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桂平
摘 要:引入文化教學,使語言知識與語用規則有機結合,能夠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語用能力。本文就俄語教學中的文化素養的培養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大學俄語;培養;文化素養
隨著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和現代高科技的迅猛發展,中俄兩國文化交流也呈現出全方位發展的可喜局面。2003年中國文化部主辦亞洲規模最大的“相約北京春季國際藝術節”俄羅斯成為“主賓國”,同年和次年兩國又成功互辦大型“文化節”。為慶祝俄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雙方互派藝術團體參加對方國家舉辦慶祝活動。在長期友好交往中,中俄兩國人們互相學習,彼此借鑒,及大地豐富了各自的文化內涵。無論是在規模、形式還是內容上,中俄兩國的文化合作都將是史無前例的將對進一步深化中俄文化合作發揮重要作用。20年來,兩國元首江澤民、胡錦濤與葉利欽、普京、梅德韋杰夫之間僅相互正式訪問就有
17次之多,如果加上在參加國際會議期間的會晤、會見,雙方面對面的談話竟達38次以上。尤其今年,普京總統剛剛舉行就職典禮一個月,就對我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這一切在外交史上是極其少見的。這種高層的制度化的頻繁往來,充分體現也大大增進了雙方的友好關系。兩國的友好合作不僅表現在國際關系領域,而且表現在雙邊關系方面;不僅表現在貿易、軍事技術、科學技術、信息技術、能源、運輸、金融、航天航空等領域,而且表現在文化、教育、衛生、環境保護、信息、旅游、體育和法制等方面;不僅表現在官方外交領域,而且表現在民間交往方面。像這種全方位、多領域的友好合作,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不多見的。俄中關系的發展大大提高了人們對兩國文化、歷史、傳統,當然也包括學習俄語和漢語的興趣。語言 —— 是相互理解的基礎,是最重要的信息載體,同時還是順利發展穩固的雙邊關系、鞏固兩國人民傳統友誼的保障。長期以來,俄語教學的過程不可避免地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往往忽略了其語言所蘊藏的文化。俄語教學是語言教學,更應該是以文化教學為基礎的語言教學。俄語教師除了教授語言技能外更應把文化素養的培養融入到語言教學中。因此,在俄語教學過程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是俄語教師的當務之急。本文就如何培養學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作了簡單探討。
一、了解俄羅斯文化特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俄羅斯文化的歷史比較短僅有近千年的歷史,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俄羅斯文化具有歐亞特征。俄羅斯文化既不是純粹的西方文化,也不是純粹的東方文化,而是一個具有“歐亞”特征和成分的文化。俄羅斯版圖遼闊廣大,土地無垠,是一個橫跨歐亞大洲的國家。這種地理位置和地緣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著俄羅斯文化的“歐亞”性質和特征。俄羅斯文化的“歐亞”特征表現在俄羅斯的社會構建、宗教信仰、民族性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從國家體制看,俄羅斯的專制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絕對君主制也不同于東方拜占庭式的專制君主制,而是一種帶有歐亞文化特征的俄羅斯特有的專制制度——沙皇專制制度。從民族性格來看,俄羅斯人的性格既不完全像西方人,也不完全像東方人,因為在俄羅斯人的性格中既有西方人的粗礦又有東方人的細膩,既有西方人的張揚, 又有東方人的含蓄。第二,俄羅斯文化是一種二元文化現象。而且這種多元局面貫穿于俄羅斯文化發展的自始至終。