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郭培
摘 要: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的結合正使人們的生活和社會的發展發生深度的變革,傳統的商業銀行首先受到沖擊和挑戰,金融脫媒加劇,客戶和資金被撬走,小額貸款業務受擠壓等等問題逐漸凸現。把握時機、順勢而為、加速轉型是銀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目前,銀行業要以攻為守,布局自己的互聯網金融戰略,積極拓展電子渠道,不斷加強產品創新,大力發展供應鏈融資項目,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互聯網時代銀行業的新輝煌。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小額貸款
一、互聯網金融時代的現狀
目前,國內金融業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正處于跳躍式發展階段。國外銀行從傳統銀行發展到互聯網金融時代,一般都經歷了銀行辦公自動化階段、內部網絡電子銀行階段和網上銀行階段。我國基本上沒有經歷前兩個階段,幾乎一開始就進入了動態、交互式信息檢索階段,并且在這一階段停留的時間也較短,很快就進入了在線融資和理財階段。互聯網金融企業不斷推出創新性金融理財產品,分流銀行存款,涉足小微貸款等銀行核心業務領域,逐步打破傳統商業銀行在金融領域的壟斷,擠占金融行業利潤,國內金融版圖競爭愈演愈烈。
二、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并以運營成本低、不受時空限制、網絡受眾廣的巨大優勢,向商業銀行發起了猛烈的沖擊,給傳統商業銀行帶來了強烈的危機感。
1.金融脫媒加劇,銀行資金流失愈演愈烈。
互聯網金融公司促使金融體系覆蓋更多大眾,提高了資金的配置效率,繞過傳統銀行業為資金的供需雙方提供了更加高效、成本低廉的融通資金平臺,同時也導致了銀行客戶源的流失和資金的外流。以阿里集團為例,從2008年5月開始,該集團推出“網商融資平臺”,截至2012年6月末,阿里小貸累計為超過12.9萬家小微企業提供總計260億元的融資服務,日均貸款近10000筆;2012年8月,平安、騰訊、阿里巴巴“三馬”合資成立互聯網金融公司,開展包括保險業務在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銷售,進行跨界大合作;2013年6月13日余額寶成立,當年累計申購金額4294億元,累計申購筆數1.4億筆,累計贖回金額2443億元,累計贖回筆數2.5億筆,截至2013年底,余額為1853億元,客戶數達到4303萬。從實體的影子銀行到網絡金融公司的崛起,從網絡“寶寶”軍團理財產品到P2P網絡借貸平臺,銀行的資金被多次截流,銀行的傳統核心業務被慢慢侵占,銀行的根基客戶和存款的流失問題愈加凸顯。
2.互聯網金融倒逼傳統銀行轉型。
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強勢攻擊,傳統銀行如受當頭棒喝,驚醒的銀行業面臨著轉型、創新、不斷變革的歷史使命。首先,要摒棄過去重視高端客戶的單邊策略,將“二八定律”和“長尾理論”有機結合,通過不同的服務模式和服務策略發展好全量客戶維護,深耕客戶關系,夯實客戶基礎。第二,大力發展線上業務,包括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和微信銀行,以更快的速度實現客戶群體電子渠道的拓展和覆蓋。第三,適應市場需求,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提高客戶投資渠道和收益率,為客戶提供咨詢和融資服務,發展豐富全面的產品體系,滿足市場需求。
3.銀行尋求跨業合作,支持三農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零售業和網絡行業巨頭紛紛跨業經營進入金融領域,作為傳統商業銀行也可反其道而行之,加強與此類公司的合作,強強聯手,跨業構建利益聯盟,發揮各自強項,服務實體經濟,共創未來。
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公司以支持小微企業和小額貸款作為普惠金融的出發點搶得先機,那么傳統商業銀行應抓住我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跨越式發展的歷史機遇積極搶抓“惠農金融”,以支持三農發展為契機,迎頭而上,做大惠農金融蛋糕。
三、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銀行的競爭策略
互聯網金融時代已經來臨,綜合當前的競爭形勢以及客戶的投資心理進行分析,研究銀行的發展策略,一是要加快金融新產品的創新,推出新型的理財產品滿足個人客戶的胃口;二是要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發展供應鏈項目融資,打通資金鏈條,是發展的趨勢;三是大力推廣電子銀行,占領網絡和手機渠道,同時不斷提升服務內涵,提高客戶忠誠度,多措并舉,以穩固客戶基礎,實踐新時期銀行業的科學發展之路。
1.以攻為守,加快理財產品創新。
