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永平
摘 要:壺的造型構思巧妙,魚、龍、云的裝飾與壺身渾然一體。通身作海水波浪狀,線條流利,簡潔明快。魚龍吐珠、神韻生動。
關鍵詞:魚躍龍門;造型;技藝
1 前言
中華歷史,源遠流長。古代,才子們十年寒窗,默默耕耘,待高中狀元,光耀門楣時,人們往往用“鯉魚躍龍門,從此飛黃騰達”來表達莘莘學子的喜悅心情。悠悠歲月,歷經風雨的洗禮,宜興紫砂,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早已活躍在世界藝術舞臺之上。紫砂名匠,書畫大師等工藝界常以此題材進行創作,作為科舉高中的吉兆物。“魚化龍壺”也叫“龍壺”、“魚龍壺”、“魚龍戲浪壺”,蘊涵飛黃騰達、平步青云的理想。李白《與韓荊州書》這樣寫道:“一登龍門,便聲價百倍。”
2 關于《魚化龍》壺的歷史及創作感悟
宜興紫砂器是一種不上釉的陶器,雖然種類繁多,但概括起來也只有胎體裝飾、釉面裝飾及復合材料裝飾。因此,特別重視形制之美。紫砂茗壺造型分圓器、方器、自然形器、筋紋器、新興器五大類型,其中,自然形器亦稱花貨,而《魚化龍》就是典型的花貨作品之一。據史料記載,明末紫砂藝人陳仲美制作過“龍戲海濤壺”,但未有實物流傳下來。有專家認為“龍戲海濤”壺就是“魚化龍壺”,陳仲美就是“魚化龍壺”的創造者。壺身一側浮雕鯉魚在海浪中吐珠,另一側海浪中伸出一顆寶珠,神韻生動。壺蓋上也是一片海浪,壺鈕里安裝的龍首是立體的,舌都能動,伸縮自如,妙造天然。但是,直到清代嘉慶、道光、咸豐時期,經過邵大亨的精心設計,“魚化龍壺”才成為一種成熟并廣泛流傳的經典壺型。魚化龍壺高10cm、口徑7.5cm,此壺選泥精細,泥呈栗色,極為純正。魚化龍式為其代表作,此壺已為國內孤品。壺身為圓形,由幾塊規則的波浪組成。一面波浪中伸出兇猛的龍頭,張口吐出一顆發光的寶珠;另一面刻鯉魚躍出波濤。設置巧妙,魚龍神韻相當,制作技藝高超,色澤古雅。
魚化龍是一種龍頭魚身的龍,亦是一種“龍魚互變”的形式,清末紫砂藝人黃玉麟模仿邵大亨,但做了一些改動,后來他的“魚化龍壺”取代邵大亨,成為“魚化龍壺”的標準樣式。黃玉麟所制“魚化龍壺”,砂質溫潤細膩,紫里透紅;壺面飾云浪紋,生動和順,舒展流暢;魚、龍、云浮雕裝飾與壺身渾然一體,刻畫精細,出神入化;作品整體風格奇巧俏麗。壺的造型構思巧妙,魚、龍、云的裝飾與壺身渾然一體。通身作海水波浪狀,線條流利,簡潔明快。魚龍吐珠、神韻生動。壺蓋安裝的龍首伸縮自如,優美靈活。配以龍尾執柄奇趣極生。經典款式,技法成熟,形器把握十分準確。用料考究、精工細制:壺身云紋間忽現龍騰魚躍,活神活現,栩栩如生,精彩紛繁!可謂玩壺藏家珍賞之愛。與前人的作品相比,朱可心的《魚化龍》提高了壺把和壺嘴處的揚起幅度,并在出水處做細膩的出水處理。此外,還有壺蓋上龍探出頭的特征,捏塑的極為精巧生動,主次分明,虛實相映。思想出眾,格調高雅。朱可心大師,整壺造型如一團云朵,又似飽滿的水滴。壺身扁圓,飾有浮雕,一面是游龍戲珠,另一面刻有鯉魚翻躍,生動形象的體現主題。在龍身及壺把上,刻有細密的鱗文,龍睛暴張,龍須飛揚,功力深厚。壺蓋部分凸起作云紋狀,云團中伸出一個龍頭,以圓雕手法制成,生動有神,龍頭和龍舌能夠隨著茶壺的傾正而伸縮自如,別致有趣。壺鈕為璀璨的如意祥云,龍與云纏繞相伴。渾成一體,格律謹嚴。
3 總結
《琵琶記·南浦囑別》:“孩兒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媽媽來相送,但愿得魚化龍,青云直上。”正如此言,魚化龍表達了學子和家人的殷殷期盼,也象征著制壺者的執著精神,也正是一代代的陶手辛苦創作,才有如今璀璨的紫砂文化,在悠悠吟唱著天地間的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