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霞
摘 要:如今,內控制度已經被視為當代一種先進企業內部管理形式所被大部分的全面接納,在當下我國企業的經濟發展中已經承擔著更多的職責,而內控制制度完善程度也將直接影響到執行水平。
關鍵詞:企業內部;問題與對策;內部控制
引言:伴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態勢的不斷快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我國企業的發展也正在面臨著更為嚴峻地競爭。如果要確保自身能在經濟洪流的沖擊之下獲得生存,企業就必然要提升財務部門的管理級別與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財務行為的合法性,是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的重要籌碼。
一、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內涵
第一,內控機制能夠幫助企業決策層更為全面地實現其需要設計的經營路線。內控制度的結構組成是多元化的,其主要由若干的國家政策、企業綱領性的制度以及日常的程序流程所結合而成。企業內控制度最初地形成,旨在幫助企業管理層進行日常經營方針所建立而成。內控制度可說滲透到了企業各個部門中的所有經營活動,只要企業需要展開日常的業務經營行為與管理,就必然需要有與之相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保障。第二,內控制度可以保障部門資產的安全性,防范出現無形的資產遺失。保障部門資產同樣意義上表示對該部門的現金、存款、股票以及債券等資產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展開保護。第三,確保企業業務信息的真實性。對企業的高層而言,如果要完成設想中的企業經營方針與目標,就必要要用到各個層面企業內部報告,第一時間對信息數據資料展開甄別,從而最快地作出判斷。
二、現階段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機制不健全,無法發揮內控功能。當前,有一定數量的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明顯缺失起碼的嚴肅性,所創設而成的所謂制度往往殘缺不堪,無法科學地將企業的實際業務效益與人員管理進行相互融合,導致企業內部控制機制不能夠完整地發揮其應有的功能。更有甚者,還有的一些企業直接將內部控制機制直觀地解釋為是企業規章制度的一種,于是照貓畫虎,出現部門之間職責交叉、崗位重疊的現象十分嚴重,顯得雜亂無章。部分企業因為只看重視野之內的實際業務體現,往往不會著重留意內控機制建設對于企業的影響,因為制度的不健全,也極大地局限了企業應當有的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往往只會采取亡羊補牢式的事后控制,利用極端地懲罰形式對問題進行一次性的解決處理,導致企業內控制度進一步被刻意忽視,無法起到應有地發揮。
(二)內部控制機制管理力度不強。即便明確是世界上最為先進抑或是無懈可擊的制度,都并不能保證能夠取得絕對的效果。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任何制度的執行主體都是人,而人的綜合素質的差異性必然會影響制度的開展。以此類推,盡管我國部分企業已經正在推進內部控制機制,但并未設置專業的人員進行核查,故而,即便我國一些企業的內部控制機制多么健全、完善、先進,但正是由于喪失最為重要的人員執行力,導致無法發揮內控機制在企業管理中的功效[1]。綜合來說,我國內部控制機制的發展相對比較晚,存在基礎薄弱、理念落后、以及管理方式不合理等諸多問題。然而,企業往往只看重業務上的行為展示,卻不看重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從而極大地弱化了企業的監督力度,為企業未來的內部管理買下較大隱患。
(三)內部控制管理人員權責不明確。為了提高企業自身的督查水平,我國一些相對而言比較有遠見企業盡管創設出了一系列的監督控制部門,但由于缺乏專業化的人才,使得在進行權利分配與崗位職責劃分的過程中往往意識模糊,故而無法在企業內部管理階段發揮監察的功能。另外,還有一些基層管理存在顯著地“置身事外”的心態,認為企業的盈利水平和自身的前途發展沒有任何聯系,通常也只會聽從上一級領導的口號,沒有任何主人翁的自主意識。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出現權利區域真空與不清晰,是導致企業內部控制機制無法獲得有效運營的重要因素。
(四)企業決策層對內控制度認知不足。由于我國的經濟狀態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計劃經濟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當中,久而久之一些企業,尤其是一些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普遍有著墨守成規、按部就班的不進取工作作風,缺乏起碼地創新認知。他們往往會認為內控機制只是一些可以大而化之的文件手冊,沒有構建內控制度應當具備的視野與激情。即便部門企業存在一套完整的內控機制,但常常因為管理人員自身無法做到以身作則,缺乏說服力,讓企業職員失去信心,最終內控機制只不過是一紙空文,流于形式。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對策
(一)關注對內控機制管理人員的任用。無論企業內部控制機制最初設計的多么健全、完善、合理,假如沒有合適的專業人才進行執行,同樣無法發揮功能,無異于緣木求魚。我們可以肯定地說,一個企業的用人策略將會直觀地體現這個企業是否具備吸收高素質復合型綜合人才參與到內控機制的工作中來。如果要從根本上禁止會計賬戶安排的不科學、信息的失真狀態,盡可能地激活財務會計的職能,企業管理者則要更加重視關注對內控機制管理人員的人事任用。提高財務會計部門人員的綜合素質,周期性實施技能測評,利用激勵機制對其技能測評結果進行獎懲。
(二)激活審計部門,發揮結合效用。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屬于深化落實內控機制最為基礎也是必不可少地一項措施。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人員的崗位職責皆不盡相同,有的審計人員進行日常的會計賬目檢查,還有的審計人員則判定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合理性。除此之外,審計部門還需要在保證企業有序發展的背景下,盡可能地發揮企業的監事會的作用:對企業財務高級管理層以及董事的經營行為進行監督,一個企業內控部門的管理者應當直接隸屬于企業的最高決策層負責人,不應當受到其他任何部門的干擾,惟其如此,才可以確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使用保持嚴肅性與權威性。為了嚴禁企業內部各個管理部門之間的“一把手”出現職權濫用的行為出現,從而導致內控制機制形同虛設的狀況產生,必要時間企業也可以不定期地邀請我國的行政機構以及第三方事務所對企業內控機制展開評價。評價的內容具體能夠涵蓋:企業領導班子是否確實關注內控機制、企業的產權關系、諸多形式下的內部管理控制形式有無得到高效地切實貫徹以及內審部門是否獨立等[2]。
(三)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首先,企業應當嚴令禁止出現高層管理者交叉任職,造成崗位重疊的現象,一旦企業高管進行交叉任職,必然會出現部門之間的權責概念不清晰,進而導致企業制約水平存在差距。
無論是對資金的行為活動又或是對資產處理等諸多層面上,企業都一定要具備必然的監督觀察。決不能讓企業高管自說自話。其次,企業應當提升審批制度的完善程序,企業的審批制度的完善能極大地避免上述所提及的權責概念不清晰的重大矛盾。每一個企業都必要要認定確認企業業務的授權程序,盡可能地出現越級審批這一類較為低級且嚴重的惡意錯誤。
結束語: 在當前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背景下,企業只有果決地提高自身的內部管理程度,確保其內部控制制度處于穩步運行,才可以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倒,并且借助市場的洪流乘風破浪。一方面,企業可以去借鑒一些發達國外的先進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創設經驗,并且完美地結合我國當前企業的發展邏輯、實際情況以及國家的政策條件,走出一個具有我國現代企業特色的內控機制管理新局面,反復不斷地完善、健全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地建設工作,最終,讓企業能夠有條不紊的進行穩定高速運轉,進一步提升效益空間。
參考文獻:
[1] 蘇芝.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J].中國外資,2011,(22):98-100.
[2] 李玉杰.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1,(17):164-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