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多藝
摘要:在聲樂演唱和教學中,藝術歌曲的藝術表現和演唱處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關系到演唱者是否會唱歌,是否真正能把歌詞和音樂緊密聯系起來。對于聲樂教學來說,對學生演唱中外藝術歌曲進行哪些訓練和要求。本文將對聲樂教學與學習中,如何演繹藝術歌曲作出簡要的論述和分析。
關鍵詞:聲樂演唱 藝術歌曲 藝術表現 演唱處理 聲樂教學
目前在聲樂的教學和演唱中,一些專業院校的學生比較重視學習演唱歌劇選段卻忽視了對藝術歌曲的演唱研究。一些學生認為演繹歌劇詠嘆調才能表現自己的實力,覺得演繹藝術歌曲好像比歌劇詠嘆調容易得多。這是存在于初中級聲樂學習中的一種謬論。藝術歌曲是聲樂學習中非常重要、普遍的一種演唱類型。藝術歌曲具有幾項特色,詩與樂的高度結合,鋼琴伴奏為主的獨唱,而當代藝術歌曲的伴奏編曲形式更加豐富,如采用交響樂隊、電聲樂隊、民族管弦樂隊等。歌曲結構精妙,內容豐富,是藝術價值很高的濃縮性藝術小品,所以還需要演唱者具備較高的演唱技巧與藝術修養。如果沒有這些能力就很難駕馭。藝術歌曲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盛行的一種抒情歌曲通稱,是一種高度集中的藝術結晶。傳統藝術歌曲的歌詞多采用詩詞,而現代的歌詞材料更多樣性,伴奏都占主要地位,著重表達人的內心世界,歌曲的曲調表現力強,作曲技巧和表現手法比較復雜。自從歐洲音樂傳入后,中國開始涌現出大量優秀的作曲家創作出大批的藝術歌曲,大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以詩歌為題材的,另一種是以現實為題材的。在聲樂教學和學習中加強對藝術歌曲的熏陶尤為重要,提高演唱處理和藝術表現等方面的認識,對提高演唱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簡要探索怎么去演繹中外藝術歌曲。
一、駕馭藝術歌曲的必備條件
(一)了解歌曲創作背景
很多學生練習一首歌曲的時候,不是先分析創作背景和作者意圖,而是直接去唱旋律。機械地唱出歌詞卻不知道作者到底在表達什么,這首歌曲到底有什么樣的表現風格,要用怎么樣的方式去表達才可以使歌曲藝術表現更豐富更具體,要怎么樣歌唱才是對歌曲完美的處理呢,這些都是必須考究的。看到一首歌曲時應先了解作者的最初意圖,要知道歌曲的創作背景和表現風格,然后合理分析出作者是要通過這首歌曲來體現自己什么樣的心情和情感。通常一首作品總是能充分表現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如一首歌曲情緒是惆悵還是喜悅,是對未來生活的憧憬還是對現實人生的不滿等等。
例如:《漁光曲》的曲作者任光和聶耳、冼星海是同一時期的革命音樂家,他們生活在一個民族危難、國家動蕩的年代,這個時期作品大多反映人民生活艱難困苦和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這首歌曲創作于1934年,是九·一八事變以后寫的作品,成為同名影片插曲,反映了30年代我國漁民生活的艱辛和悲苦,也側面反映了我國底層人民的生活,歌曲的藝術力量在當時產生了轟動的效應。當時反映人民生活和無產階級斗爭的歌曲還有很多,如聶耳作曲的《鐵蹄下的歌女》、《梅娘曲》,冼星海作曲的《黃河怨》等等,這些歌曲現實描述了當時國家飄搖動蕩的狀態和中國人民苦難生活。也同時反映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不滿的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高尚情操。
在了解了音樂作品和作者的大致背景后,就基本能掌握這首歌曲的情感表達方向和情緒處理方法了。
(二)熟讀歌詞,把握歌唱語言
在聲樂作品中,語言是至關重要的,它與音樂緊密聯系,缺一不可,這是歌唱藝術區別于其他藝術的最顯著特征。聲樂是通過語言來表達歌曲主旨的,語言則是歌曲的心臟和靈魂。無論中國作品還是外國作品,學生都需要先朗讀歌詞,了解意思,才能更好掌握歌曲的抑揚頓挫,起伏轉折,強弱對比,情緒走向,了解歌曲所表達的意境,語法特點等問題。中國自古要求歌唱時候字正腔圓,而外國語的歌詞也要求讀音準確,吐字清晰,歌詞連貫。只有熟悉了歌詞,演唱者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在藝術表現和處理上。
例如:舒伯特的《搖籃曲》中文唱詞中“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歌唱者就不能硬生生地唱“睡吧睡吧”,一定要唱出母親柔美細膩的情感和搖籃搖動時的韻律。“媽媽的雙手輕輕搖著你”,演唱者腦海里要立刻浮現出一位母親輕輕地溫柔地搖著搖籃的情景,此時要做到自己就是那個母親。母愛的聲音是柔和具有美感的,演唱者絕不能用十分強硬的音色去唱,聲音一定要有強弱對比。“輕輕搖著你”,這句就是柔和的減弱趨勢。而整首歌曲的強弱對比并不太明顯,整曲都比較柔和抒情,歌曲為行板,歌唱速度每分鐘66拍,稍慢而含有優雅的情緒。這樣才能演繹好一位溫柔慈祥的母親。
