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實用主義哲學的傳播與影響

2014-09-21 07:53:48黃啟祥
人民論壇 2014年23期
關鍵詞:傳播影響發展

黃啟祥

【摘要】實用主義是19世紀70年代發端于美國的哲學思潮,興盛于20世紀早期,其思想特征是把知識看成工具,通過考察概念的實際效果來闡明概念的意義,同時也通過觀念的效用來確定觀念的真理性。20世紀初,實用主義傳入中國;“五四”時期,隨著杜威訪華,實用主義在中國風行一時。20世紀50~70年代實用主義在中國多次受到批判,遭到全盤否定。20世紀80年代至今,對實用主義的引介和評論逐漸回歸學術本身,對實用主義著作的翻譯和研究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關鍵詞】實用主義 中國 傳播 影響 發展

【中圖分類號】B712 【文獻標識碼】A

實用主義哲學演化及其主要思想

實用主義哲學發端于19世紀70年代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的“形而上學俱樂部”。通常人們把皮爾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視為實用主義的創始人,但真正在文獻中首先提出這一哲學概念,并把實用主義的原則和方法加以體系化,使之作為一種新的哲學而廣受關注的是詹姆士(William James,1842~1910)。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實用主義的發揚光大者,也是20世紀20年代美國舉足輕重的哲學家。

實用主義并不是美國獨有的哲學,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都有實用主義者,但尤以美國實用主義蔚為大觀,最具代表性。實用主義也是最具美國本土特色的哲學思潮,其精神滲透于美國社會意識形態的各個方面,對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等諸多領域產生了廣泛、深入而持久的影響。因此,一提到實用主義,人們馬上會想到美國哲學。

實用主義是一種強調行動和實踐的哲學。皮爾士在1878年第1期《通俗科學月刊》上發表“怎樣使我們的觀念清晰”一文,把信念與行動之間的聯系發展成為一種確定我們觀念的意義的方法。在他看來,思想的任務在于確立信念即行動的準則,進而促成行為習慣。要使我們關于某一對象的思想達到清楚明白,只須考察它含有什么可能的實際效果,即我們從它那里會得到什么感覺,我們必須做出什么反應。我們對于無論是眼前還是遙遠的效果所具有的概念,就是對于這一對象所具有的全部概念。這就是所謂的皮爾士原理。

如果說皮爾士主要把實用主義看作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詹姆士則把實用主義表述為一種普遍的哲學方法,即通過考察概念的實際效果來解釋概念和解決形而上學爭論的方法。根據詹姆士的觀點,要弄清楚一個思想的意義,我們只需斷定這思想會引起什么行動,這行動就是這思想的唯一意義。這種方法也是一種確定方向的態度。這個態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抽象的原則和范疇、以及假定是必需的東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獲、效果和事實。根據這個方法,如果兩個概念或命題并不導致某種事實上的差異,它們實際上就沒有什么不同。

詹姆士同時把實用主義闡述為一種關于真理的發生學理論。他并不否認真理是對實在的符合,但他批評西方傳統哲學把真理看成觀念與實在之間恒定的靜止的符合關系。他認為真理對實在的符合主要不是摹寫或反映現成的實在,而是真理的有價值的引導作用或者產生有價值的實際效果。真理的“真”實際上是個事件或過程,它的有效性即使之生效的過程。真理作為觀念的一種性質,是就觀念的適用性而言的。詹姆士強調觀念與事實之間的相互影響,真理從事實中發生,又浸入到事實之中而增加事實;這些事實又產生或表現新真理,由此把傳統哲學中心靈與實在之間的靜態“符合”關系變成我們的個別思想與其它種種經驗之間的連續構成。

詹姆士對于“實際效果”和“用處”的表述容易產生歧義。雖然他在為自己的觀點辯護時指出,一個觀念只有在信念上證明本身是善的,并且依據某些明確的、能夠指出的理由也是善的,我們才能稱它是真的,而且應以“長遠的和總體上的”方便來判定一個觀念的真,但是,他有時也說情感、行動、審美和理智等每個方面的滿足和用處都可以決定觀念的真,甚至說只要“絕對”(上帝)能夠給某一類人產生宗教的安慰,它就有那么大價值,起著一種具體作用,它就是真的。

