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筆者論述了教師職業道德問題的現狀。探討了當代新一輩青年教師應具有怎樣的基本職業道德素質,以及樹立青年教師基本職業道德的重要性、途徑與方法。得出了教師努力正確認識基本職業道德對教師自身和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的正確結論。
關鍵詞:教師;職業素質;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是一個特殊領域,是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是與人們職業角色和職業行為相聯系的一種高度社會化的角色道德準則和規范。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對教師自身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教師的為人師表,是我們這個古老文明民族中教師職業的傳統美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必然對教師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學生乃至整個社會面前樹立起更高的道德形象,成為全社會的道德楷模和典范。筆者以為,對我們新一代青年教師應除學術、業務、教學水平方面的要求外,還應加強思想品質、道德行為方面的要求。因此,加強對青年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請教教師進行師德的修養自覺性,是當前教育教學深化改革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
1 當代師德素養的內涵
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對教師的關注,從關注教師教會了學生
多少知識,轉變到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從關注教師的教學方式,轉變到關注教師的教學效能。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而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素質之魂。教師的勞動具有以人格塑造人格的特點。教師工作的對象是正在成長中的青少年,教師的職業道德聯系著整個社會,聯系著人類歷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職業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調整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家長、教師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的比較穩定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師德也是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一個長期、復雜、艱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時期,師德還體現了教師個人、教師群體與社會主義事業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新的內涵。
2 師德素養的重要性
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是不同的兩個概念。教師職業道德是指規范、準則本身,屬于社會道德范疇。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則屬于個體品德范疇,是社會道德要求轉化為個體品質的產物。它的構建要通過持續不斷地內化和外化的過程。通俗一點說,教師職業道德素養的建構就是要把“行為規范”轉化為“規范行為”。
這里所講的內化就是教師將已有的品德心理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建立聯系,實現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的同化,通過對外在的準則從盲目依從到自覺的認同。外化就是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通過人與人,特別是師生相互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教育實踐中去實施(外化)并體驗這些規范和準則,從而形成與之相適應的道德情操、信念、意志和行為規范,構起相對穩定的、一貫的從事教育事業的個性特征心理素質和行為準則。
目前我們絕大多數教師基本上知道所謂的職業道德要求,中小學職業道德標準可倒背如流,也談得頭頭是道,但這些要求與自己的品德基礎卻不相干。這些外在的社會道德要求尚未轉為為內在的個人品質,也就是內化外化過程還很不到位。這也是我們開展這次活動講的原因所在。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品德的形成不是一個“灌輸---接受”的簡單過程,這些講座只是一個引子,主要由教師在具體教育實踐中實踐與體驗、交流與互動逐步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素養。
當代青年教師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應有一種情感上的接納,甚至“迷戀”;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場所有一種剪不斷的“情結”。能把自己的情感世界與教育的興衰、學校的興衰聯系在一起,為教育之憂而憂,為教育之樂而樂。以校為家,把學生當兒女、兄弟姐妹。這種情感是愛崗敬業最根本的動力源泉。這種情感是內在的,也是持久的,不會因教師職業待遇的高低或條件的憂劣而輕易波動。教師只有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才能敬重自己的事業,并為之而自豪;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才可能以恭敬之心履行自己的職責,才能對學生、對事業嚴肅認真、專心致志、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教師對職業的愛心要在懂教育規律、思想方法科學和清醒頭腦的前提下,否則這種愛就會盲目和沒有方向。
3 青年教師自我提升師德素養的建議
當代青年教師愛崗敬業,應體現在既要培養學生具有符合社會要求,適應時代發展的綜合素質,又要開發學生潛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教師愛崗敬業不僅僅表現在關注學生的學習,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更要體現在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上,體現在教學活動的教育性上,體現在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上。教師愛崗敬業不僅要教會學生做事,還要教會學生做人,要培養學生形成做事、做人應具備的良好品德。教師對工作、對學生的態度是教師愛崗敬業的直接體現。教育過程中的任何輕率、差錯和隨意性都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教師的職業態度除“認真”二字,別無選擇。
師德的楷模水平,是教師師德的心境標準。我們應全身心的投入教書育人事業,嘔心瀝血、樂此不疲,以桃李滿天下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培養優秀人才為己任、忠于職守、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嚴于律己、銳意改革,成績卓越,是他們師德境界的真實寫照。有這樣師德的教師人數雖不多,但在教師群體中影響較大、號召力強,起到先鋒模范作用。
師愛具體表現在:(1)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說做事要“以己度人”、“將心比心”。便是真實寫照。(2)要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青少年自控能力差,但獨立意識、反抗意識卻很強,稍有不順心的事,往往通過爆發的形式或者彌散的形式表現出來。(3)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判斷,只要是有爭議的問題,教師都應該暫緩發表意見,而讓學生自己說話,讓他們討論。學生敢于問和善于問的前提是有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師愛的最高境界就是把自己的心與學生的心融為一體。只有這樣,也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能“修成正果”。
4 結論
綜上所述,我認為當代青年教師只有加強鍛煉和自我修養,具備良好的基本素質,才能不斷促進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出他們最大的學習熱忱和主觀能動作用。
通過青年教師的不斷自我提升,才能增強學校的辦學活力,教育教學深化改的生命力,從而使現代教育辦出特點、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與辦學效益。從而為我國未來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師參考書.劉書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9
[2]教師道德修養.李建華.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7
作者簡介
王凱(1980-),男,漢,天津,天津大學、自動化專業,本科、學士學位,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教學、計算機信息技術。