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燕
【摘 要】 本文系統地分析了醫療廢水的來源、水質狀況及常用處理工藝,結合《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實施,提出了適用于醫院污水處理的新方法。
【關鍵詞】 醫院污水 處理工藝 探討
1 醫療廢水水質及排放量
(1)醫療廢水來源。醫療廢水即醫療機構主要是醫院產生的含有病原體、重金屬、消毒劑、有機溶劑、酸、堿以及放射性等的污水。醫院污水主要來自門診部與住院部的化驗室、手術室、解剖室、藥劑室、放射室、實驗室、動物室、廁所、洗衣房、浴室及醫護人員的宿舍等。廢水中不僅包括生活污水,還包括一些特殊的廢水,如酸性廢水、含氰廢水、含汞廢水、含鉻廢水、洗相廢水以及放射性廢水等。
(2)醫院污水排放量。醫院的類別、規模不同,所在區域不同其污水產生量也不同,一般應結合本地情況進行統計。若沒有實際的統計數據,可參考《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中提出的綜合醫院排水量。
(3)醫院污水水質。醫院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包括病原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學污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三類。醫院污水的水質與醫院規模、類別等有關。
2 醫院污水常用處理工藝
2.1 預處理
醫院污水進行預處理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藥棉、紗布、糞便等固體污物及特種污染物,調節水質水量和合理消納糞便,利于后續處理。
(1)一般污水預處理。醫院污水預處理系統一般包括化糞池、格柵及水量水質調節池。傳染病醫院必須設預消毒池,一般性醫院可以不設,傳染病醫院的污水進入污水處理系統前必須預消毒,病人的排泄物進行預消毒后排入化糞池。
(2)特種廢水預處理。對醫院特殊廢水,應按污水排放去向和執行的排放標準的要求,單獨收集,分別處理。含有重金屬的廢水可用化學沉淀或離子交換法處理;放射性廢水中含放射性的生活污水和試驗沖洗廢水應分開收集,糞便生活污水應經過化糞池或污水處理池凈化后再排入衰變池, 放射性試驗沖洗廢水可直接排入衰變池;洗印廢水中含銀廢水可采用電解法回收銀,顯影劑可用化學氧化法處理;含油廢水一般采用隔油池處理。這些污水經過預處理,再排入綜合污水處理系統。
2.2 物化或生物處理
(1)一級強化處理。對于綜合醫院(不帶傳染病房)污水處理可采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毒”的工藝。醫院污水的一級強化處理一般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氣浮等工藝。過濾的固液分離方式需要反沖,操作管理較為復雜,而氣浮工藝中氣體釋放易導致二次污染。醫院污水的一級強化處理宜采用混凝沉淀工藝。通過混凝沉淀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
(2)二級處理工藝。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調節池→生物氧化→接觸消毒”。 醫院污水通過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污水經提升后進入氧化池進行生物處理,氧化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出水達標排放。
(3)簡易生化處理工藝。簡易生化處理工藝的流程為“沼氣凈化池→消毒”。沼氣凈化池利用厭氧消化原理進行固體有機物降解。對于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小型綜合醫院,條件不具備時可采用簡易生化處理,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4)生化處理工藝小結。不同的生化處理工藝具有不同的特點和處理效果,選取時需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和污水排放求,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處理工藝。
2.3 醫院污水消毒技術
醫院污水消毒是醫院污水處理的重要工藝過程,其目的是殺滅污水中的各種致病菌。醫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藝有氯消毒(如氯氣、二氧化氯、次氯酸鈉)、氧化劑消毒(如臭氧、過氧乙酸)、輻射消毒(如紫外線、γ射線)。
殺毒法的選取應根據醫院的具體情況如規模、污水處理效果及去向、醫院管理水平、人員素質等方面進行,確保污水穩定達標排放且技術經濟可行。
3 近年來發展較好的一些新的處理工藝
(1)CASS法。CASS是一種改進型的SBR工藝,CASS法采用厭氧、兼氧結合生物處理為主,配合一系列物理.化學手段來沉淀、分解、殺滅污水中的有機物、病菌、病毒,同時還具有良好的除氮.除磷功能。該工藝工程建設費用低,運行費用省,有機物除率高,有效的防止污泥膨脹,出水水質好,污泥的產率低,自動化程度高,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醫院污水生化處理方法。目前國內外已經有一些醫院利用CASS法處理廢水,處理效果良好。
(2)膜生物反應器(MBR)。膜-生物反應器是將膜分離技術與生物反應器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污水處理工藝。由于現有污水處理工藝的出水中懸浮物濃度較高,細菌與病毒可以附著或包裹在懸浮絮體中而不易被消毒劑殺滅。而MBR工藝處理的出水懸浮物濃度非常低,細菌與病毒失出了屏障,從而易于被殺滅。MBR工藝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出水水質優質穩定,有效去除SS和病原體,占地面積小,剩余污泥產量低甚至無。
(3)電液壓脈沖放電法。電液壓脈沖放電法處理廢水是利用高電壓使反應室的主間隙擊穿,儲存在電容器的能量瞬間釋放出來產生脈沖電壓,從而使廢水中的有機物發生降解。本法兼有氣浮、電浮法的優點,耗電量少,處理效果好,是一種非常有發展潛力的新技術。
(4)納米二氧化鈦處理法。納米二氧化鈦在紫外線作用下,吸收254-400nm波長范圍紫外光后產生羥基,羥基具有極強的氧化性能,在二氧化鈦表面通過氧化作用分解有機物。納米二氧化鈦處理污水效果好,易實現自動控制。反應物無毒無害,出水好,無色,無二次污染。
4 結語
醫院是各種疾病患者就診、治療和休養的場所,其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質。為了在廢水處理上取得更好的成果,一方面必須從源頭控制好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減輕污水處理的負荷;另一方面根據醫院的類型、規模、總污水量和污水性質、污水排放去向,選擇合理、高效的處理工藝及消毒方法,嚴格控制處理效果,加大治理力度,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凈化環境。
參考文獻:
[1]社會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培訓教材(試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辦公室,215~220.
[2]國家環保總局,醫院廢水處理指南,2003.
[3]張海珍,醫院廢水處理新進展.《環境科學與管理》,2006(1),135-137.
[4]醫院污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實例.化學工業出版社,環境科學與工程出片中心,2003年 7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