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英
〓〓一、問題的提出
〓〓從學生進入初三年級的第一天起,化學教師就希望自己所教的學科成為被學生所喜愛甚至為之獻身的一門學科。讓學生喜愛化學的機會和手段是很多的,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如實驗操作的繁瑣,科學性大于趣味性,往往會坐失良機,使化學在一些學生的心目中,與他們在低年級時所神往的狀況形成鮮明的對照。一些學生甚至放棄化學,這將成為化學教師和學生未來回首的憾事。作為啟蒙學科的化學,為何吸引不了全體學生,以致成為憾事?華師大教授皮連生在《智育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智育心理學的研究認為,人的智力差異很大,智力不僅在個體間有巨大差異,而且在個體內智力的不同組成部分也有較大差異。長期的教學經驗也告訴我們,有些學生許多學科都學得很好,但就是某一門課學不好,甚至只是某一門課的一個部分學不好。因此,就不能單純用動機、性格、興趣等非智力因素來解釋。主因是這部分學生在學習能力上有部分欠缺。承認學生有差異,并根據這種差異來調整教學策略,盡可能使課堂教學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獲得成功,是一個化學老師的職責和追求的目標。分層遞進教學符合學生認知發展和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符合當今素質教育使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因而為初中化學教學開啟了一扇走向成功的大門,使化學老師漸漸達到自己的目標。
〓〓二、教學組織形式的操作
〓〓該操作程序有以下幾步:精心創設分層問題—自學思考與實驗—分小組討論辨析—組間交流信息—教師精講解疑—師生歸納總結—分層鞏固練習—分層鼓勵評價。各步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創設分層問題:這一步就是根據分層目標,找準起點、多設臺階、以舊知為鋪墊,設計出不同層次的一環扣一環的富有趣味性和啟發性的階梯性思考題。然后通過投影或小黑板出示給學生,讓學生帶著這些分層問題進入下一步的自學思考實驗。通過創設問題,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與要掌握的新知識發生強烈沖突,使學生的認識矛盾激化,從而產生求知欲望,同時促使學生主動深入地進行“內化”和“外化”的認知過程。這樣創設出一種較好的教學情景,為學生在課堂上層層進步、處處成功打下基礎。
〓〓(二)自學思考實驗:這步就是學生帶著分層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獨立思考、閱讀課文有關內容或者動手做實驗(或觀察實驗)。 在實施這一步時應注意:
〓〓1. 當學生進行獨立思考或閱讀,必須給予充足的時間。
〓〓2. 閱讀時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讀、動腦想、動筆畫,嘗試回答,及時問。
〓〓3. 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如果是在試管中進行的簡單實驗,盡可能將它改為分組實驗,可以兩人為一組,也可以四人為一組。
〓〓4. 做分組實驗時,教師講清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5. 強調不管是哪層學生應該從A層次問題開始思考,然后向B、C層次遞進,避免各層次學生誤認為只解決了本層次問題后就沒事了。
〓〓6. 教師要巡視課堂,及時了解學生,閱讀課本及實驗的情況,作必要的指導。
〓〓(三)組內討論辨析:這一步就是學生將自己通過自學思考實驗得到的見解在學習小組內相互交流,對在自學思考實驗過程中沒有解決、認識不清、理解不透的問題進行討論辨析。每個學生在小組長組織下,從順序上按A層次問題—B層次問題—C層次問題的順序進行交流和討論,小組成員將自己“我是這樣做的、想的,我的看法是……結果是……”等在小組內進行相互交流,其他同學聽后進行相互補充或評價。當遇到困難時,小組成員共同討論解決。
〓〓在實施這一步時應注意: 在老師提出的問題中,不要每個問題都討論,而應討論那些重要的問題、疑難性的問題、大家感到模糊不清的問題。
〓〓(四)組間交流信息:這步就是在教師組織下讓各小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范圍內作口頭發言。其他同學聽后可作評議補充,甚至提出不同意見。教師將其中有價值的觀點集中起來,但不給出結論,而又欲擒故縱將問題拋給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把觀點進一步分化、改組,形成不同“流派”,從而你來我往唇槍舌戰,在一派“學術爭鳴”的氣氛中將問題引向深入。當爭論進入白熱化的程度時,教師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歸納和點評。實施這一環節要注意:
〓〓1. 充分合理運用各種體態語言和教學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表揚、鼓勵、鞭策。如把微笑帶入課堂,用期待和激勵的目光,讓學生獲得心理滿足,感受成功。
〓〓2.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把握每個學生的心理反應,時時處處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讓發言的學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師要學會真心地欣賞、真心地傾聽、真心地關注每個學生。
〓〓(五)教師精講解疑:這一步就是教師將學生想不到、討論不清的問題講解充分,分析到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清除疑點,排除障礙。
〓〓(六)師生共同歸納總結:經過上面幾步學習后,學生獲得的知識仍可能是零散的、不系統的。這步就是師生對所學的某個知識點從某幾方面進行小結歸納,使學得的知識系統化。歸納總結根據實際情況可由某個層次的學生進行小結,再由其他同學補充,最后由教師補充總結,也可以由老師進行小結,也可以由師生共同進行小結。
〓〓(七)分層鞏固練習:學生在獲取系統化、結構化知識之后,及時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指導學生使知識得到創新應用。使學生逐步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分層鼓勵評價:實施鼓勵性評價時,其立足點是從學生原有的基礎出發,發現和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成功,促使學生發現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找到不足,滿懷信心地不斷爭取成功。評價的主要方式是鼓勵和表揚,實施鼓勵性評價時應注意的是:
〓〓1. 在課堂上要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優點,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賴以進步的優點。
〓〓2. 實施鼓勵性評價,除了對結果加以肯定以外,還要正確說明原因,使學生認識到鼓勵和表揚并不是教師有意送來的,而是自己努力的結果,是恰如其分的獎勵。
〓〓3. 要堅持分類分層評價,對于不同特點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標準、不同的方法。
〓〓4. 對于學習過程中的失敗,給予鼓勵和信任,充分相信學生,鼓勵學生認識自己的能力,樹立繼續努力就一定會成功的信念。
〓〓5. 堅持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待人。
〓〓分層遞進教學通過教師創造成功機會,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方式,使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觸發學生形成自我學習、自我教育的學習內部動力機制,自我開發內在潛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成功者,進而為其成為社會的成功者作好基本素質準備。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