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華樂
〓〓課堂教學是我們教師的立足之本。那么,在物理課堂上,如何優化課堂教學,以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呢?只有當我們教師真正滿腔熱情投身于教育事業之中,改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更新我們的教學手段、創新我們的教學模式,并普遍關注每一個學生、真正熱愛每一個學生,我們才有可能真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打造出和諧高效的物理課堂。
〓〓一、精心備課,為打造高效的物理課堂作好鋪墊
〓〓在教學中,備課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既要備教材,還要備教法;既要備內容,還要備對象(學生);既要備教法,更要備學法。備課不充分,會嚴重影響到課堂教學。
〓〓對于初中物理課程,在新課程背景下應該怎樣備課呢?一是認真鉆研教材,確立每堂課的教學內容;二是設定科學合理的三維教學目標的;三是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知道如何突出重點、如何突破難點;四是充分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選準課堂教學的“切入點”;五是選擇適合教師自己的教學方法以及適合學生學習的學習方法。
〓〓二、巧設懸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問題本身感興趣時,才能和老師一起思考。初中學生對自然現象及規律本身存在著強烈的探究欲望,心理學提出:“疑”是深入研究知識的起點,因此在物理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對概念的引入、呈現和深化以及對規律的揭示應精心設計,創設問題情境,即巧設懸疑,激發學生對新問題的興趣與思考。
〓〓比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節時,以“汽車駕駛員為什么要系安全帶”導入新課。在學習“浮力”這一部分知識時,我們提出:“鐵片是否能浮于水面上?”在講“蒸發”這節課時,我左、右手分別拿著兩塊紗布,分別沾上水和酒精,并同時在黑板上分別畫上大小差不多的“一豎”,讓同學觀察,發生什么現象?為什么會這樣?出奇演示,激發興趣。在講“機械能”這一節時我提問:奧運跳水冠軍郭晶晶在跳水過程中機械能是如何轉化的?將物理問題跟體育比賽聯系起來,既活躍課堂氣氛,又引發學生思考。
〓〓三、任務驅動,調動學生積極思維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在課堂設計上要注意少講多練,精講精練。我們老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精心設置任務(即問題、例題或練習),應從問題的難度、特點、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考慮,既注意數量更講求質量。并且要將這些任務合理分布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讓學生在學練結合中,積極主動地探究,實現高效率的學習。
〓〓任務的呈現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通過小黑板或多媒體來展示,注意知識的覆蓋面及難易的梯度,對于復雜的問題注意分解或提示。若需要分工才能完成的問題,一定要明確小組各成員具體的目標與任務,引導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明確完成各任務的時間及評價(或獎勵)方式,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
〓〓四、放手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直觀性和可操作性比較強,通過實驗容易使學生掌握抽象概念,如重力、壓強等。實踐證明,即使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也同樣對物理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過去因條件限制,教師常以“講實驗”代替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動手實驗較少,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應當改變過去那種演示實驗多于學生實驗的狀況,積極地創造條件,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將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變依賴思想為探索精神,培養學生忠于實驗數據的求實精神;將測量性實驗改為設計性實驗,變思維的單向性為多向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
〓〓另外,我們教師要引導學生重視“小實驗”、小制作,這些“小實驗”、小制作,具有器材簡單、小巧、實驗環境要求不高、易操作等特點,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它不僅能鞏固和深化課本知識,而且有利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慣性慣性現象”這一節時,我將一個可樂瓶放在一張試卷紙靠邊緣的地方,然后問學生:當我拉動試卷紙時,可樂瓶將會如何運動?當同學們充分發表各自觀點意見之后,我再分別以不同的速度拉動試卷紙,同學們卻驚奇地發現原來有多種可能性,從而帶著滿腹迷惑往下聽課;當講到“液體蒸發吸熱”現象時,我讓學生自己用藥棉蘸些酒精涂在自己手臂上,然后把感覺描述出來,再問他:“生活中還有類似現象嗎?這說明了什么?”
〓〓五、變換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常會使學生感到疲勞、厭倦,久而久之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等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我們不應該拘泥于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從細節做起,周密設計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積極開動腦筋,靈活應用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的形式很多,比如:閱讀、朗讀、聽寫、必答、搶答、演示、講解、辯論、小組討論、小組競賽、學生自測、同學互考、當場檢測等,上述形式的選擇應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表達、理解、計算、推理及記憶等能力來考慮。教師應通過這些方式將對學生的訓練全程貫穿到各個環節之中,變化創新,激發興趣。并結合本學科特點,恰到好處地應用插圖、掛圖、實驗和多媒體等設備器材來呈現有關內容、展示某些現象、解釋相關難點,并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六、自主互助,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經過多年的探索,在物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采用“自主互助學習法”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重視組長的選拔與培訓,充分發揮好組長“小老師”的作用,組織好、協調好各項學習活動。其次,發動本學科成績好的同學,讓他們成為老師的好助手,教會其他同學,提出疑難問題,帶頭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再次,提倡同桌之間相互幫助,相互提問、相互檢查,互批互改,哪一個同學出了問題,兩人都要承擔責任。在這種相互幫教活動中,學習好的同學以教會了其他同學為榮,以小組順利通過測試點取得好成績為樂;學習差一點的同學因學會了知識而感到欣慰,因合作過關而感到快樂。
〓〓由于充分發揮學生“小助手”、“小老師”的作用,不僅在減輕老師負擔的情況下,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將學習及管理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在實現信息與資源共享的同時,學會交往,學會欣賞,學會傾聽,學會尊重他人,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不斷增強,逐漸養成主動、自覺、合作與交流的良好習慣,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為我們打造和諧高效的物理課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責任編輯〓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