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明珠
摘 要: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的穩定劑和助推劑,其對于維護國有企業的穩定團結,對于推動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作為國有企業的重要政治資源,黨建工作也是國企市場競爭力的主要構成要素。為了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必須要注重黨建工作成效的提高。本文主要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論述。
關鍵詞: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成效;策略
一、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必要性。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是國企面臨改革現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現實需要。對國有企業來說,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這個時期與以往任何時期都不同,這不僅是一次體制的輪換,還牽涉到利益的調整問題。為了充分應對國有企業在資產結構和人員流動等發生的巨變,必須要發揮黨建工作的政治引導作用,要利用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利用黨建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將企業職工團結在一起,保證國有企業的健康發展。
(二)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是密切黨群關系,是維護企業內部和諧的重要載體。對國有企業來說,其發展關系重大,由于內部機構繁多、人員構成復雜,國有企業必須要有一個平臺對這些繁雜的機構和人員進行統一管理,引導這些人員樹立共同的價值目標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將所有職工團結在黨組織的周圍,讓他們在企業黨組織的帶領下為了企業生產目標和經營目標的實現貢獻自己的力量,才能促進國企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提高國有企業黨建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徑
(一)注重員工理念問題的解決,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國企黨建工作是為了在企業的日常黨建活動中深入貫徹我黨的領導精神,解決企業面臨的思想問題,讓企業在正確思想的指引下健康發展。因此,在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員工的思想情況。國有企業黨組織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也可以通過到崗位走訪的方式,要深入一線實際,深入國企職工群體中。這樣才能充分了解當前員工最關心的問題,了解員工對企業當前發展的看法和建議。同時,國企黨組織要定期公布企業一段時期內的發展目標和愿景,讓國企職工對企業的發展目標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讓他們知道自己所在的企業目前處于一個什么樣的發展階段,接下來要怎么發展。通過這些互動,能夠讓國企黨組織更充分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和理念問題,從而幫助員工解決理念問題,讓員工正確對待國企的發展,正確定位自己在企業中的位置,從而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目標。
(二)注重黨組織自身建設,加強學習。要想確保黨建工作的成效,必須要有一支素質過硬的黨組織隊伍,而這種素質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黨組織所有成員都必須要不斷地進行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強黨組織學習:
(1)加強黨組織的精神學習教育。要定期組織黨組織成員學習我黨艱苦奮斗的優秀傳統,讓他們在工作中自覺傳承我黨的各種優秀傳統,將這種精神發揚下去。還要組織黨組織成員開展黨性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讓他們自覺抵制不良思想、不良作風的侵蝕和影響,讓他們樹立為職工服務、為企業服務的服務精神。(2)加強黨組織的業務學習教育。黨組織成員必須要不斷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必須不斷學習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還要不斷學習新形勢下黨的新理論和新章程,要用現代化的思想指導自身的工作實踐。只有黨組織成員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更好的引導職工進行學習,才更能開展好黨建工作。
(三)講究方式方法,確保黨建工作深入人心。只有在廣大職工信服的前提下開展黨建工作,才能讓廣大職工自覺接受黨組織的安排。而為了讓廣大職工信服,黨建工作的開展必須要講究方式方法。
(1)注重黨建工作的民主化,以民主贏人心。為了讓廣大職工獲得平等的參與黨建工作的權利,必須要注重民主建設,要構建民主化的黨務工作機制,對國企的黨務要堅持公開化、透明化,自覺接受廣大職工的監督。對于一些重大黨務問題,可以采用意見反饋箱的形式,收集廣大職工的意見,也可以采用開展民主大會的形式,讓廣大職工提意見、說看法、表主張,拓寬黨務民主的渠道。(2)注重黨建工作的親民化。黨建工作不應該只是高高在上的黨務工作,要想將國企職工擰成一股繩,黨組織必須要關心職工,要關心職工的實際問題,要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問題。要深入了解職工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需要黨組織出面解決的問題,要義不容辭的出面解決,對需要黨組織提供幫助的問題,也要主動幫助職工解決。此外,在黨建工作中,還要善于利用黨組織領導的人格魅力來開展黨建工作。黨組織領導要有親和力,要拉近和廣大職工的距離,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則,讓職工對黨組織產生親近感。
結語:綜上所述,只有提升國企黨建工作的成效,才能讓黨組織更好的為企業的發展服務,才更能促進企業的和諧和穩定。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國企黨組織必須要加強自身建設,必須要講究工作中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健.新時期深化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2年
[2] 劉學軍.新時期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