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山
摘要:軍校音樂教育是基層連隊文化活動中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是培養優秀軍事人才的重要手段。新時期我國的軍校音樂教育具激發軍人戰斗精神、提高軍人素質和任職能力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存在培育觀念轉變的瓶頸,武警福州指揮學院的音樂教學為我們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提供了研究對象,并促進我們的音樂教育思考。
關鍵詞:新時期 軍校音樂教育 福州指揮學院
自古以來,音樂與戰爭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從精神層面上,可以認為音樂是軍人戰斗過程中的一把特殊的“槍”,它能夠有效地激發愛國精神,激勵軍人的戰斗意志,促使戰爭取得勝利。中國歷史上,“四面楚歌”是我國最早的有關音樂用于戰爭取得勝利的實證。在抗日戰爭時期,大量的革命歌曲不同程度地給戰士以鼓舞和力量。在國外,蘇聯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創作的第七交響曲被視為用音樂鼓舞士氣的典范。在戰爭中,音樂以自身獨特的力量提升著戰斗力,軍樂不僅可以影響士兵的情緒,還可以傳遞命令,軍鼓和軍號等節奏鮮明的樂器同樣也可以激發戰斗力。
一、軍校音樂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音樂教育一直以來都是中外軍事院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軍隊始終重視對軍官的音樂教育,要求軍事院校不斷創新積極轉型,以適應現代化的發展。經濟社會的不段發展與創新,科學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的思維方式更加開放與多維,軍校音樂教育必須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培育具有高度創新意識和高素質的軍事人才。音樂教育對于大學生的素質培育有著共性,能夠抒發個人情感,起到審美熏陶的作用。但就軍校大學生來講,音樂教育又具有其個性,提升軍人素質的同時,能夠有效提升戰斗精神,激發其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感。新時期,隨著軍隊院校的轉型,軍校音樂教育在提高素質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學生未來的任職需要。對于軍人戰斗精神的培育,是積極落實中央軍委做好打贏局部戰爭準備的要求,也是軍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素質教育始終是高校教育的主題,也是軍校教育的主題。新時期的軍校音樂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具有自己獨特的教育功能和作用。
(一) 有效激發和培育軍人戰斗精神
戰斗精神是軍人在戰爭中個人意志、個人信念、必勝信心、戰斗作風、心理素質和紀律觀念等凝聚升華而成的一種內在的力量和戰斗氣質,集中地體現在戰爭中各階級或集團為維護各自信念、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和實現理想抱負的一種特殊的精神品質。戰斗精神作為軍人的職業精神,是軍人素質和覺悟的全面體現。新時期,軍事院校對于軍人戰斗精神的培育,是積極落實黨中央軍委做好打贏局部戰爭準備的要求,也是軍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唱響軍歌來培育戰斗精神,是我軍特有的政治優勢,是對軍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現在的軍校學員來講,基本上屬于90后,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寵愛下,嬌生慣養,做事情看問題比較自我,缺乏獨立性。再加上當代和平安逸的生活環境,作為未來軍官的他們沒有親身體會過戰爭的殘酷,軍人意識有所淡化。切實需要加強對軍校音樂教育的重視,讓學生多學習一些具有革命精神的歌曲,比如《黃河大合唱》、《長征組歌》等,他們都不同程度的激勵著軍人的斗志,更加堅定軍人求勝的信念,并且能夠積極有效的激勵軍人通過鮮明的音樂形象所映射的情感從不同角度審視自己。
(二)有效提升軍人綜合素質
音樂教育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不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對于軍人來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個人素養十分重要,音樂教育特殊的影響力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可比擬的。一名合格的軍官,不僅要掌握必要的軍事技能和軍事素質,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審美情操。軍校音樂教育的熏陶對軍人整體修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從不同角度潛移默化地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激勵他們更加積極向上,有效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以及審美情趣。對于調節“90”后軍人叛逆的心理有很大的幫助,維持了學員的心理健康。荀子也曾說過“音樂能‘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音樂教育在促進學員高尚道德品質形成以及世界觀、人生觀的確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有效提高軍人任職能力