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高調推出余額增值服務——“余額寶”。據新華社報道,截至2014年2月底,余額寶客戶數已突破8100萬戶,資產規模估計在人民幣5000億元。擁有閑散資金的大眾客戶群體更傾向于把錢款投向機動靈活并且收益比銀行更高的網絡金融理財產品。馬云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那句話“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也加快了利率市場化的步伐,銀行的存貸款息差收益空間進一步壓縮,對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營能力和定價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型商業銀行存款驟降,資金的不穩定性加強。為了反擊網絡金融的“余額寶”類產品,防止存款大幅流失,尋求新的競爭平衡,銀行應順應趨勢,積極建立自己品牌的網絡理財產品、代理業務等等,不斷進行創新。有一些銀行已經推出了自己的高收益理財產品,如交行推出“快溢通”,工行推出“天天益”,進行自我變革,為客戶提供多種類、多層次的收益水平的產品,滿足不同客戶的資產配置需求,以吸引更多存款資源。
2.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供應鏈項目融資。
在互聯網與傳統金融業的結合下大力發展供應鏈融資,將更好的發揮“普惠金融”的特性,能更加便利的向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融資便利,更多的將金融資源投向實體經濟。供應鏈融資不同于傳統的銀行融資產品,其創新點是在供應鏈中找出一個大的核心企業,以核心企業為抓手,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經營企業進行產品設計,將資金不但注入核心企業,更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鏈接中小企業,解決配套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同時將銀行信用與上、下游企業相結合,增強其商業信用,促進配套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起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從而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實現供應鏈、資金鏈的雙贏。這種大型供應鏈項目融資業務突破了商業銀行傳統的評級授信模式,切實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穩定和加速資金流的運轉,必將推動實體經濟煥發新的活力。
3.發展電子銀行,占領網絡金融渠道,打造商業銀行自己的網絡商城。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使得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為中國的銀行業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得到迅速的發展,也將促進我國金融業蓬勃發展。商業銀行應與時俱進,迅速擴充、調整渠道結構,加大客戶交易由柜面服務渠道向電子渠道遷移的力度,將銀行主要業務如存款業務、貸款業務、理財業務等全部復制到網絡渠道,充分發揮電子銀行產品方便快捷、標準化和交易成本相對低廉的優勢,占領網絡金融渠道。
同時,商業銀行要加快跨業競爭的步伐,利用自身的網絡渠道和客戶資源,進軍商務領域,打造自己的網絡商城,促進網絡上商業的發展,發展網上融資和項目合作,積極布局互聯網金融,開創新的利潤空間。
4.提升服務內涵,利用物理網點優勢和客戶經理團隊優勢提升客戶粘性。
物理網點和客戶經理團隊是商業銀行的基礎渠道,在與阿里和騰訊等互聯網金融對手的競爭中更應充分發揮已有渠道的優勢,通過高素質的專業團隊和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和豐富多彩的增值服務如理財沙龍、理財診斷、金融投資講堂等活動,不斷提升服務內涵,加強客戶體驗。在實際營銷工作中,要重視全量客戶維護,對客戶進行細分和精細管理,并實施有針對性的動態跟蹤服務,及時捕捉營銷機會,實現客戶效益的最大化。踏踏實實的做好客戶維護,將理財服務做出品牌,再配合傳統商業銀行私密化的嚴格管理,自然就會產生理財客源的滾雪球效應,傳統商業銀行將隨著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跨入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邱峰.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沖擊和挑戰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4-50.
作者簡介:王娟(1984- ),女,漢族,河北邢臺,講師,管理學碩士,單位:邢臺學院,研究方向:區域經濟;郭培(1984- ),女,漢族,河北邢臺,中級經濟師,管理學碩士,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邢臺分行,研究方向:區域經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