俄羅斯文化的許多現象都是兩級的矛盾統一。第三, 俄羅斯文化具有包容性。這種包容性是指俄羅斯文化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營養和精華,具有掌握任何一種民族類型特征的能力,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使自身像滾滾奔流的伏爾加河一樣,成為一種容納百川的文化現象。我們知道,俄羅斯的形成歷史與周邊國家和民族的形成歷史相互影響、相互關聯。11世紀,古羅斯西北是波羅的海部族,南部是拜占庭,西部是凱爾特和日耳曼部族,東北部是芬蘭和烏戈爾部族。可見古羅斯處在不同部族的包圍之中,最后,古羅斯國家是在聯合和吞并了周邊國家和民族之后形成的,俄羅斯國家本身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俄羅斯周邊諸國也是多民族的。俄羅斯文化就是在這個多民族的條件下形成的。在俄語課堂上,教師向學生不僅要傳授與俄語相關的知識,還要向學生傳授俄羅斯的文化傳統、風俗習慣、思想意識、社交準則及語言行為。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把俄語教學視作語言基礎知識傳授的工具,在俄語教學過程中存在著重語言、輕文化的普遍現象,忽視了俄語的人文性以及對大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大學俄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更應包括文化教學,這應成為外語教育工作者的共識。 在大學教育中,學習俄語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為了修學分、拿學位證,而是為了借鑒與吸收其他國家的先進科技文化。
二、了解對俄羅斯文化發展具有影響力的歷史名人
俄羅斯文化的包容性是其宇宙性的一種表現。俄羅斯文化能夠積極接受外來文化、 吸收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和文明,這就使得它具有一種歐洲文化、,亞洲文化,乃至全人類的特征。伊凡雷帝時代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促進了俄羅斯各地文化的合攏,形成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全俄羅斯民族文化。俄羅斯文化不再停留在拜占庭式的宗教文學、圣象畫、教堂建筑、教堂音樂以及宗教訓誡的層面,而上升到哲理的概念層次,表現出俄羅斯民族意識的覺醒傾向。伊凡雷帝時代,在俄羅斯文化的發展中有兩種傾向:一個是文化的世俗化萌芽;另一個是文化表現專制思想。俄羅斯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和世俗成分開始表現出來,俄羅斯文學也力圖擺脫基督教文學的框框,尋找強調人的自我表現和感情的新體材和新形式。這個時期的專制制度把文化變成一種工具,建筑、音樂和文學等門類都反映和表現專制思想,馴服的為專制制度服務,克里姆林宮的建成不但體現出統一的俄羅斯中央集權國家的雄偉和力量,而且又是民族自我意識的增長和專制制度的標志。彼得大帝時代俄羅斯文化在文學、造型藝術和音樂等文化藝術種類里得到了反應和表現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文學的發展有這樣幾個特征:首先文學創作隊伍和作品傳播形式發生了變化18世紀以前,文學作品的作者多為匿名,有署名者也多為修士,作品多為手抄本讀者數量有限;從18世紀開始,作品作者從匿名變成實名且世俗人士加入文學創作隊伍,作品以印刷品形式傳播,讀者群大大增加。其次,文學作品的形式和內容發生了變化。不少文學作品形式不再像古代宗教文學那樣固守一定的規范而是比較靈活自由。并且越來越顯示出這個時期的世俗的社會的現實生活的特征。彼得大帝時期,俄羅斯繪畫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和變化。早在