新時期,隨著軍隊院校的轉型,軍校音樂教育在提高素質高度的同時也更加重視學生未來的任職需要。陸文虎在文章中指出:第十五次全軍院校會議確立…………構建任職教育與學歷教育協調發展的新型音樂教學體系,對院校來說,是新課題。①軍人在各個基層任職,處理好更階層的關系有助于工作的順利展開。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樂知識,對開展部隊基層文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基層部隊舉行各種文藝晚會,展開各種歌唱比賽和樂器比賽,基層部隊戰士斗志的激勵都離不開院校音樂課堂所學的知識。做到學以致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是軍事院校培養任職能力的最終目的。
二、武警福州指揮學院的音樂教學基本現狀與主要問題
武警福州指揮學院的學員主要是以部隊基層選拔考試合格學員、高考招生學員、國防生培訓學員、士官學員組成。其音樂教學是以《武警基層文化工作》課程為核心,依托學院的硬件設施為教學平臺進行音樂課程教學,同時圍繞主干課程輻射狀展開的系列章節進行講解。通過章節學習,拓展教學內容寬度,加強教學內容深度,其音樂課程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基層歌詠活動、基層文藝晚會與音樂鑒賞。在此基礎上,針對學員畢業后進入基層部隊任職的實際情況需要,2011至2013學年大力開展第二課堂教學,開設了教歌指揮、板報制作、樂器演奏等課程,并大力展開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員綜合素質的提高,為滿足學員第一任職需要奠定了基礎。學院的第二課堂音樂教育培養模式,是著眼于部隊需要和教育對象自身發展的研究發展起來的。各學員在學習中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了解和掌握必要的音樂培訓知識,是畢業后到部隊任職、把所學知識較快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的重要保證。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社會日益朝著多樣化發展,國際化交流日益加深,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出現,對于正在轉型期的軍校音樂教學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音樂教學思想從傳統走向開放、單一走向多元,另一方面也要積極防范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蝕,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當代的軍校學員基本上屬于90后,思想活躍,個性很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有時甚至有一些叛逆。這就要求軍校的音樂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不同的精神和文化層面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以滿足學生多層次的音樂需求。目前的軍校音樂教育并沒有很好地和素質教育相結合,沒有很好地站在培養高素質復合型的軍事人才的高度,學員戰斗精神沒有得到很好地激發。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嚴謹統一的教學計劃,很多學校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相對落后,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很難激起“90”后學員的積極性。通過調查發現,學員主要是通過課堂老師的教學學習音樂知識的,缺乏音樂實踐。只依賴課堂上短短的幾十分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的教學模式一成不變,教學知識相對比較零碎,缺乏創新,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教學并沒有發揮到最大的效果。課下,雖然開展了一系列音樂活動,在節日時舉辦一些文藝晚會,但是能夠參演的學員也是有限的,大多數學員沒有機會甚至不敢參加少之又少的實踐活動。而且,在活動中,無論是教師組織的還是學員自發組織的活動,缺乏新意,太過專業就會不貼近學員們的生活,他們更多的是喜歡一些有新意或者有音樂特長的學員或老師自編自演的節目,而且參與性很高。近年來,院校雖然添置了電視機、影碟機、廣播音響、各類樂器和多媒體等設備。學員隊、教練團等基層單位通過向用兵單位、共建單位爭取的辦法,使基層的文體器材比以往在數量上明顯增多,檔次明顯提高了,但由于管理不善,維修不到位等問題,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endprint
三、對武警福州指揮學院的音樂教育工作的思考和構想
(一)明確教學目標
新時期的軍校音樂教育是為培養符合軍隊標準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服務的。要牢記自身的教育使命,切實做到以培育學員戰斗精神為主,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具有鮮明的音樂形象、積極向上、有正義感和愛國情懷的歌曲來激勵、感染學員,使其在和平年代越來越具有軍人氣質和意識,面對未來戰爭能夠有強烈的戰斗意識和服務意識。使學員得到全面、協調的發展,成為真正的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高素質復合型的軍人。在繼承老一輩軍人優良傳統的基礎之上,形成新一代軍人獨特的氣質和特色。
(二)更新教學內容,合理設置音樂課程
