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霽娓
摘要:本文主要對聲樂演唱中的心理緊張的因素作為一個論題進行論述,在當今社會,學習聲樂的人更注重的是在聲樂技巧方面的學習,而忽視了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心理問題。本文通過對演唱者產生緊張感這一現象的分析,希望能夠提醒演唱者,盡早解決這一心理緊張的現狀,將演唱者的專業素養提升到新的高度。
關鍵詞:聲樂演唱 心理緊張
作為一名學習聲樂演唱的學生,我們總是把演唱技巧擺放在第一位,倘若我們跟一位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老師努力學習,我們終將掌握它。但是,僅掌握歌唱技巧,并不等于說是一名好的聲樂表演者。很多人在面向眾人表演時,總會發揮不出臺下的水準,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心理緊張進行簡要分析說明:
一、基本功不過硬
當下,很多自身喜愛演唱,利用空閑時間演唱一些作品的業余愛好者很多,他們在聲樂演唱方面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學習,所以在演唱的時候并不會因為自身的演唱基本功不夠扎實而在心理上產生緊張感。而對于專業學習聲樂演唱的人來說,就會很注重基本功的訓練,演唱者會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扎實自身的基本功,拓寬音域,提高歌唱能力。反之,則會在臺前手忙腳亂、顧此失彼,造成心理緊張,甚至出現中斷演唱的情況。
二、對作品理解不深刻
(一)對作品內涵的不理解
很多聲樂學習者會認為對于演唱一首作品,只要把基本功學扎實了,自然就能唱好。但殊不知在演唱作品的時候,除了扎實的基本功,一定要對作品有一個詳細的了解。在正規音樂院校本科四年的學習過程中,學校總會安排一些有助于表演者更好理解作品的學科,比如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等等。這正時在培養其在一個宏觀的視野下,看到一首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如何,當時的作曲家在創作這首作品的時候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寫作,要表達出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等等,促使演唱者在演唱的時候能夠很深入的去理解作品的真正內涵,從而演唱出作品中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減少空洞、“不知所云”的狀況出現。
(二)沒有認識到作品的難度
我們在學習聲樂的時候,老師們總是說,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作品。一首作品是否適合自己,主要是看作品的音域、音高、旋律走向以及表達情感。音域、音高和旋律走向可以讓自己確定自己的嗓音條件是否適合唱這首曲子,如果是一首很娟秀很細膩的曲子,那就適合小號嗓子來演唱,音域偏高一些,而一首很粗獷、沉重的曲子,那肯定是大號嗓子來進行演唱,音域也相對會低沉一些。而在作品的表達內容和情感上來看,一首描繪山間小溪或者描繪女人對男人的一種綿綿不絕的愛情時,一般比較適合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娟秀的女孩來演唱,而要表達例如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那種比較堅強的女子形象或者表達一種要報效祖國的決心,為國爭光的動力,則要選相對來說比較有氣勢的女生來演唱。此外,看一首作品,作品里面花腔用的比較多,震音比較多,難度會相對來說要大一些,那么在選擇作品的時候,演唱者就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對曲子進行一定的篩選工作。如果選擇了一個比較難的曲子,自己的實力駕馭不了,或者說自己的嗓子根本唱不了所選擇的曲子,那么上臺演唱的時候,心理面一定會有一定的顧慮,從而造成心理緊張。
(三)缺乏舞臺經驗和藝術實踐
我們學習聲樂表演專業的同學,一定會有這樣的體會,平時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多上臺鍛煉,或者多在人多的地方展現自己,這樣才能鍛煉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如果缺乏在舞臺上演出的經驗,或者一些社會上、學校里的藝術實踐,慢慢的,再讓演唱者去演唱會在心理上開始緊張,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1.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時候,演唱者在登臺演唱的時候,不能夠把全身心的注意力放到如何把一首曲子詮釋完美,而是在想一些無關緊要的對象,比如說在演唱的時候,會分神想“臺下觀眾怎么樣評價我這次演唱”、“評委們會不會認為我這里應該再唱的帶一些表情”、“我今天的禮服穿得和自己選擇的歌曲以及要表現的形象能不能吻合”等等,這樣就會導致在演唱的時候,注意力根本不能夠集中在這首歌曲的演唱中,該表達感情的地方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而忽略掉,該體現風格的地方又會在分神的時候表現的比較呆板。
2.自信心缺乏
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有很多機會登臺表演,慢慢的我們開始適應了沒有很多人注視的平常生活,當突然有一天我們又要面對現場、面對觀眾的時候,我們在偌大的舞臺燈光下,在眾多的觀眾的注視下,我們開始不再適應,產生很強烈的恐懼心理。例如會出現,臉發燙,演唱的時候聲音氣息也不平穩,很害怕聽眾們對自己唱的歌曲有一個不好的評價等等,對自己的整體個人在聲樂演唱方面的基本素質開始產生質疑,不再有任何自信,總是有很多的擔心。這樣,在舞臺上,會表現得唯唯諾諾,不會讓觀眾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沒有落落大方的表現,出現怯場的情況,臉頰通紅冒虛汗,從而導致走音等等一系列心理因素造成的緊張。
聲樂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演唱者即要有知識性、技術性同時還要兼備實踐和藝術性。同時,心理的調整在聲樂學習和實踐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當然,我們不能本末倒置,光強調學生在聲樂方面的心理調整而忽視了對最根本的聲樂技巧的學習,而是在學習聲樂技巧的前提下加強對心理因素的調整,兩者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提高聲樂演唱者最終在舞臺上的整體狀態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