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坤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會計信息化也獲得了較快的進步,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傳統審計不同的是,現代審計的基礎建立在企業內部控制評價之上,不管內部或外部的審計工作人員,都必須研究企業內部控制,并將審計重點選擇出來。本文結合工作經驗,分析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影響及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影響;對策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3年12月底我們國家已經擁有了將近四十億人民幣的信息化市場規模,從2007年到2013年此市場規模復合增長率將近百分之二十。會計信息化也被包含在信息化市場之中。在如此迅猛發展的信息化市場之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而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其影響,并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才可以在享受機遇的同時處理好信息化帶來的挑戰。
一、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影響
(一)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標準與準則方面的
影響。在過去企業內部控制審計體系中,一套健全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標準與準則已經建立起來,這些標準與準則在以往特殊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背景之下對規范、指導審計相關工作是很有作用的。然而在會計信息化這個特定的工作環境之下,無論是會計信息處理工作方面,還是審計工作方面都已經出現較大的改變,讓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新的工作環境之下,像針對手工審計所建立的標準與準則已經無法再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面對新環境,需要有與新的標準與準則來指導。對此,我們國家雖然也先后頒布了多項關于會計核算軟件的法律法規,然而在其中卻僅有很少部分是有關審計方面的內容。因此,我們需要加大力度研究關于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實務與理論方面的內容,完善會計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準則與標準,同時修改與健全有關會計法律法規。
(二)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線索方面的影響。在傳統會計核算體系之中,筆筆交易都有其像會計報表、會計賬薄、會計憑證等審計線索,且這些線索都可以在書面上一一反映出來,交易的每個環節也都有完整的記錄文字,有相關負責人的簽字確認,因此在線索方面非常清晰。審計工作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的時候可以依據工作需要進行交易事項的順查或抽查。但是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之下,會計信息存貯介質、存儲方式都發生了本質上的區別,數字化、自動化的數據處理方式中斷了傳統的審計線索。審計工作人員已經沒有辦法再像傳統審計工作一樣直觀地跟蹤會計相關業務的處理情況,利用傳統的策略也很難對會計檔案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安全性進行考查,這勢必會對審計調查取證工作帶來較大影響。
(三)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技術方法方面的影
響。因為電子數據具有不可見性的特點,以往手工操作的審計方法已經沒有辦法對會計電子賬系統開展實質性測試與符合性測試,雖然在相關會計信息化制度里面,政府相關部門對會計紙質報表、賬薄、憑證等材料的處理也有制作書面記錄的要求,進而為審計工作人員增加審計線索,然而我們仍需進一步驗證這些書面記錄的準確性。另外,針對逐漸惡化的財務會計信息失真、計算機作弊等情況,傳統審計工作方式也沒有辦法開展有效有效的檢查,手工審計相關工具也無法滿足會計信息化背景之下審計工作的需要。
(四)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對象與內容方面的
影響。在會計信息系統之中計算機會根據特定的程序完成會計記錄與核算的工作,有效避免手工操作誤差的出現,然而因為在集成化系統中財務處理與業務處理的高度集成、數據與數據之間的對應關系被模糊化、原始憑證減少等原因,導致系統里面輸出數據與存儲數據出現偏差的概率加大。特別是如今很多計算機軟件都有反結賬、反記賬、取消審核的功能,為工作人員篡改會計記錄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審計風險。所以,企業內部控制審計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之下,除了要審計一般的會計資料與信息,還需要審計系統安全控制、系統操作控制、系統開發等方面。不僅要審計投入使用之后的會計信息系統,審計工作人員也應當參與會計信息系統的研究開發設計工作,并從審計視角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安全可靠性、合規性、合法性等方面進行研究,這也就進一步拓展了審計相關工作的覆蓋面。
二、會計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對策
(一)加快審計軟件的開發速度。如前所述,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之下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對象已經從傳統的手工帳轉變為電子賬,出現了根本性的改變。然而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們國家在審計信息化方面還較為落后,缺乏優質的與會計信息化軟件相配套的審計軟件。因此,我們應當加快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相關工作軟件的開發速度,將數據檢驗功能、分析功能與統計功能納入審計軟件之中,這樣有助于對財務軟件核算準確性進行開展監督,并保證審計結果的正確性。改革已有的企業內部控制審計作業手段,讓審計工作更規范、標準。研究出更優質的操作性強的審計軟件并加快其普及速度是當前較為迫切的問題之一。
(二)將審計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化。在會計信息化背景下,審計業務處理的過程包含了計算機系統處理、人機交互處理、手工處理三個方面,企業內部控制的重點變成了人及其處理的業務、人機交互處理過程、計算機系統業務處理過程和不同系統之間信息的傳遞過程,只有對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實施審計,才能了解內部控制運行狀況并由此確定后續實質性測試的重點和審計程序。會計信息系統是審計的對象,其他計算機信息處理系統也是審計的對象,甚至包括從互聯網下載的所有管理信息都是審計的對象,因為這些管理信息將會影響企業管理者的決策。
(三)建立完善、高效的審計信息化系統和審計操作平臺。對內部財務信息系統及會計工作實施有效監控與評價;改變目前以手工作業為主的審計方式,提高內部審計部門在信息化條件下實施審計監督與評價的能力;逐步實現審計過程的轉變,即從單一的事后審計轉變為事后審計與事中審計、事前審計相結合,從單一的靜態審計轉變為靜態審計與動態審計相結合,從單一的現場審計轉變為現場審計與遠程審計、非現場審計相結合。通過全過程的審查、監督與評價,發現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與效果,幫助企業建章立制、完善內部控制,強化經營管理,更好地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
(四)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和技能。無論會計信息化在內部控制審計中發展到哪個階段,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如何先進,會計信息系統的審計仍然要依靠審計人員執行,在這一審計工作中起決定作用的仍然是審計人員。在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對審計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適應會計信息化內部控制審計工作的審計人員必須是既懂審計專業知識又掌握必要電腦知識的復合型審計人員。
(五)加強對會計信息系統內部控制制度的審計。在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審計時,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審計是極為必要的。通過內部控制制度審計,能夠促進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確保會計資料的真實性,能夠準確地安排審計重點,檢查涉及的主要內容以及數量和規模;通過內部控制制度審計,能夠對可能發生舞弊、差錯和重大違紀事項等進行迅速定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化變革了政府工作模式與企業管理模式,這些變化也逐漸改變了企業內部控制審計的對象、技術、模式等方面。我們只有深入研究會計信息化對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所帶來的影響,采取有效對策才能高效、高質地開展審計工作。
參考文獻:
[1] 王健華.會計信息化環境下的內部控制及其實現[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6):6-8.
[2] 徐德.信息環境下現代內部控制審計的管理[J].審計研究,
2010,(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