經過調查發現該校大部分學員認為學校的教學內容比較陳舊和單一,主要是教唱歌曲,無法滿足學員的學習需求,更不用說培育戰斗精神。為了進一步符合新時期軍校音樂教育的要求,要積極更新教學內容,使其更能體現現代化戰爭。要更加突出基礎理論知識的運用以及學員的實踐能力培養。合理的音樂課程設置也有助于實現該目標,在課堂中,不僅要注重加強學員音樂基礎理論的學習和訓練,更要注重軍旅歌曲的教唱,要教會學員科學的發聲演唱方法,鼓勵學員通過親身體驗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關于樂器演奏教學,該校樂器教室主要有鋼琴、電子琴、吉他、快板、二胡、長笛、大鼓等樂器,要盡量使每個學員至少接觸和熟悉一種樂器的演奏,對于有一定樂器基礎的同學,要著重培養,使其演奏水平進一步提高。音樂鑒賞系列課程的開設主要是通過對各類音樂作品的欣賞與分析對軍校學員進行提高性教學的課程。隨著廣大武警官兵文化素質、欣賞品味、精神追求的不斷提高,部隊的業余文化生活也在藝術性、思想性、觀賞性、娛樂性等諸多方面呈現整體提高的趨勢。了解和掌握組織基層文藝晚會的知識和方法,是基層指揮官員提高開展文化工作能力的重要內容。學院成立第二課堂領導小組,制定《第二課堂活動實施原則》,把第二課堂納入任職培訓教學計劃,開設板報設計、曲藝表演、教歌指揮、合唱、器樂等課程,以此實踐活動來保證學員的課堂學習效果,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功能,讓學員領悟音樂的魅力。這些實踐活動,進一步鞏固了課堂所學,同時也增進了學員之間的交流,促進了隊伍的團結,音樂文化滲透到了學員的生活中去,在軍校內形成濃厚的音樂特色教學氛圍。
(三)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
現代音樂教學法的特征主要表現為:注重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發揮學生音樂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強調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以及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②具體來講,可以利用學院的大禮堂以及場地優勢,舉辦節日主題的音樂會、歌詠活動、樂器比賽等,利用校園廣播,開辟“音樂欣賞”園地,適時傳播優秀的音樂知識以及各國音樂文化。利用校園網構建“網上音樂基地”,使廣大學員在課堂教學之外通過網絡欣賞音樂作品,設立交流站進行交流。還可以每年開展基層文體骨干培訓班,培養出一批基層音樂活動骨干學員。把課堂教學內容滲透到實踐課程中,通過參與或負責系列文藝活動,讓他們出創意,搞協同,在活動中找經驗,長知識,得到充分的鍛煉,對表現突出的學員骨干進行獎勵和鼓勵,回到學員中間后,他們的調動力量定會發揮出來,日后任職到基層部隊也一定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水平的高低進一步影響著院校教學水平的高低。在現有師資隊伍的基礎上,要求教師積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教育觀念,以培育戰斗精神為目標,用自身的思想去感染每一位學生。軍校對于一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要求音樂教師不僅應當具有高水平的音樂水平,還要具有相當的軍事素養,這樣更加有利于對軍校學員的培育,才能更加貼近軍校教育。音樂教員不僅要時刻激勵自己不斷提高,學院也應當為教師提供更多的平臺來展現自己,比如說參加各個音樂專業院校的教師培訓;參加專業比賽和演出;加強與其他軍事院校的交流等等。
四、結語
軍隊音樂教育就是通過音樂教育培育高素質復合型的軍事人才。在軍事院校實施音樂教育,是培育軍人戰斗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對于培養軍官具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強烈愛國情懷、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各個軍事院校必須遵循軍隊音樂教育的目標,結合自身現狀,不斷改善教學環境,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加強和創新音樂教學,不斷提高軍校音樂的教育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健設,更好地發揮出音樂教育對軍人戰斗精神的熏陶和激勵作用。
注釋:
①《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②曹理:《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參考文獻:
[1]劉巧云.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川[J].今日科苑,2009,(02).
[2]董麗卿.淺談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J].科教縱橫,2009,(09).
[3]杜蕾.境界在美中升華—淺談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音樂天地,2010,(09).
[4]胡冠男.關于加強軍校音樂教育問題的研究[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09年.
[5]劉承華.中國音樂的神韻[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6]王艷霞.軍校音樂教育功能及教學模式構[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7]陳蓉.關于新時期軍隊文化工作的思考[J].北京: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5,(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