杜威認為實在就是經驗,經驗就是生活,生活即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適應。他把知識看成人類與環境打交道的一種工具,人借助知識改造環境,排除生活的困擾。杜威堅持通過考察概念的實踐效果來闡明概念的意義,認為觀念的效用和價值在于其作用是否成功。在他看來,所有的概念和學說不管怎樣精致和堅實,都必須視為假設,它們都是工具。與其它一切工具一樣,它們的價值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其所造成的效果。杜威似乎沒有完全否認個人因素在判定真理上的作用,但是他強調,所謂的真理即效用,是把認為可行的思想或學說用以貢獻于經驗改造的那種效用;判定觀念的真理性的“效果”或“滿足”包含公眾的和客觀的條件,它不為乍起的念頭或個人的嗜好所左右。他說:“道路的用處不以便利山賊劫掠的程度來測定。它的用處決定于它是否實際盡了道路的功能,是否做了公眾運輸和交通的便利而有效的手段。觀念或假設的效用所以成為那觀念或假設所含真理的尺度也是如此。”①

杜威明確了知識的目的與行動的主體,明確了大眾的福利與真理之間的關系,只有能夠造福大眾的知識才是真理。杜威由此走向他的政治民主主義理想和平民主義教育理念。杜威理想中的民主主義社會追求全體成員的共同利益和社會群體的相互協調。既然造福大眾是探求知識的目的,而造福大眾的最好途徑是讓大眾掌握知識和探求知識,為此就應讓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并通過教育將民主內化為個體的理念和思想。全民教育和民主主義的目的是相互交織和相互依存的。杜威的政治哲學和教育哲學不僅是實用主義在政治領域與教育領域的推廣和應用,也是實用主義不可缺少的有機構成部分,標志著實用主義的發展和完善。

20世紀30年代隨著歐洲分析哲學在美國的逐漸流行,實用主義作為一種哲學日趨式微,但并未完全退出歷史舞臺,而是以邊緣的形式推動著美國思想的發展。就現實層面而言,實用主義在美國始終沒有退場。從實用主義與邏輯實證主義的結合中演化出一些具有實用主義性質的新哲學,像劉易斯(Clarence Irving·Lewis,1883~1964)的概念實用主義,布里奇曼(Percy Bridgman,1882~1961)的操作主義和莫里斯(Charles William Morris,1901~1979)的科學經驗主義。它們被稱為第二代實用主義。70年代后期,美國哲學界對實用主義的興趣開始復蘇,以羅蒂(Richard Rorty,1931~2007)和普特南(Hilary Whitehall Putnam (1926~)為代表的新實用主義者開始崛起,他們通過將實用主義融合于當代分析哲學、科學哲學和歐陸哲學來復興實用主義。endprint

1949年之前實用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1906年張東蓀與藍公武在《教育》雜志創刊號發表合譯的詹姆士的“心理學懸念”,該雜志第二期又刊載張東蓀的文章“真理篇”,介紹詹姆士與英國實用主義哲學家席勒的思想。這是我國介紹實用主義學說的開始。自1912年起蔡元培在文章和演講中多次宣揚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哲學。1913年10月黃炎培在《教育雜志》發表“學校教育采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此后又相繼發表一系列關于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文章,引起知識界的回應和熱議,使得“實用主義”成為時興名詞。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深受杜威影響的蔣夢麟、陶行知、鄭曉滄、胡適等人回國后,杜威的哲學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開來,其中尤以胡適對實用主義的推介最為用力。杜威受邀訪華前夕,為了給他的中國之行預熱,蔣夢麟和胡適等人在不同刊物和場合介紹實用主義。胡適在《新青年》發表“實驗主義”長文,較為系統地評介了美國實用主義,頗受人們關注。《新教育》雜志還出版了“杜威專號”。而自19世紀末以來對于赫晉黎、斯賓塞和達爾文的學說的介紹,亦在一定程度上為實用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做了思想準備。