(三)分析樂譜
節奏是歌曲的骨架,旋律是歌曲的肉身。只有很好把握歌曲節奏和旋律,然后對曲式進行簡要分析,演唱者才能更輕松演繹歌曲。因此,演唱者必須注意各種節拍類型的特點,把握各種節奏型,還要注意從低潮到高潮的起伏轉折旋律線,同時要注意調性變化與情緒轉折的關系。
例如:歌曲《我愛這土地》,這是一首慷慨激昂富有幻想又十分深沉的愛國歌曲,這是我國著名現代詩人艾青寫的一首同名詩歌,我國當代樂壇著名作曲家陸在易為之譜曲寫了這首非常優秀的藝術歌曲。詩歌寫于1938年11月17日,此時我國正處于緊張的八年抗日戰爭中,國家動蕩社會不安的年間,人民大眾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作者把“土地”寓意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作者對祖國的熱愛,是作者作品中詠唱不盡的旋律。“假如我是一只鳥”,以這樣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假設開頭,是全詩的一個經典特色。“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是一只受盡磨難摧殘的鳥,它是用生命在歌唱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是在烽煙四起、國家危難的時刻,一只看似十分渺小的鳥也要奮力抗爭,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不屈不撓的聲音。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被暴風雨所打擊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悲憤的河流”,這兩句采用情緒高漲稍快的速度,并且演唱聲音漸強高亢,到達一定高潮。其中“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作者意圖象征著正在遭受日寇侵略的國土,而“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中悲憤的河流,象征著人民大眾郁積已久憤怒激動的情緒。“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激怒的風”象征著人民大眾被激怒的無比憤慨的情緒,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積壓出的強烈不滿。“和那來自林間溫柔的黎明”這兩句開始速度漸慢下來并且演唱聲音減弱,這樣處理能有效的反襯詞作者的情緒轉變,預示著看到了中國人民為祖國獨立民族解放事業創造出無限曙光和美好未來。如果這四句都唱的一樣的速度和強弱,沒有任何對比,那讓聽眾感受不到作者的心聲,如果產生對比,從情緒高漲漸快聲音高亢強烈到達高潮再漸漸緩慢聲音柔和減弱,讓聽眾在欣賞之中猶如看到一幅畫,更加生動形象。這樣處理不但慷慨激昂富有幻想又十分深沉的情緒沒有改變,反而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所以要從對比中找出旋律線條。在第二段的開始用的是變調處理,從歌曲本身的降G大調變為A大調,然后又回到降G大調,這樣的處理其實也是為了和第一段開頭幾句作出情緒上的對比,第一段剛開始的情緒是縱情歌唱并且十分沉重的,而第二段開頭是富有幻想性的美好情緒,好似看到未來美好的曙光。詩中作者寫著自己眼中常含淚水,是為什么呢,充分表達了作者看到瘡痍滿目的祖國而產生痛苦的情感。歌曲最后一句唱出了原因,這是由于對祖國愛的炙熱愛的深沉。這些充分表達了作者目睹民族危機,國家動蕩,人民生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這些現狀,愈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心中的痛苦也愈加強烈。所以這首歌曲的情感處理和聲音控制非常重要,演唱者一定要從作者寫詩歌的背景中找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在熟悉旋律中找到最佳演繹方式。
又如:勃拉姆斯《搖籃曲》和卡奇尼的《阿瑪麗莉》,雖然它們沒有非常明顯的高潮標志,但不等于沒有高潮。這些作品,往往在較為含蓄的旋律下,隱藏著情感的高潮。其中第一首最后一句“愿你夢見天堂”,還有第二首中最后幾句的“阿瑪麗莉”,這些都是作品情感的高潮,都是作曲家精心設計的,它既是作曲的重點,也是情感表達最強烈的需求。需要演唱者很好把握。
二、從歌曲“二度創作”深入分析歌曲
“二度創作”是演唱者對藝術歌曲進行深度加工,將歌唱技巧和藝術表現相結合。
