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冠雄
【摘 要】由于新課程的改革,致使傳統的應用題改頭換面,學生對已“改變裝束”的“解決問題”束手無策,教師對應用題的教學也無從入手,如茫茫的大海中找不到船標。
【關鍵詞】新課標解決問題計算題主題圖數量關系
新課程改革以來,應用題教學改革的力度可謂“驚天動地”,局面“波瀾壯闊”,狀態“今非昔比”,貌似“全身隱退”。伴隨著就是“解決問題”閃亮登場。解決問題在人教版新課標教材里沒有另設一個專門的單元進行教學,它結合“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綜合應用”這四大板塊,分散于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它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強調從運算意義出發進行思考與教學,讓學生通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那么,如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呢?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在“計算題的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由于新教材不再專門設置“解決問題”的教學單元,致使“解決問題”具有較強的跳躍性與分散性,給許多教師帶來了困惑與迷惘。從每年的期末質檢考試或六年級畢業考核窺探中,以及新課標對“解決問題”定下的教學目標里可知,解決問題所占的比重還是比較高。因此,我們理應重視解決問題的教學,重拾傳統意義下的應用題教學法寶——數量關系教學。
例如教學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九冊第17頁“小數除以整數”例2:黃鵬每周計劃跑5.6千米,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為了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我課前讓學生做預習題:要求列式計算,并寫出列式的理由(目的:要求寫出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找出“骨架”)。教學例2時,當學生列出算式時,師問:“你這樣列式的理由?”,這樣,我在新授時強調學生再次說說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思路,有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解決問題的教學不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因此在這方面的教學中不宜用太多的時間。
二、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下,主題圖在新教材里占有大幅排版,主題圖里蘊含著許多有用或無用的數學信息,目的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提取主題圖里有用的數學信息,加以整理與分析。這樣可以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從數學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更有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教學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六冊第13頁“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主題圖(見右圖)。
師:“請仔細觀察圖畫,你能發現什么?”話音剛落,孩子們就“嘰哩呱啦”地議論了起來。于是我就趁機引導他們說:“看來這幅圖里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你能找出來嗎?”。同學們一聽,思考片刻,紛紛舉起手,一副蠢蠢欲試的樣子。
生1:“趙伯伯3次就能運完60箱。”
生2:“王叔叔3次就能運完600箱。”
生3:“李阿姨3次就能運完240箱。”
生4:“李叔叔他們3人一次就能運完124箱。”
然后我因勢利導:“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同學們已經整理出有用的數學信息,提出的問題自然船到橋直。
三、重視“解決問題”的例題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遇到解決問題的例題教學時,借例題教學進行“數量關系”教學,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例如教學人教版新課標實驗教材第九冊第60頁“列方程解決問題”例3:我通過電腦演示:洪澤湖的優美畫面。師配樂介紹:洪澤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欣賞畫面)但每當上游的洪水來臨時,湖水猛漲,給湖周圍的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了危險。因此,密切注視水位的變化情況,保證大壩的安全十分重要,如果湖水達到了“警戒水位”( 加重語氣)的高度,就要引起高度警惕,“超出警戒水位” ( 加重語氣)越多,大壩的危險就越大。
師:同學們,你們能找出主題圖中的數學信息并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由于剛才介紹時對“警戒水位、超出警戒水位”這些詞加重了語氣,所以學生很自然地說出:洪澤湖今日水位是14.14m,超出警戒水位0.64m的數學信息,提出“洪澤湖的警戒水位是多少m?”的數學問題。
我順勢引導,給出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
根據題中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寫出數量關系。
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如下:
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
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方程略)
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方程略)
最后總結強調用方程解決問題必須先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應用題的“隱身”“解決問題”的“驚現”著實令我們措手不及。但只要大膽探索、開拓研究它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就能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數學的方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有效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