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運
〓〓一、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明顯提高
〓〓有著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猶如一本本各具特色、風格各異的書,值得互相學習。當一個孩子步入學校,編班以后,孩子們互為影響、互為補充,就開始了一種群體性的社會生活方式。這個群體對學生個體而言,本身就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功能。如果學生處在一個親密友好、融洽向上的合作學習之中,就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性格、能力、意愿,有意地“牽線搭橋”,為學生找到可心的學習伙伴,讓學生在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競爭中尋找自主學習的支點。使學生由以前的不會看書、盲目看書到會學習而且能力得到提高;由以前的沒有疑問、有問題也不問到問題增多而且會提問題;由以前的不會交流討論到展開爭論?;瘜W實驗是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師結合探究實驗, 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 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充分激活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得到發展
〓〓教學中加強合作學習方式的指導與訓練,對于從小培養學生會探究、會合作、會創新是十分必要的。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化學動手操作能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催化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的形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并不僅僅是聽,也不僅僅是看,更應該是自己動手去做。因為,動手操作不是單純的、機械的身體動作,而是與情感、思維、態度等緊密相聯的一種“藝術體操”,是科學發明的基礎。化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為學生提供“做化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主動感知、探索、發現、體驗問題,親歷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探究,分析,解決化學中的實際問題,順利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
〓〓三、學生的化學思維、歸納能力得到提升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思維和激發起求知欲望,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也就不會去思考,思維也就無法積極主動地展開。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通過有趣的化學實驗,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讓學生經過合作、思考、分析、比較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合作,及時總結。做到每課總結,每周總結,每單元總結。一個單元學習完畢,總結單元重要物質性質、化學方程式、現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鑒別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單元的學習)。自行推導相關計算公式,推導相關變化規律(如《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知識的學習)。通過合作推導,對重點、主干知識體系將有深刻認識,會建立起良好的基礎知識。集中對比,加強記憶。如常見物質的顏色、俗名、實驗現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識,可以自行歸納到一起,對比記憶。常見的化學計算題也可集中在一起,體會守恒法、關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極值法等方法的適用范圍和運用。
〓〓四、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合作是學生在未來適應社會,立足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然而,當今學生的合作現狀是不容樂觀的?,F在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被一家兩代甚至是三代人寵著。過度的呵護與溺愛,讓很多孩子做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缺乏團結協作精神。這都是現在孩子心理品質上的弱點,而通過人際交往和學生間的必要合作,則能夠改變和矯正這種不良的心理品質。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突出特點是生生互動,這就培養和鍛煉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學生與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他們的想法、解決問題的思路都外顯化了。在討論中,學生與學生之間觀點的對立可以更好地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在學生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的交流中,他們要達成對某個問題的共同的理解,而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合作學習可以將認知負擔分布到各個成員身上,從而可以使學生完成單個學習者難以完成的任務。
〓〓學生在交往中逐漸學會合作后,在交往中感受到合作的愉快,會繼續產生合作的需要,產生積極與人合作的態度。所以,老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合作的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激發學生進一步合作的內在動機,使合作行為更加穩定、自覺化。
責任編輯〓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