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梅
【摘要】 正確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保證企業的安全經營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內容。我國傳統償債能力分析從假設前提、分析方法、資金來源以及分析指標等諸多方面都顯示出一定的缺陷。文章從企業實際以及償債能力指標的內涵出發,深入剖析問題,進而提出修正償債能力分析指標的方法,完善分析工作,使企業償債能力分析的工作更加科學可靠。
【關鍵詞】 償債能力; 局限性; 改進建議
中圖分類號:F27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21-0105-02
一、企業償債能力的定義及作用
償債能力分析是財務分析的一個重要方面。企業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到期債務(本息)的能力,包括長期償債能力及短期償債能力。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現代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合理融資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杠桿效應,實現利潤最大化,但是債務償還通常要動用企業的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有時甚至會動用能變現的資產來清償到期的借款利息與本金,有可能會加大企業的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因此深入分析企業償債能力,是企業預測風險、保護自身利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企業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一)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及時足額償還的保證程度。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比率。
1.流動比率,是用來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經常用到的指標,它表明企業每一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保證。一般情況下,流動比率的比值越大,說明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但該比率過高說明企業閑置資金過多,必然造成企業機會成本增加和獲利能力的降低。流動比率一般2:1最為合適。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2.速動比率,也可以叫酸性測驗比率,是由流動比率補充、修正而來的。在計算該指標時,將存貨、待攤費用等變現能力較弱的資產從流動資產中剔除,這一比率是基于存貨難以兌現成現金的假設前提下出現的,因為存貨本身存在銷售以及壓價的風險,而速動資產可立即用于償還債務。一般認為速動比率為1時是最安全的。
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待攤費用)÷流動負債×100%
3.現金比率,一般來說在20%~30%之間為好,但是也不能認為這項指標越高越好。因為該項指標太高也可能是企業擁有大量的能盈利的現金和銀行存款所導致的,說明資產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會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流動負債×100%
(二)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長期償債能力指的是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它反映的是企業償還本金以及支付利息的能力,長期償債能力和企業的經營效益以及資金結構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以及已獲利息倍數。
1.資產負債率,指的是企業的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它表明企業總資產中有多少是通過借債來籌資的。從經營的角度看,資產負責率越低,說明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但運用外部資金的能力越差;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的財務杠桿作用越大,財務風險也越大。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數÷資產總額)×100%
2.產權比率,也可以叫做凈資產負債率,是指負債總額和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它表明債權人提供的負債資金與所有者提供的權益資金的比值關系。產權比率反映的是企業財務結構的穩定性。通常認為股東資本比借入資本大會較好,但也應該根據情況來進行判定。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在通貨膨脹時期,企業可以通過多借債來轉嫁風險和損失,在經濟繁榮的時期,多借債還可以獲取額外的利潤;然而在經濟萎縮的時期,少借債卻可以減少利息負擔以及財務風險。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3.已獲利息倍數,又可以叫做利息保障倍數,指的是企業經營業務收益和利息費用的比率。該指標反映了企業經營收益所需支付債務利息的倍數,倍數越大,償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
已獲利息倍數=(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三、企業償債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一)違背持續經營假設
持續經營假設是指會計主體持續存在而且能夠執行預計的經濟活動,即每個會計主體在可以預見到的未來都會無限期地經營下去。長期以來,企業償債能力分析是以把所有的資產全部變現,用以償還企業全部債務的破產清算假設模式作為基礎的,這一模式違背了會計持續經營假設,據此得出的結論評價的并不是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期間的償債能力,不符合企業運行的實際狀況。
(二)分析方法單一、分析指標不完整
首先是企業償債能力分析方法的唯一性。比率指標分析僅注重量的分析,不注重性的分析,對資產的變現價值和賬面價值之間的差異并不加以關注,而實際上比較高的賬面價值有可能與較低的變現能力和變現價值相伴隨;相反,比較低的賬面價值也有可能與比較高的變現能力和變現價值相伴隨。其次數據的采集局限于資產負債表,而那些不能夠量化的信息僅僅通過報表并未反映出來,如會計政策的選用、會計政策的變更所產生的影響等。另外未考慮非貨幣計量因素的影響,那些難以用貨幣計量的經濟事實不易在報表上體現出來。分析方法單一、分析指標不完整必然會影響計算出來的償債能力比率的準確性。
(三)償債資金來源思路狹窄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現金流,短期融資中籌得的資金都可用于償還債務,但償債能力分析卻僅把資產變現作為最主要的資金來源渠道,忽視企業融資和現金流動等多種償債渠道,這一方法很顯然不能夠正確地衡量企業債務償還能力,從而縮小了企業的決策視角。
四、企業償債能力評價指標的改進方法
(一)短期償債能力評價指標的改進
計算短期償債能力指標的過程中要考慮企業資產、負債的屬性和質量及其計量屬性,使償債能力指標更加科學可靠。為克服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局限性,在計算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時,使用到的流動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負債指標應作如下調整。
1.對流動資產指標的改進
(1)扣除一個年度或一個經營周期以上未收回的應收賬款、積壓的存貨;(2)扣除待攤費用;(3)扣除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4)扣除用于購買或投資長期資產的預付賬款;(5)加上存貨、有價證券變現價值超過賬面價值的部分。
2.對流動負債指標的改進
(1)流動負債中剔除預收賬款;(2)加上或有負債可能增加流動負債的部分,如應收票據貼現、未決訴訟等可能形成負債的部分。
3.對速動資產指標的改進
(1)扣除用于購買或投資長期資產的預付賬款;(2)扣除一個年度或超過一個經營周期未收回的應收賬款;(3)加上有價證券可變現價值超過賬面價值的部分。
(二)長期償債能力評價指標的改進
1.長期負債比率指標的改進方法
(1)企業資產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不符的,按照資產的實際價值計算;(2)已經沒有變現可能性的資產,在計算長期負債比率時從資產總額中剔除;(3)負債總額中剔除流動負債,以避免因流動負債數額占負債總額比重較大的情況而得出的結果有偏差。
2.已獲利息倍數的改進方法
首先應該在已獲利息倍數分析的基礎上,通過連續計算五年的債務本金償還比率來分析企業償債能力的穩定性,兩者綜合進行考慮。償債能力較穩定,已獲利息倍數也高,說明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強;反之,企業償債能力較弱。
綜上所述,企業償債能力分析要充分利用整個財務報告體系,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現金流量表及其附注提供的信息,結合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回收能力,深入分析企業資產、負債的屬性和質量及其計量屬性,對多個償債能力分析指標綜合衡量,對企業償債能力作出正確的評價分析,為決策者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 簡燕玲.企業償債能力分析與安全經營[J].財經問題研究,2005(5).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3] 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4] 溫亞麗,陳玉潔.會計報表分析技能與實操案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5] 趙治綱.企業償債能力怎么判斷[N].上海金融報,2007-04-1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