1919年4月30日杜威到達上海,此后在中國度過兩年兩個月,足跡遍布奉天、山東、廣東等當時中國二十二個省中的十一省,會見了孫中山、梁啟超、蔡元培等眾多社會精英。杜威訪華引起人們非常大的興趣和關注,他所到之處,受到政府當局、教師、學生以及輿論界的熱烈歡迎,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杜威以其《學校和社會》、《民主主義與教育》和《哲學的改造》中的思想為核心,在各地就哲學、教育、社會、政治、道德、邏輯學、心理學、中國現狀、文化傳統乃至“五四”運動等方面的問題作了兩百多次講演。這些演講都被記錄下來,許多報刊爭相譯載。例如《晨報》幾乎刊載了杜威在華全部重要演說的記錄稿。杜威在北京的五種演說被匯編成《杜威五大講演》出版,該書在杜威離華之前印行13版,每版1萬冊以上,隨后又繼續重印。中國知識界對杜威與實用主義學說的巨大熱情以及杜威在當時中國的社會影響,由此可見一斑。胡適曾說:“自從中國與西洋文化接觸以來,沒有一個外國學者在中國思想界的影響有杜威先生這樣大的。”②

實用主義在“五四”時期受到不同思想派別知識分子的青睞。蔡元培在杜威六十歲生日晚宴會上稱杜威的哲學是“西洋新文明的代表”。梁啟超把杜威來華講學與鳩摩羅什來華相提并論,認為“自杜威到中國講演后,唯用主義或實驗主義在我們教育界成為一種時髦學說,不能不說是很好的現象。”“中國人宜以杜威哲學為底,造出一派新的哲學來”③。陳獨秀曾在廣州主持杜威的演講會,他一度認為實用主義可以與唯物史觀并存。④毛澤東在《湘江評論》創刊詞中稱“中國就成功或者將要成功許多方面的改革”,“見于思想方面,為實驗主義”。馮友蘭坦承在他的哲學思想中“先是實用主義占優勢”⑤。賀麟說:“胡適之等所提倡的實用主義,……在‘五四運動后十年支配整個中國思想界。尤其是當時的青年思想,直接間接都受此思想的影響,而所謂新文化運動,更是這個思想的高潮”⑥。20世紀20年代,實用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之外在中國最有影響的西方思潮。杜威來華之后,更多的實用主義著作被譯成中文,除了杜威的《學校與社會》、《平民主義與教育》、《杜威教育哲學》、《哲學之改造》、《經驗與教育》等十幾種之外,還翻譯出版了詹姆士的《實用主義》、《心理學簡編》和選譯自《心理學原理》的《論習慣》、《論情緒》等。

實用主義思潮風行一時。但是隨著新文化運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許多原來歡迎實用主義的知識分子也逐漸轉向馬克思主義。其原因在胡適與李大釗的“問題與主義”論戰中已經初露端倪。當時災難深重的中國固然是遍地問題需要解決,但是更重要的是確定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向和原則,即能夠有效地爭取民族獨立自由、保衛和發展國家的思想綱領和政治綱領,并喚起民眾一起來關注和解決問題。但是杜威以美國社會為基礎而構想的民主主義理想及其漸進的政治改良主義,既不能使中國抵御外來侵略,又不能變革舊的制度,終究不適合中國救亡圖存的需要。以胡適為代表的中國實用主義者片面強調實用主義的方法論意義,忽視實踐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只能與舊制度相沉浮,難以承擔時代提出的歷史使命。

盡管如此,杜威還是在中國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他對科學與民主的宣揚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于“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他的哲學對后來中國的政治、學術、教育等多個方面都有推動作用,其中對教育的促進尤為突出。在杜威的所有思想中,中國知識界對其教育哲學的介紹與應用相對而言最為完整和準確,分歧最少,實踐效果也最為明顯。杜威在中國演講最多的是教育。他認為教育是社會進步和社會改革的基本方式,國民教育與國家強弱必然相關,注重國民教育者,必在強國之列。他說:“他國過去事實,可為中國借鑒者,唯有普及教育一事。”⑦杜威在中國引發了一場教育改革風潮,尤其是他宣揚的民主教育和實業教育,客觀上有助于中國的文化普及,并且啟發了胡適和陶行知大力倡導1922年的教育改革和學制改革。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中國各大學教育專業的教科書。從中小學到各級師范院校,多把實用主義教育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實踐的依據。中國還出現了一批實踐和發展杜威教育思想的教育家,陶行知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不僅洋為中用,而且卓然立新,在運用杜威的“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活”、“從做中學”等教育理論的基礎上,對之進行批評、改造和超越,提出了“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創立并實踐了中國現代教育的新體系和新模式。

1925年以后,實用主義在中國的影響開始減弱。30年代后期,由于杜威否定了由斯大林領導的對托洛茨基案的審判,杜威在蘇聯由一度受到歡迎的“民主和進步的哲學家”變成了“蘇聯人民的兇惡敵人”和“帝國主義的辯護士”。這種評價為中國和其它各國馬克思主義者所接受。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對實用主義的批判

