溢著濃濃的熱愛大海、熱愛生活之情。緊接著,筆者讓學生根據老師出的“童年趣事”的作文題目,來寫一個首尾呼應的開頭和結尾。學生既得意又得言。
3.時間充裕,表達充分
課堂練筆是一種能快速學習寫作文的捷徑。為了避免出現小練筆只是個“花架子”——只看學生手不停揮,不注重學生寫的質量。因此,我們要給足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完整經歷仿寫的過程,在不斷地、反復地練筆過程中領悟表達的魅力,學會正確表達。
語文素養的提高是漫長的過程,如果不能潛心鉆研、反復琢磨最佳的教學設計,那么新課程標準中的“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將是一句空話。所以,語文學習要慢慢來,既要“瘦身”又要“健身”,無價值的大膽舍棄,有訓練價值的要深入挖掘,讓語文之味真實呈現!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城東鎮壯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