(一)掌握歌曲的不同風格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音樂風格和不同的民族音樂調性。例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具有濃郁新疆風格,而《山丹丹花開紅艷艷》具有明顯的陜北風味,但兩首歌曲都是用民族調式寫成的。相比外國藝術歌曲如《鱒魚》、《乘著歌聲翅膀》就是根據大小調寫成的,而又如《西班牙女郎》、《吉卜賽女郎之歌》、《我的太陽》、《喀秋莎》有明顯的異域風格。所以演唱中外藝術歌曲不能用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來演繹,一定要根據整體情況來把握歌曲。
(二)加入專業的聲樂技巧
演唱者的聲樂技巧對中外藝術歌曲的把握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聲樂技巧去完成作品,那他更別說其他藝術表現。
首先,氣息非常重要。對于氣勢如虹情感悠長的歌曲必須具有良好的功底,而氣息恰好體現了功底。例如:《藍色愛情海》屬于抒情性很強的歌曲,但是要求歌唱者具有很好的氣息,特別是最后一句“永不分開”,必須用氣息支撐住才能完成的更好。所以演唱者要培養自己良好的歌唱功底,才能使歌曲更完整。
其次,要注意發聲狀態。做到身體積極激動起來,胸腔,鼻腔,頭腔的共鳴做到位。有些學生不喜歡張開嘴唱歌,特別是學習初期,那樣口腔根本沒有達到良好的歌唱狀態,那又怎么可能3腔共鳴到位呢,聲音不可能優美動聽,更容易產生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的現象。
最后,要說到聲音的把握。現在聲樂歌唱中,根據歌曲不同,唱法不同,會有不同的音色和發聲位置。但是在藝術歌曲中,要求根據地區性、民族性和作曲家期望演唱,普遍的要求歌唱時狀態要統一,咬字要清晰,不能上下波動,不能前后混亂,這就又跟歌唱中的混聲唱法聯系起來了,當然并不是所有歌曲都適用于混聲唱法。我啟蒙聲樂老師曾告訴我,無論演唱哪個聲部,無論節奏的變化快慢,不要有痕跡感,不要產生明顯換聲點,不要讓聲音突兀,頭腔共鳴、鼻腔共鳴和胸腔共鳴結合的密切。漸漸的音域拓寬,嗓音持久,練就一把好嗓子。還要注意根據作品調節音色,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音色也大不相同。歌曲中的一些作曲技法難點,如各種裝飾音、各種復雜節奏,都需要演唱者有一定的技術去把握清楚。聲樂就是個非常微妙的藝術,不是一兩句話就能總結的,需要大家用心去體會,用刻苦練習去感受。各種唱法和各種作品又有針對性不同的聲音的要求。只要演唱者保持一個良好心態,并且運用好氣息和身體的協調性,有一定的歌唱能力和情感掌控能力,那么在演唱藝術歌曲時候就具備了基本的條件。掌握了歌唱技巧容易駕馭聲音的表現能力,從而自如的地進行藝術情感表現。
(三)演唱者的學習背景、自身修養、文化內涵對歌唱表現的影響
多個演唱者唱出來的同一首作品不可能是一樣的。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者。學習聲樂專業的人更應該在對歌曲整體有一定把握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見解,你可以去欣賞原唱的歌曲音頻資料,但你不能完全去模仿別人。歌唱家之所以成為大家,就是因為他們已經脫離了教什么唱什么,機械的學習階段,他們只要演唱一首歌曲,就會全身心投入在藝術作品中,通過作曲家創作藝術歌曲的藝術結晶的表達和自己的人生積累與自身感受去充分發揮作品,每個歌唱家都有自己的演唱風格,藝術演唱風格是歌唱家以及演唱者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是衡量藝術作品在藝術上的成敗、優劣的重要標準和尺度。演唱者加入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充分融入到藝術作品里,這樣才能使演唱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和最佳境界。
三、結語
每個演唱者對此都有不同的方式和見解,這跟每個人的審美情趣還有聲樂技巧、領悟能力等方面有密切關系。作為從事聲樂教學的一名老師,更要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不能只重視歌唱技巧教學忘記歌曲的藝術表達的培養,也不能只注意藝術表達教學而忽視歌唱技巧培養的前提。這兩者密不可分。一首中外藝術作品只有同時融入藝術表現和歌唱技巧處理,才能更好地演繹藝術歌曲。
參考文獻:
[1]毛慧.藝術歌曲在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意義[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天籟),2001,(02).
[2]羅依琪.聲樂藝術與實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3]柳良.音樂之旅[M].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