1949年以后,我國曾多次對現代西方思潮展開批判,受到批判的不止實用主義一家,但是對實用主義的批判尤甚,這是因為實用主義被視為中國資產階級唯心論思想中“最主要的一派,也是影響最大的一派”。50年代,我國自上而下發動了一場全國范圍的批判實用主義的運動。批判的目的是為了從學術文化上掃除資產階級思想和帝國主義思想的影響,確立馬克思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的主導地位。胡適被斥為販賣實用主義的文化買辦。中國科學院和作家協會聯合領導成立了七個組,分別對胡適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歷史觀、文學思想等進行全面系統的批判。僅1954和1955年就發表了300多萬字的批判文章,作者來自人文社科的各個領域,許多著名學者像范文瀾、侯外廬、金岳霖、胡繩等都發表了批判文章。陳元暉的《實用主義批判》、李達的《胡適反動思想批判》和《實用主義—帝國主義的御用哲學》、艾思奇的《胡適實用主義批判》、馬特的《實用主義—最腐朽、最反動的主觀唯心主義》、陳鶴琴的《批判杜威反動教育學的哲學基礎》等是這個時期的重要批判著作。在這場批判中,實用主義被簡單地定性為美帝國主義反動派的御用哲學、資產階級反動派用來麻痹人民的革命意識的哲學、反科學的主觀唯心主義、徹頭徹尾的形而上學、與辯證法根本對立的詭辯論、不擇手段地追逐個人或集團私利的市儈哲學、一切反動哲學的集大成者等等。此后在中國發動的多次政治運動中,實用主義都被視為“反動”一方的思想理論基礎。1957年批判“資產階級右派”,實用主義被視為“右派”的理論基礎;1959 年反對黨內的“右傾機會主義”,實用主義成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思想根據;“文化大革命”中實用主義被當作“黨內走資派”的理論來源;林彪叛逃后,實用主義被認為是林彪信奉的哲學;1976年“四人幫”被打倒,實用主義又成了“四人幫”的理論基礎,1978 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批判“四人幫”全面篡改馬克思主義論文集》,就把實用主義說成是林彪、“四人幫”篡黨奪權的理論武器。誰成為政治批判的對象,誰就是實用主義者。哲學、政治、道德、社會等一切領域的錯誤幾乎都可以歸罪于實用主義。對實用主義的這種全盤否定,其影響非常廣泛,其負面作用至今尚未完全消除。endprint

應該指出,對實用主義的批判在理論上并非毫無根據。實用主義尤其是詹姆斯關于真理的一些表述確實存在含混不清和易生歧義之處,而且在當時就受到哲學界的質疑和批評。據皮爾士說,“實用主義”這個詞本身就受到英國人的諷刺和挖苦,皮爾士因此把自己的學說更名為“實效主義”(pragmaticism)。杜威也意識到,當真理被看作一種滿足時,常被誤會為只是情緒的滿足、私人的安適、純個人需要的供應。當真理被理解為效用的時候,它常被認為對于純個人目的的一種效用,或特殊的個人所欲求的一種利益。羅素曾批評詹姆士企圖在懷疑主義的基礎上建造一個信仰的上層建筑,并認為這是近代大部分哲學所具有的一種主觀主義病狂。

對實用主義的這種批判也并非中國所獨有,這是那個時代受日丹諾夫哲學觀影響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的一個比較普遍的態度。日丹諾夫在1947年提出,哲學中黨性原則的斗爭表現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前者代表特定社會中進步階級的要求,后者則代表反動階級的要求,而現代西方哲學代表沒落的資產階級的要求,是應予嚴厲批判的唯心主義。前蘇聯就是這樣否定和批判實用主義的。

盡管對實用主義的批判在客觀上也是傳播實用主義的一種形式,但是總的說來,這些批判大多脫離了杜威和詹姆士等實用主義哲學家的理論實情,背離了學術探討的范疇,許多批判文章缺乏具體分析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并非基于對實用主義的認真研究,而是出于當時政治斗爭的需要,實際上是一種以政治標準取代學術標準,以簡單排斥和否定代替理論辨析和證明,以主觀武斷替代客觀論證的西方思潮批判模式。例如,不加分析地把詹姆士的真理觀表述為“真理就是有用”、“有用就是真理”,并把這種說法當作整個實用主義的真理論,認為這種理論體現了資產階級的貪得無厭、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等極端個人主義的世界觀。

