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娜
摘 要: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使得學生習慣于知識的接受與模仿,沒有主動尋找相關知識信息的自覺性。學生選擇利用信息的機會少,信息技能差,缺乏主動學習、主動構建知識的能力。所以,如何構建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新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模式
一、傳統教育模式向現代教育模式的轉變
我國的傳統教育模式使得學生習慣于知識的接受與模仿,沒有主動尋找相關知識信息的自覺性,學生選擇利用信息的機會少,信息技能差,缺乏主動學習、主動構建知識的能力。在信息社會,高等院校應該采取“授人以漁”的現代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的目的,才能實現終身學習。因此,現代教育必須以信息教育的觀點對知識傳授過程進行系統分析,著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即一方面要確立個性化的信息教育觀,最大限度地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大學生了解自身個性特征,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其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實現個性的自由和全面的發展;另一方面要確立終身教育的信息教育觀,教師要以面向人的一生的高度來組織教育活動,傳授大學生基本知識信息和技能,并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今后各個階段進一步開發潛能、完善自我、獲得身心特質的充分發展提供服務。
二、教師角色實現從中心講授者到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的轉變
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系統學科知識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將教師而非學生置于教育的主要地位,重理論輕實踐,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推崇“師道尊嚴”。事實上,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具有較高信息素質的創新人才的培養。筆者認為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必須以大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角色必須實現從中心講授者到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的轉變,要在教學過程中形成民主型師生關系,計劃、組織和協調,注重大學生特長的發揮及其個性的發展,不斷提高大學生主動建構知識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傳統的文檢課向信息素質教育課轉變
信息素質教育應該是一門多元化的、綜合性的系列課程體系。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主要通過文檢課來實現,但是應當指出,現行的文獻檢索課的內容大多偏重于技能方面的知識,如文獻類型、檢索語言、檢索工具、檢索方法、各類工具書的使用方法等,缺乏對信息知識、信息法律、信息經濟、信息倫理、信息文化等多方面的系統介紹。顯然,繼續將它作為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提高其自學研究能力的一門課程已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應信息環境的發展要求,以開設信息素質教育課來取代傳統文檢課,承擔起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的任務已成為當務之急。首先,要力爭把信息素質教育課列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制定考核標準,使教學正規地開展起來;其次,要建立一套多元化、綜合性的系列課程體系,針對不同年級制定不同的教學大綱,教學內容除了信息檢索能力、信息處理創新能力的培養外,還應包括信息法律、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知識產權等基木知識;再次,在教學中要尤為注重信息價值觀念的啟發,健康信息心理的引導等,并將具體要求落實到考核標準中。惟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信息素質教育課的作用,從而達到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的目的。
四、努力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
信息環境是激發需求,使信息意識轉化為信息行為的基本條件之一。優越的信息環境能誘發、加強學生的信息意識,而不良的信息環境則削弱或阻礙信息意識的發展。因此高等院校應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首先,各有關部門要制定政策為信息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組織保障。其次,要將信息素質教育作為高校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規范相關教學活動,實現相關課程的制度化和考評的標準化等。再次,要制定學生的信息素質考核評估體系。要成功地對大學生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除了制訂科學、明確的培養目標外,還要制定出一個既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學生信息素質評估標準體系,使之成為建立信息素質教育課程體系的依據,成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指南,成為教育主管部門開展信息素質教育評估的執行標準。又次,要大力開展校園信息活動,增強學生對信息的感性認識,培養他們利用信息的興趣,使其掌握基本的信息知識。此外,高校還應積極創造條件,加大課外科技信息交流活動、科技實踐活動的比例,組織大學生直接參與信息素質教育實踐活動,以增強其信息意識,培養其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利用交流能力。
五、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
學生參與科研活動,不僅能加深理解和吸收學到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能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同時,學生通過科研活動將所學到的抽象理論應用到實踐中,能提高自己獲取信息、利用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在高校的教學計劃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包括吸收學生參與批準立項的各類科研課題、教材和著作編寫、各種級別的學術研討會和課題調研等活動,并在導師和課題組負責人的指導下,進行資料搜集、整理、參與研究和其它力所能及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組織大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信息意識的培養,強化學生的感受力和洞察力,使學生能夠見人所未見,善于從普通的細節中捕捉有用的信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接受信息和反饋信息的效率,并使學生能結合所學專業,多途徑地獲取信息;要注重學生信息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