17世紀, 在俄羅斯就有世俗人物肖像畫,如伊凡雷帝肖像、沙皇費多爾肖像等,這些肖像畫尚未成為俄羅斯繪畫的主要體裁形式,其肖像畫大都為半身胸像筆法堅硬,形象缺乏立體感,等等。普希金是黃金時代俄羅斯文化的一位杰出代表,在普希金的創作里,既有浪漫主義詩作, 也有現實主義作品。他的文學創作集中反映出黃金時代俄羅斯文化的精神實質和特征,同時促進了黃金時代俄羅斯的發展,普希金把俄羅斯推向世界,讓世界看到俄羅斯文化獨具一格的風格和魅力。黃金時代俄羅斯文化的繁榮, 不僅表現在文學領域, 而且也表現在戲劇、音樂、繪畫等文化藝術門類中。19世紀30年代,在莫斯科、彼得堡以及俄羅斯其他地方建立了許多劇院,這些劇院為歌劇、話劇和芭蕾舞演出提供了很好的舞臺。黃金時代俄羅斯文化的特征也表現在俄羅斯繪畫藝術里。這個時期的肖像畫注意描繪人物的命運、人的個性和自我意識,人物肖像透露出時代的浪漫主義精神。在建筑上,表現強國意識的帝國風格建筑構成黃金時代俄羅斯建筑的一道亮麗的景觀。在這個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帝國風格的建筑,像喀山大教堂、彼得堡礦業學院大樓、亞歷山大劇院、莫斯科大劇院和凱旋門等這些建筑物體現了帝國風格建筑的高大、宏偉的氣派成為黃金時代俄羅斯建筑的驕傲
三、了解俄羅斯的社會文化知識 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目前我國的語言教學體系中,多半是采用常規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起著絕對的主導作用。然而教師在課堂上常常單純地講解詞匯語法及要點,而忽視了有針對性地傳播介紹那些影響交際的社會文化因素。在意識到文化對于語言教學的作用之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大的方面包括政治、經濟、社會階層、家庭結構、職業特點、上下級關系、社交活動等,小到日常的打招呼、道別、致謝、約會、打電話、吃飯習慣、禁忌語等。那么學生是否了;解俄羅斯的用餐禮儀呢?簡單而言,禮儀是人在社會中的生活行為規范和待人處世準則。禮儀極其重要,缺少禮儀,人與人之間就難以相處。在餐桌上怎樣才能舉止得體呢?不能翹著二郎腿在椅子上搖擺晃動,不能將手肘放在餐桌上,不能將胳膊搭在鄰座的椅背上,更不能坐在桌角,俄羅斯有這樣一句諺語:坐在桌角七年結不了婚。除了上述內容,學生們還需要了解適用每道菜時該如何舉止。在俄羅斯,人們習慣先上沙拉和冷盤。然后上第一道菜湯,湯喝完之后,第二道菜已經上桌,第二道一般是用魚、肉、家禽、野味和蔬菜烹飪的熱菜。最后上桌的是甜點、水果和熱飲。對于不同的菜品必然有相應的禮儀規范。在就餐中男士不能隨便給女士剝香蕉,這表示向對方求愛,當然除自己的女朋友和妻子之外。俄羅斯人喜歡送花,人們作客時常常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送的花須是單數(雙數的花祭祀亡者),因俄羅斯人認為單數吉利,偶數不吉利,還不能是黃色的(黃色表示不忠誠);這一習俗與中國人的正好相反,中國人認為雙數是吉利幸運的數字,好事成雙。黃色在中國古代是帝王之色,象征著王權的高貴和尊嚴。“黃屋”是帝王乘坐的車,“黃榜”是皇帝的文告,“黃袍”是古代帝王的袍服。在中國人眼里,黃色代表富貴,而俄羅斯的文化是深受宗教影響的文化,“羅斯洗禮”將俄羅斯帶如基督教,由于《圣經》中傳說猶大為了30枚銀幣出賣了耶穌,猶大總是穿黃衣,所以黃色便有背叛和邪惡的聯想至于黃色則象征憂傷、離別、背叛和發瘋,所以年輕的情侶或情人間忌諱送如黃色的玫瑰花等黃色物品。在數字方面, 俄羅斯人和其他西方人一樣,忌諱13這個數字,因為在基督教的傳說中,背叛耶穌的猶大正好排13位。他們厭惡666這個數字,因為在圣經中這是魔鬼的代號。而在中國六是大順的意思,中國人在選擇婚禮日、車牌號、手機號等喜歡選六。而俄羅斯人常用7這個數字,認為7象征幸福和成功,有些新婚夫婦在婚禮后乘坐彩車要經過7座橋才心滿意足,由此可見俄羅斯人對7的喜愛程度。如果不了解這些社會文化,就很難與俄羅斯人友好相處,就會失掉俄羅斯人的尊重。
俄語教學不僅僅只是給學生傳授語言知識,給學生傳授其文化知識也是非常必要的,指導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觀賞經典影片,了解俄羅斯的風土人情、交際禮儀等,從而培養文化意識、增強文化修養也是俄語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參考文獻:
[1] 你所不知道的俄羅斯.中國宇航出版社.
[2]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