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國強
高中新課程要求教學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那么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應該讓學生學有所得,不僅在知識上有所掌握,還應該在能力上有所發展,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所升華。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讓教師遵循教學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價值需求。那么如何提高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呢?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一、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要理解課程標準,熟讀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輕車熟路,有得放失。比如必修二中原電池的教學,關于發展中的電源,只需學生了解這些電池就可以了,關于電極反應式等就不要深究,在選修中才能講到,如果我們一味的補充,提高教學的難度,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適得其反。如果我們補充一些新型的化學電池的圖片或視頻,這樣既會拓寬學生的視野,也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學情,掌握學生的起點能力。學生的起點能力是教學的出發點,不了解學生的起點能力,將學生的起點能力定得太高或太低,要么脫離學生實際,要么使學生在低水平的內容上做無效的勞動,都會造成時間和精力的浪費,從而影響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起點能力包含知識的起點能力、技能的起點能力和態度的起點能力,心理學研究指出,先前學習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影響后繼的學習行為。所以我們在備課時要有層次,對于一些成績較好,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我們可以增加一點學習的難度,拓寬知識面。對于一些學困生我們可以降低一點學習難度,主要讓他們掌握一些基礎的知識,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實行分層教學。西藏的學生由于交通不便,信息比較閉塞,基礎比較薄弱,我們可以多增加一些視頻和動畫材料,化枯燥為生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要深研教材教法,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選擇因人而異,因事而異,通常我們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因素:1. 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2. 學生的年齡和接受程度;3. 課程的不同結構和方式。通常至少三種教學方法的交替使用才不至于使學生在聽課時產生枯燥的感覺。如果是以傳授知識為主,我們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如何把知識加以概括、歸納,使之系統化。如果以訓練學生掌握技能技巧為主,我們在備課時就應該多準備一些探究活動,多提出一些問題,以小組活動和探究為主,通常這兩種方法是貫穿一起的。比如我們在講解元素周期律時,我們可以設計鈉、鉀、鎂、鋁與水或酸的反應實驗,通過小組探究、討論得出它們的活動性強弱。再根據它們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得出同主族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老師再加以總結,配以課堂練習,這樣既可以傳授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中要多一些探究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代課堂教學就是要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學習的方法是獲取信息、使用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外聯總干事納伊曼說“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應該放在科學方法論、教學方法、推理方法、收集資料的方法,從事實中做結論以及分析事實和綜合事實的能力上,方法比事實更重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老師教學生聽的那種填鴨式教學方式,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盡量多開展一些探究實驗、小組談論等活動方式,培養學生歸納、總結、提煉信息、與人交流的能力。比如在原電池這節教學中,我們可以多準備一些電極材料和電解質,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組裝原電池,看哪些能產生電流,然后小組討論,這樣對構成原電池的條件就有了深刻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內容要有效,教學的有效性不是取決于教學內容的多少,教學時間的長短,而是取決于有效的知識量。知識不是智慧,知識的遷移才是智慧,有效的知識是內化的、熟練的、編碼合理的、能隨時提取的、靈活應用的知識,這才是智慧的象征。我們經常聽到有的老師抱怨時間太少,教學內容太多,天天都在趕進度,好像永遠有教不完的內容,課時永遠不夠。老師以為教得越多,教學的有效性就越高,可實際上并非如此。老師要善于總結提煉教材,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孤立的知識。要認識到教學的有效性不是一個教多少就能學多少的問題,有的時間教得越少,反而學得越好。
六、教學中要合理利用多媒體。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課件越來越多的應用到現代教學中,它正以一種嶄新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為我們的教育注入一種新的活力,怎樣合理地利用好多媒體是我們面臨的一大課題。一些教師在上課時熱衷于用PPT課件,PPT課件多而繁,只是把書中的內容照搬到熒幕上,沒有經過加工和精簡,沒有板書,老師上課是輕松了,但學生一節課下來,就好像在看電影,什么都沒有學到,教學效果很差。多媒體只是我們教學的一種手段,我們不能濫用,只有合理地使用才能提高我們教學的效果,比如我們在講解原電池時,學生的探究實驗我們不能用實驗視頻代替,教師的板書不能用PPT代替,只有在最后總結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觀看模擬的動畫,加深學生的認識。而且PPT課件的制作要精煉,要提煉出一些重點,每一張上面不要有太多的文字,能用圖片和動畫的就不要用文字,不要每節課都用,一節課全部用,要使用恰當。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高學生的能力,能讓學生學有所得。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盡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