50年代,配合對實用主義的批判,我國翻譯出版了康福斯的《保衛哲學—反對實證主義和實用主義》,哈利·威爾斯的《實用主義:帝國主義的哲學》,林哈爾特的《美國實用主義》,康·梅里維爾的《美國的實用主義》,В.С.佘夫金的《杜威教育學批判》。1964~196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西方學術譯叢”,其中包括詹姆士的《徹底的經驗主義》、杜威的《人的問題》、莫里斯的《開放的自我》、席勒的《人本主義研究》等。1966年之前還出版了杜威的三種著作,即許崇清翻譯的《哲學的改造》,傅統先翻譯的《經驗與自然》和《自由與文化》。唐鉞選譯的詹姆士的《心理學原理》也于1963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外,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西方哲學史組編了《現代美國哲學》,洪謙主編的《西方現代資產階級哲學論著選輯》中選譯了皮爾士、詹姆士和杜威等人的部分著作。1967年至“文革”結束似乎再無翻譯出版實用主義著作。

20世紀80年代至今對實用主義的研究與發展

在傳入中國的現代西方哲學思潮中,實用主義影響最大,引起的非議和批評最多,遭受的誤解也最嚴重。無論是“五四”時期對實用主義的推崇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對實用主義的批判,都有先天的不足,即對實用主義學說的了解在相當程度上還停留在表面,失之于片面,對實用主義的解釋存在簡單化和任意化的傾向,誤解和曲解的成分較多,對實用主義的經典著作缺少準確的解讀和把握。以實用主義在中國的代表人物胡適為例,他對杜威思想的認識就有很大局限。胡適主要關心和了解杜威的實用主義方法、政治思想、社會思想和教育思想,他在這些方面的運用和發揮相對也比較好,但是即使在這些方面他的論述也有許多并不符合杜威的真實思想,而杜威的存在論、邏輯學、科學哲學、美學、宗教哲學和價值論以及杜威的整個哲學體系,胡適并沒有完整系統的把握。新中國成立后對美國實用主義的批判有很多更是偏離了哲學家的本義。

伴隨著改革開放,1979年我國現代西方哲學研究正式恢復,對實用主義的引介與評論也重新出發。1983年劉放桐的《實用主義述評》出版,這部著作體現了過渡時期的思想特點,其對實用主義的批判在述評中構成主要內容,但是在方式上與極“左”時代已大不相同,并含蓄地指出過去對實用主義的批判是無的放矢。1987年劉放桐發表“重新評價實用主義”一文。這是1949年后第一篇比較客觀地評價實用主義的文章。該文以“不能把實用主義歸結為帝國主義反動哲學”、“實用主義不是十足的主觀唯心主義”、“不能把實用主義歸結為市儈哲學”、“不能把實用主義歸結為詭辯論”等標題的形式對長期流行的全盤否定實用主義的評價模式提出全面質疑,引起哲學界共鳴。1988年中國現代外國哲學研究會在成都舉行全國首次“實用主義專題”學術研討會,美國著名實用主義哲學家悉尼·胡克發來賀信。這次會議就如何評價實用主義達成了共識。這篇文章和這次會議成為我國幾十年來對實用主義研究的一個重要轉折。國內哲學界逐漸走出以唯物—唯心、辯證法—形而上學、先進—反動等為框架的西方哲學評價方式,對實用主義的研究開始回歸學術本身。此后,劉放桐又發表了“杜威哲學及其在中國的影響”等文章,闡述實用主義研究對當代中國學術的意義,既有利于更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又有利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有利于促進對各門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

這個時期的實用主義研究獲得了空前發展,學者互訪和學術交流前所未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到美國學習和研究哲學,更多的學者參加有關實用主義的國際學術會議。美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普特南和羅蒂等人也應邀來我國訪問和講學。對以皮爾士、詹姆斯和杜威為代表的古典實用主義的研究不斷得到拓展,第二代美國實用主義者的學說也越來越多地被引介到中國來。1996年9月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在桂林舉行“美國新實用主義”學術討論會,探討美國新實用主義產生的背景、新實用主義的思想特征、古典實用主義與新實用主義的異同,以及新實用主義評價等重要問題。蒯因、羅蒂、普特南等人的學說已成為當代中國哲學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對它們的研究大有后來居上之勢。

