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淼平
〓〓大家有沒有去聽同科不同級老師的課,覺得要做筆記,有時卻無法跟上講課老師的節奏?因為老師常常用幻燈片展示。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文本,自己的思考常常也跟不上講課老師講的內容?這很正常。老師準備一節課的時間絕對不止一節課。如果是公開課,備課的時間還會更長,上課老師會參考教學用書或其它參考資料對教材反復猜摩,不斷推敲斟酌,最后完成自己上課的教案。聽課老師跟不上節奏也是正常的。
〓〓閱讀與鑒賞的根本目的是“立人”。要求“在閱讀與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如果不讓學生浸潤其中,咬文嚼字,推敲斟酌,從用字到情感表達的“場景”中去醞釀,去感受,去熏陶,如何能完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的目標,去“立人”呢?因此,語文課堂閱讀文本的講課節奏也應該有慢節奏。我以前對這種狀況不是很在意。特別是在高三階段,似乎天天在趕課。關注這種狀況是今年擔任高二體育班的語文教學工作之后才開始的。
〓〓下面我以上了三節課的老舍《想北平》為例。
〓〓我以“我真愛北平”中的“真”為文眼,讓學生逐段誦讀討論找出能體現“真”的語句。我自己也參與到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習小組里去。
〓〓一、學生誦讀第二段后討論結果
〓〓1. “我愛我的母親”、“我之愛北平也近乎這個”。意思是愛北平似乎像愛母親一樣。“似乎”是基本一樣的意思。——算“真”。
〓〓2. 因為我寫的是“整個兒與我的心靈相黏合的一段歷史”、“每一小的事件中有個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個北平”。——這是“我中又她,她中又我”——肯定得算“真”。——這只是說不出罷了,愛在心里!
〓〓二、學生誦讀第三段后討論結果
〓〓1. “它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與脾氣里有許多地方是這古城所賜給的。”——血管流的血都是“我的北平”,能不算真嗎?
〓〓2. “我不能愛上海與天津,因為我心中有個北平。”——夠專一的,已經上升到像“愛情”一樣專一,能不算真?——這不用說!
〓〓三、學生誦讀第四段后討論結果
〓〓1. 雖然都是“歷史的都城”,但我還是愛我的北平。“巴黎太熱鬧”會讓“我一定會和沒有家的感到寂苦”;我的“我能摸著”是“動中有靜”——反正我就愛我的北平,雖然有點執拗,這不更真嗎?
〓〓2. “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多么的安心,多么的信賴,多么的幸福,——不愛會有這樣的感受?——真愛死北平啦!
〓〓四、學生誦讀第五段后討論結果
〓〓通過比較,覺得北平的建筑布局“在我的經驗中——天下第一了”。這有點夸張的說法就是真愛的表現!——這也是自豪!怎么可能不是真愛?
〓〓五、學生誦讀第六段后討論結果
〓〓1. 寫花草,心曠神怡;寫瓜果蔬菜,垂涎欲滴。——有誰會不愛?
〓〓2. “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一個“哼”字,那自豪勁便躍然紙上。——絕對是真愛!——有這樣的生態都城能不是真愛嗎?真是的!
〓〓六、學生誦讀第七段后討論結果
〓〓1. 北平生態,自然,讓人“悠然”,雖是都城,卻有一種陶淵明田園生活的感覺。——美啊!
〓〓2. “像我這樣的一個貧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點清福了。”這感觸,直覺告訴我們,這是真愛!——還真不能不愛!
〓〓七、學生誦讀第八段后討論結果
〓〓對自己有真愛的北平(結合注釋①和歷史知識理解),日本人虎視眈眈,北平危在旦夕,想到傷心處,怎不會落淚?!——這就是真愛!
〓〓慢節奏的語文閱讀課,就像是在慢火中燜肉的鍋。從慢火鍋中飄出的濃濃肉香,饑餓的人聞后一定會垂涎欲滴!語文閱讀能力較差,也許沒有真正感受過閱讀樂趣的學生,在慢節奏的課堂上,會不會對慢火鍋中飄出的濃濃“肉香”垂涎欲滴呢?
責任編輯〓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