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靜
〓〓口語交際是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重要內容。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口語交際目標的實現,僅靠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一次口語交際課是不現實的。那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本人認為,實踐長才干,給學生創造更廣的空間,才能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一、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訓練
〓〓通過教材中的專題訓練,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如:當今的中學生法律意識淡薄,我在教八年級的學生時,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專題為“我們的權利和義務”的口語交際活動,要求同學們從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涉及損害中學生權利的案例,還可以是自己或同學的生活中選擇一件可能引起爭議的事情,準備發言提綱,在小組中與同學展開討論。活動中,全班分成若干小組,開展討論,最后各組推選代表在全班發言,并回答老師和同學的質詢。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參與熱情高,真可謂是“萬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擇而出。”通過活動,同學們不但明白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應該在法律賦予的權利范圍內活動,都應該正確行駛自己的權利,同時認真履行自己的義務,最重要的是在活動中同學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口語交際訓練
〓〓在閱讀教學中開展口語交際訓練是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而我們的語文課本資源豐富,如果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能巧用資源,巧設情景,學生將有更多的機會互動。作為語文教師,應著重做好兩點:敢于給予機會、善于創設情境。
〓〓例如: 我在教八年級語文下冊《孫權勸學》這一課時,設計了“當一回記者”的活動,三國時期的呂蒙通過學習,大有長進,成了一位學習淵博的名將。假如你是一位記者,請設計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對呂蒙進行采訪。活動要求是:先是同桌間單號扮演呂蒙,雙號扮演記者,用三分鐘交流。然后由學生自我推薦上臺扮演呂蒙,接受臺下同學(記者)的采訪。請看看以下一段學生的表演吧:學生黃明自告奮勇上臺扮演呂蒙。
〓〓學生楊陽(記者):呂蒙將軍,您好,您今天能成為大眾敬仰的人物,您最想感謝的人是誰?
〓〓黃明(呂蒙):我的學識以及我的成就,是離不開孫權的淳淳教導,沒有他的栽培,就沒有今天的我,我最想感謝的就是他。
〓〓學生陳新(記者):您好,您已是吳國的名將,可能會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今后會有什么打算?
〓〓黃明(呂蒙):榮華富貴乃身外之物,為國效力,至死不渝。
〓〓這樣一個表演細節,雖是不用兩分鐘時間完成,但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了一次成功的體驗。所以給予學生一個交際的平臺,在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又拉近了與歷史人物的距離,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濃厚了。有時候還可以教會學生編寫課本劇,并且進行表演。如教學《鄒忌諷齊王納諫》,我指導了學生改編“鄒忌與徐公比美”,并進行了表演,這一表演不但把課堂推向高潮,而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充分鍛煉。
〓〓三、 在寫作中配合口語交際訓練
〓〓寫與說同屬表達,語文教學素有說寫結合的傳統,先說后寫不但有助于理清思緒,明確中心,還有利于教師指點,啟發學生。我也常在寫作教學中融合口語訓練,通過口語訓練,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例如:一次片段作文訓練課中,要求學生根據《一片槐樹葉》這首詩,發揮想象力描寫詩人在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回到故鄉時的情境。請看學生張鵬說的片段:
〓〓秋風颯爽,秋葉飄落之時,唯有這片槐樹林依然充滿春意,香氣撲鼻,這正是槐花飄香的季節。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走到一棵老槐樹下,激動得熱淚盈眶,那雙飽含深情的眼,注視著這棵老槐樹,就如注視著自己的老朋友一般,只見那兩片嘴唇顫抖著,似乎在說:我終于回來了,我經歷了甚多苦難,終于回到了你的身邊。緊接著,老人閉上雙眼,深深地吸了一口香氣,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當這學生說完這一片段時,也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可見,在學生說的基礎上寫,學生會覺得寫作更輕松,在提高學生口語能力的同時又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對于教師來說,這樣的作文指導比起傳統的說教方法輕松多了。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