有關實用主義的論文、著作和翻譯可謂成果累累,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翻譯方面,從2006年開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由涂紀亮和陳波主編的9卷本的美國實用主義文庫,選譯的內容涉及蒯因之外美國實用主義的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了6卷本的《蒯因著作集》;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實用主義研究叢書,包括《杜威與美國民主》等8本譯自國外的實用主義研究著作;2009年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包括《實用主義哲學》等5部著作的羅蒂自選集。劉放桐主持翻譯的38卷本的《杜威全集》2010年開始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目前已出版了15卷。此外,還出版了許多實用主義譯著,例如:普特南的《理性、真理與歷史》、萬俊人和陳亞軍編選的《詹姆斯集》、蘇珊·哈克主編的《意義、真理與行動—實用主義經典文選》等等。endprint

討論實用主義的著作有數十部,研究論文數以千計。在對具體哲學家的專題研究方面,尚新建的《美國世俗化的宗教與威廉·詹姆斯的徹底經驗主義》是一部力作。該書從詹姆士的宗教關懷入手,透過美國獨特的世俗化宗教氛圍來審視詹姆士的思想,認為詹姆士哲學的核心并非原來人們認為的實用主義真理觀,而是徹底經驗主義。他認為徹底經驗主義是哲學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它不僅破除了西方傳統哲學的心物二元對立,為未來的哲學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而且創造性地闡釋了宗教的性質、意義和目的,以一種新的宗教哲學為美國世俗化宗教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對實用主義的縱向分析方面,涂紀亮的《從古典實用主義到新實用主義:實用主義基本觀念的演變》視角新穎,材料豐富。該書依照歷史順序重點考察了實用主義這一哲學流派的基本觀念的源流與演變,分析了“實在”“經驗”“認識”“真理”“意義”“道德”“科學”“宗教”“社會”和“政治”等基本觀念在不同的實用主義哲學家那里的異同,比較清晰地呈現了這些基本觀念一百多年來的發展線索。在實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方面,劉放桐的“杜威哲學的現代意義”等文章以西方哲學的現代變革與馬克思的哲學變革為背景,通過重新理解杜威等人的實用主義哲學理論以及實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關系,認為以杜威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思潮不僅適應了,而且在一定意義上引領了這一轉型的潮流,杜威的哲學改造與馬克思的哲學變革殊途同歸。在實用主義與中國思想的對話方面、尤其是實用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方面,顧洪亮的《實用主義的誤讀—杜威哲學對中國現代哲學的影響》以“五四”時期杜威來華講學及其思想傳播為背景,以經驗論、知行之辯、實用主義方法、個人與社會之辯、民主主義、平民教育等為主題,發掘出一些被埋沒的、被壓抑的或被忘卻的聲音,比較詳實深入地探討了杜威哲學對現代中國學術影響的多面性和復雜性。

【注釋】

①杜威:《哲學的改造》,許崇清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85頁。

②《胡適學術文集·哲學與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第50頁。

③梁啟超:“顏李學派與現代教育思潮”,《東方雜志》第21卷第2號,1924年1月。

④“本志宣言”,《新青年》第7卷第1號, 1919 年12月。

⑤馮友蘭:《三松堂全集》(第一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96頁。

⑥賀麟:《五十年來的中國哲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第63頁。

⑦杜威:“教育與國家之關系”,載袁剛、孫家祥、任丙強主編:《民治主義與現代社會—杜威在華講演集》,第403頁。

⑧[美]哈利·威爾斯:《實用主義:帝國主義的哲學》,葛力等譯,北京:三聯書店,1955年,第223頁。

責編 / 王坤娜endprint

猜你喜歡
傳播影響發展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當代傳播視野下的昆曲現象
戲劇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1:16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傳播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中國記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6:20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国产白浆在线| 无码aaa视频|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精品xxx|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久久91精品牛牛|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91亚瑟视频|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欧美日韩91|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男女猛烈无遮挡午夜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日韩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秋霞国产在线|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九色91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77777| 亚洲高清资源|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狠狠久久综合伊人不卡|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色综合日本|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国产精品浪潮Av|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深田咏美| 黄色一及毛片|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 国产你懂得| 台湾AV国片精品女同性|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国产成人综合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夜夜拍夜夜爽|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