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
〓〓讀過魯迅《故鄉》,我們會被閏土的形象深深打動:“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里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也不是我所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松樹皮了?!币粋€被舊中國吞噬的飽經憂患,極度貧困的中年閏土便鮮活的烙印在讀者心中,久久難以抹去,這有賴于作者惟妙惟肖的外貌細節描寫,使閏土形象呼欲而出,栩栩如生。細節描寫的神奇力量在于此,那么,什么是細節描寫呢?細節描寫就是對事物的基本組成單位進行刻畫,也就是作品中對一些富有藝術表現力的細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細微的舉止行動,以及景物片段、心理等具體細膩的描寫,或者是對作品中的人物、環境或事物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細微事物作具體、深入的描寫。但體生動地反映事物特征,增加藝術感染力為目的。
〓〓人物性格、社會環境、主題思想,不是作者自己說出來的,而是通過細節描寫表現出來的。因此,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沒有細節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也就達不到塑造典型人物,表現主題的目的細節描寫魅力無窮我們在作文中應大借學習。
〓〓首先,學會觀察生活。對生活的觀察是寫作的源泉。同學們的記敘文,寫人物動作三言兩語,寫人物對話,簡單枯燥的寫成“他說,你說”寫人物心理粗枝大葉,泛泛而談,平鋪直述,究其原因 是沒有仔細觀察周圍生活,平時多觀察,多思考,多問個為舍么,如此,對事物的觀察就會細致,周密。假如對周圍一切,熟視無睹,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麻木不仁,或者浮光掠眼,蜻蜓點水,粗枝大葉,那就談不上觀察,在寫作中難以做到細致入微,深刻,甚至失去作品的真實美,假如一個珠江三角洲的學生作文中極力描寫自己家鄉冬天的雪景如何紛紛揚揚,到處是銀裝素裹的世界,豈不讓人笑掉大牙,在珠江三角即使寒冬臘月,北風呼嘯展現在眼前的依然是青山綠水,花吐芬芳葉露蒼翠,儼然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綠色世界。所以,觀察是寫作的源泉,寫作的根本,不顧事實的胡編亂造,信馬由僵,鬧出笑話還談什么傳神之美?觀察生活,首先要準確,只有準確,才能做到深入,細致。第二要真,就是要真實,唯有真實,才能獨特,事物形象鮮明飽滿,令人難以忘懷。
〓〓其次,敏銳捕捉事物的特征,勤作筆記。仔細觀察春夏秋冬,花草樹木,日月山川的變化,用敏銳的眼光鑒別事物的細微特征,我們要用心靈去諦聽秋蟲的低吟,落葉的嘆息,用心靈去觸摸春風的柔和,月光的流瀉,用心靈去感受人間的悲歡離合。例如,描寫樹葉的綠色,是哪個季節的綠色?是深綠,淺綠,黃綠,碧綠,,鮮綠,嫩綠,潤綠還是綠油油或蒼翠欲滴?勤作觀察筆記,對周圍的一切都有敏捷的反應,時時留意,事事關心,俗話說:“一枝一葉總關情”,只有熱愛生活,對生活傾注真摯的情感,就會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神來之筆。平時,把對生活,自然地觀察,感悟,隨時記錄,養成勤作筆記的良好習慣,筆記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記述,議論,說明,抒情,或夾述夾議,這樣既提高寫作能力,又為寫作積累大量素材,以供日后選擇,參考,同時又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開闊人生視野,增長人生見識,陶冶性情,抒寫心靈。
〓〓再次,善于提煉,選擇。細節描寫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份地位。如果描寫一位老農說話的神態,語氣,如果把他寫成滿嘴的之乎者也,就不恰當。所以,在細節描寫中注意選取典型細節,才能把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形神兼備,有血有肉。善于提煉,選擇,體現人物個性。例如《儒林外史》,吝嗇鬼臨死之前始終伸著兩個手勢,兩眼盯著那盞油燈,直到周圍的人都猜透了他的心思,掉油燈中的兩根打中的一根,嚴監生的氣才斷了氣,這一細節描寫生動刻畫出愛財的吝嗇鬼形象。反觀同學們作文中,描寫人物對話干巴無味,要么堆砌詞語,一個家庭婦女,滿嘴格言警句,一大段一大段噴口而出,洋洋灑灑,到底是寫一個哲人諄諄教導還是在寫一個家庭婦女在說理,人物語言要符合身份,口吻,才能更好的表現人物思想性格。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