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摘 要】科研考核是很多高校教師進行崗位考核、科研獎勵、職稱晉升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科研考核也是各高校科研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高校當前普遍的科研考核制度入手,指出了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從科研考核的總體設計、指導思想、考核重心轉移等方面提出了針對本校的考核制度改革的具體措施。本文最后提出,科研考核制度要根據單位科研發展與建設的需要,而與時俱進地做出修改,它是一個深入調研、集思廣益、實事求是不斷完善的過程。
【關鍵詞】高校科研考核改革
科研考核是很多高校教師崗位考核、科研獎勵、職稱晉升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研考核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系,因此,科研考核的標準如何能夠全面地反映教師的學術水平,體現公正的學術評價顯得尤其重要。在此,本人也結合自己在科研管理部門工作的實際,談談對科研考核的體會和思考。
一、科研考核的主導思路
1.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科研考核是一把“雙刃劍”,考核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教師從事科學研究,達到基本的崗位科研要求,它可以反映教師科學研究的基本情況,對部分教師的科研工作有鞭策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教師將很多科研的量化指標加入到學術研究之中,進而使科研的成果變得有些“急功近利”的趨勢,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是科研考核的關鍵。考核標準的制定應以高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不能生搬硬套別人的標準。考核的定位要準確:既要給教師更多、更寬松的治學空間,培養更自主、更強烈的科研“內驅力”,又要讓慵懶者感到“如芒在背”;既要考慮學校近幾年科研發展的目標,又要考慮給教師一個科研“航標”,從而推動整個學校的科研向一個新的目標邁進。
2.避免學術研究過度量化,擴大學院在科研管理,科研評價方面的職能。目前,在全國的眾多高校,各種以數字指標為核心的考核與每一個人的實際利益掛鉤,這些量化評價標準主要包括,在核心刊物上發表多少文章;出版多少著作;獲得什么級別的獎勵;承擔了多少數量、什么級別的項目,獲得科研經費的數額等等,教師們完全以科研分數指導自己的科研方向,必然導致學術泡沫,助長學術中短視科研行為的泛濫。其實學院作為本學科的代表單位應有更多的發言權和政策制定權,對于一項科研成果的價值判斷相比科研管理者更加權威。
3.尊重科研活動的規律,科研考核不能一刀切。眾所周知,教師的個體不同,科研的具體情況就不同,我們可以在大類上對教師進行區分。科研成果也不一定能年年按照計劃產出,教師們的科研成果,科研的方向也是在長期的試錯、摸索和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對科研成果的追求不能揠苗助長,對教師施行分層分類管理顯得科學而必要,比如:將教師分為科研型或者教學型,這種分類還可以更加細化,考核的方式也可以不同,并且對特定的類別可以延長考核周期或者免除一定的考核壓力,鼓勵他們更集中精力投入研究,力求在一些科研領域取得重大的突破。這個科研考核政策已經在武漢幾所高校執行,效果優于“一刀切”式的量化。
二、我校現有教師科研考核辦法的不足之處
我校現有的對教師的科研考核辦法包括科研獎勵辦法和個人科研考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科研考核辦法),應該說我校近幾年的科研發展突飛猛進,學校的學術論文、科研項目、科研經費等指標無論是總量還是人均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長,一些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成果每年遞增,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我校制定的科研考核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它激勵了大部分的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熱情,但是隨著科研形勢的改變,我校的科研考核政策也面臨著改革的趨勢。
1.科研考核標準過于剛性,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教師從事科學研究,但科研發展的導向性不明確。科研管理部門力圖周密地確定納入考核的指標,它們包括成果形式、數量、等級、字數、署名方式等,并設置了相應的計算公式,但是指標越具體,越細致,教師們就越發在意成果在考核體系中的被認可度,科研獎勵、考核辦法成為教師進行科研的“指揮棒”,它在督促部分教師從事科學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隨著我校學術氛圍的改善,部分教師學術興趣的深入,如何使我校的科研考核政策引導出更多高質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現階段顯得尤為重要。
2.科研考核政策已經不適應學科發展的特點。例如,近幾年我校的音樂舞蹈、美術,還包括傳統的新聞學等學科都提出本學科的特點,簡單地按照期刊庫的學科排名劃分的期刊等級已經很難對科研成果作出公平的評價和積極的引導作用。所以,各個學科根據自身的學科特點參與到科研考核政策的制定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政策是否能完全執行,是否能在相對長的時間內穩定運行的關鍵環節。
3.科研考核的時間不夠科學。現階段我校實行的考核表面上是年度考核,但實際上一年的時間都不到,每到年末所有的考核獎勵的結果一定要出來,但有一部分的教師的科研成果特別是論文、書籍要到第二年的前幾個月才能拿到,這就直接影響了教師們的考核結果。雖然我校也在第二年的上半年有一次補登的機會,但是這種“先算再補”,或者“先扣再退”“先扣再獎”的過程實際沒有必要,不僅浪費了科研管理部門的大量精力,也體現不了實際的量化、考核結果。如在第二年的3月進行考核量化是比較科學的年度考核量化的時間安排。
三、如何完善我校科研考核評價體系
科研考核的目的是制定科研考核政策的起點和歸宿,好的科研考核政策應體現科研導向既著重正面效果、現實效果,又關注長遠效應,體現一些新的科研管理思路,創造有利于教師個體科研發展規劃、科研創新的環境。
1.簡化科研考核辦法。考核辦法應簡潔,通俗易懂,易于操作。數十項分數累積、折算的考核辦法是否應該取消,用更加“一目了然”的辦法讓教師們知道“我該干什么”“我該怎樣安排時間去做科研”。
2.科研時間安排科學、可行。學校也應該給教師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如三年的時間)去安排科研工作,有讓教師從容治學、潛心治學的條件,而不是一想到科研就想著“今年可以拿多少分”,這樣才能保證學校科研長期、健康發展。
3.科研管理重心向學院轉移。學校可以考慮將講師的考核權下放到學院。長期以來,學校已經形成了由學校的科研管理部門管理每位教師考核的慣例,學院只負責初步審核和報送工作,但實際的情況是學院在學科建設、科研布局、學科特點、每位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應有更多的發言權和選擇權。如核心期刊的目錄由學院根據學科特點自行決定,并在一個相對的時間周期內保持穩定,讓教師們少了“期刊目錄年年變,我該怎么發文章的擔心”。當然這需要學校科研管理部門制定嚴格的程序,保證程序的公正,才會有結果的相對公正、合理。
4.對教師進行分類管理。教師的個體是多樣性的,在考核辦法中應區分教學科研型、科研為主型、教學為主型教師的不同考核辦法,力求平衡教師在教學、科研方面的投入。對于教學為主型的教師要降低科研的要求指標,鼓勵在教學上有興趣的教師在教學上投入更多精力,真正做到以教學為主,同理,對科研為主型的教師則降低教學的要求,適當提高科研考核的指標。只有這樣,考核的結果才能更加公平、公正。
總之,建立科學的科研考核評價標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自我完善、與時俱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深入的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不斷總結、修正、不斷提高。作為一名普通的高校科研管理者,我希望各高校的科研考核政策指導科研事業蒸蒸日上地發展,科研成果百花齊放!
【參考文獻】
[1]馮惠玲.高校科研考核改革的深度探索與思考[J]. 中國高等教育,2012,5:21-23.
[2]劉豐.透過學術不端行為反思高校的科研考核評價體系[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3:27-29.
[3]3方付建.當代民族問題的研究態勢[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32-3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